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BIM标准与实践高端对话与访谈

提要:随着BIM技术在全球的推行,中国国内房地产商也越来越重视BIM技术在设计建造管理等领域应用。为促进我国房地产领域BIM技术的应用与世界前沿BIM技术接轨,交流工程建设领域的实践经验,助力中国地产业的信息化实践,2014年5月21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共同发起的以“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记者:我想要问的是关于推广并制约的问题,想要问时间这个因素,可以问到(英文),我想要问的是其实我们在前期需要做的工夫也大了许多,设计单位承担的工作量是大的许可,我们先不说设计费,时间上是不是应该多一些,我们得把思路都梳理清楚了,但是时间是降低了,品质是提升的,这个框架是清楚的,但是设计的那个阶段,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让我们把事情都设计的妥妥当当。当然这个牵涉到了采购问题,因为如果是IPD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因素,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还是分了设计、施工和运营,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建议可以给我们参考,谢谢。

  主持人:我代表设计公司太感谢这个问题了。

  Rodd Perey: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好,大多数人都不敢这么问,都想不到这个问题,我刚才说的这个工作量曲线是强调要在最初的投入更多的时间,然后随着时间的进展,项目的进展,投入的工作量越来越少,记得我之前曲线上显得的最初的一美元的投入,这个设计阶段投入可能可以少于一美元,因为你的效率是提高的,但是最后它的这个工作量就是不同的,对建筑师老师,最艰巨的挑战要开发商更早的给他投资,这一点是非常难的,比如说在美国,美国的AIA发布了一个进度,就是对建筑师付款的时间安排表,我们在合同里也会和项目的客户协调,但是他们通常都是之后付款,这个需要我们国家我们的观念,需要我们文化上的支持,也需要去教育我们的客户,在座的每位设计师都知道我们客户经常说付你钱越少月好,越晚越好,如果想按照刚才说的曲线来做的话,需要早拿到钱,无论是IPD团队协作,承包商,还是设计师,都要在最初凝成一股劲成一个团队,我们希望BIM的应用会带我们摆脱传统的观念,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您,如果你想买一辆车,或者是家电,或者是一双鞋,那你是先雇车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去工厂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不可能去这么做,我们是一个集成的过程,你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然后去选这个你想要的成品,我们希望这个建筑也是这样的,有很多的技术问题,但说回来还是我们商业运营的方式是文化的问题,我还是想说您这个问题真的问的非常好。

buldingSMART国际总部秘书长 Christopoher Groomei

  Christopoher Groomei我之前在汽车业就职的时候遇到过这个问题,客户会对比不同厂商的价格和成本,比如说A厂家建车的成本比B厂家高,这主要由于修复缺陷的成本更高,占到了缺陷的35%,但是成本较低的厂商在最初避免缺陷,进而降低这部分成本,这也可以适用于我们的建筑行业,比如通过BIM的应用降低碰撞,促成各方的协调,我们工作量曲线也说到,随着项目的推移,越往后变更的成本越高,所以我们希望在越早把事情做好越好。就和我刚才举的汽车行业的例子是一样的,先设计出来一个东西,发现它行不通,这个时候再重新返工,成本就非常高,所以不如在一开始把这个东西设计好、模拟、测试,确保这个东西是好的,这样进行现场的组装和施工,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主持人:时间有限,最后一个问题。

  记者:大家好,我是一家建筑行业的门户网站,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今天上午也听了相关介绍,在我们国内目前来说相类似中国尊由业主整个牵头的项目还相对较少,设计施工做的更多一些,我们也知道这个信息最终的使用者,得到最大价值的也是业主在运营的时候得到的信息。由设计和施工牵头,会不会造成我们BIM应用价值的弱化,我们也知道中国尊这样的想法已经成熟到建立了项目结合企业级的标准,可能其他的业主就我了解,其他业主不是不想,但是在管理中遇到很多挫折和痛苦,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BIM标准的出台会不会对业主在项目管理上有所促进,谢谢各位专家。这个问题还是再重新强调一下,第一个由业主牵头的项目比较少,现在由设计和施工牵头的多一些,各位专家怎么看待?第二个BIM标准的编制和出台会不对项目管理有促进作用,怎么促进,谢谢。

  Nick Tune今天谈到最重要的文档就是EIR要求,就是客户方信息需求,真正管理这个建筑的业主,它的信息要求,这是一份非常追求的文档,在英国也极力推动这个,业主负责整个大厦的运维,并且拥有所有的数据和信息,就像我们这个工作量曲线提到的还是要尽早的开展工作,我们有指导的文件可用,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够尽早的开展这种工作。

  Christopoher Groomei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问题,比如拿机场的建设来说,这个机场的业主知道它的需求是什么,建筑的阶段是什么,比如关注的是安全性等等,BIM对这个业主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来测试安全性还有测试它运营的成本,因为这些成本都是巨大的,如果出了差错,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说到对BIM有质疑的开发商,可能就对这个业主的需求并不是那么明确,这个时候它就无法有效的来明确业主的需求,这个时候借助BIM就可以更好的了解需求,这需要开发商具备能力了解所处的市场,以及市场的潜力,市场的要求,来执行这个信息需求,从设计方获得必要的信息。

  Richard Petrie我想说的一点是客户能够很好的了解BIM的作用,肯定能从BIM的应用当中受益匪浅,至于BIM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我们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客户,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建议,供他们慎重的考虑,积极使用BIM技术。好的业主才能有好的建筑。

  Rodd Perey:我非常同意这一点,最大的是业主主导的这个项目,在美国有很多的例子,比如有的医院建筑就是全生命周期都使用BIM,各承包商业主,分包商,他们都用真实的RPD模型来实现各方的协作,谈到协作,我们需要各项目参与方都参与到项目之中,然后各司其职。那我们面临的一个机遇就是如果能够通力协作的话,就能够实现项目的优化,并且形成很好的协作氛围,我们希望有这个氛围,这样的话才能有好的业主,才值得拥有好的建筑。

  李刚:给你一个数字,70%都已经用了BIM了,两成左右所有项目都会上BIM,经历过一段时间以后,知道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对于各方面,包括我们自己开发商、设计方等等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或者统一想法,从这个角度编制的,我希望我们标准出台之后,能够更加有利的推动,特别是我们的开发商,能够把BIM技术应用到我们的自己项目当中去,能够使我们整个行业朝着一个正确的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各位意犹未尽,今天确实是按照预计的时间也是到点了,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也感谢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也感谢媒体朋友,也感谢我们的会晤人员,感谢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对buildingSMART,对标准院,对我们第三届中国论坛的关注也请你们持续的关注下去,谢谢各位。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