中外企业BIM标准与实践高端对话与访谈
记者:大家好,我是来自媒体的,腾讯网,今天主题跟房地产相关性挺大的,强调BIM应用对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最近大家可能清楚,房地产行业以后的发展存在着争议,可能会进入调整期,参与BIM应用的单位,设计单位、投资单位,还有施工单位,监管单位,这些都是跟房地产息息相关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会不会对BIM的成长雪上加霜,或者推广受阻。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我听说了,BIM在施工单位的推广情况,李总说的是BIM应用对工作上的一个便捷性方面的介绍,附带提了一下BIM应用在咱们施工单位存在一些阻力,就是说有一些分包商在BIM应用方面是不支持的,我想请李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就是说在施工单位应用方面,存在哪些阻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看来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有一个背景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在面临着与几年前不同的一个形势,我不知道在香港也听说了大陆对房地产调控,使得现在这个房地产行业并不像以往那样火热,就是说这样的一个形势对于BIM的发展是不是有什么影响。第二个是给李久林提的,在施工过程当中,BIM的一些问题。
李刚:我答第一个,我做BIM的是02年,刚好是香港下滑的年代,我可以告诉你在房地产下滑的年代对BIM的成长是最大的,因为在房地产暴利的年代没人做BIM,下滑的时候都愿意做BIM,就这么简单。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是对的,想当年90年代初的时候,房地产商拎着一箱子现金找到设计院做项目,那个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很可惜我也没赶上。
李久林:我是非常赞成李刚的观点,越是下行的时候,价值凸现的越大。比如说蓬勃向上,拿着钱买不着的时候,谁还需要BIM,我觉得这也是个人的观点。
第二个关于施工这块,我们目前来讲,大量的施工上的BIM应用,可能还是在一些大型复杂工程上,为什么呢?一个是这些工程它的复杂度,为我们BIM的应用提供现实需求,因为你工程很复杂,你的表达也好,你的管理也好,提出这种现实需求,如果对于承包商来讲,工程非常简单,按照我的应验,或者按照我普通直观的,或者按照普通图纸完全很轻松做下来的话,这种价值确确实实有没有必要非要全面都要用这个东西。
另外一个与BIM的投入有关,我在报告里说我们现在一些大型项目还是动辄百万级这样一个投入,那么你对一个小型项目,一个小的单体项目,做这种投入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就是谁来负担这个投入的成本。再有一个也与我们团队的素质有关,复杂工程上,调用的人员相对来讲学历各方面的层次高一些,可能对于驾驭新技术的能力也要好一些。
实际上我刚才说了,对于施工企业来讲,我们应用BIM现在更多的实际上还是一些我们这个行业本身面对的一些问题或者障碍,一个模型哪里来,现在设计院给不给你这个模型,还是你自己要建这个模型,第二你交给谁,比如我们做完了,我们的交付上,还是竣工图,档案馆收不收。第三个是激励的问题,就是我做这个,比如今天我们开发商或者业主的方面人员比较多,你怎么激励承包商,我刚才举例子,我们减少了错落空缺,实际上降低了承包商的盈利机会或者空间,如果不建立这种分享机制,实际上做这种工作,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工作。另外没有运营的需求,它这些东西做完了以后,如果没有往下传递的需要,实际上也没有这方面的激励,我觉得目前来讲这方面的问题更大制约了我们现在在施工企业的BIM应用的问题。
主持人:您是不是希望我们提供的设计模型能够直接用?
李久林:不能要求把设计院完全所有的信息用,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叫递进式的建膜机制,就是说我们设计院建立的模型把设计信息附加上去以后,传递给施工单位的,能够这个基础上附加它所需要的管理信息,然后这些信息在施工阶段形成以后,又能传递给我们的运营部门,在工程建造过程中,这些有用的信息再不断增加,这种增加应该是数据是一致的,是有效的,能够很好融合和集成一起的东西。
主持人:我非常赞成,国家标准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您刚才说的一个问题也非常重要,我们BIM会产生很多效益,这个效益会落实到我们甲方的头上,甲方能不能分享给我们设计院和施工方,这是一个大家可以再继续协商讨论解决的问题。澳大利亚的情况是什么?
Rodd Perey:这个经济收益如何分享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利用BIM可以实现节约,悉尼只建了一个大的BIM项目,而且这个项目是硬性要求所有的分包商都要用BIM,所以他们在投标的时候就说你要么做就用BIM,要么就不做。我觉得这个对于建设来说,它确实能够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的问题。这个也是BIM的咨询方他们的价值所在,我觉得这个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的工作,不是说建筑师,或者工程师,而且建造方单独能做,需要总体的协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这个工作。假如有的BIM专家,很高级的专家,没有足够信息的话也不行。所以在这个整体的沟通和协调非常重要,这个就像有李刚先生他们这样的公司发挥作用的时候,就是他们来做咨询,然后在做咨询的时候,专门针对BIM怎么样节约收益,怎么分配等等,这个都是提一些方案,这个模型的用法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建筑师在模型建膜的时候怎么合拢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做这个工作的人,从他的角度提一些他的需求和他的建议。所以的这些都应该是具有相关经验做那个的人才能提出来合适的建议,只有建筑师或者只有甲方单位都做不了这个工作。
主持人:像李刚这种第三方,而且是非常专业的BIM服务的机构,或者公司,来辅助我们这个行业把这个BIM技术向前推进,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服务。下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