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行业的本质——集权加分权

提要:传统照明的发光原理,是通过金属发热将热能转化为光能,效率非常低,仅有7%左右。100多年来,国际巨头通过分权与集权的操作,达到技术效用的最大化,从而成功地扩张自己的领地,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中上游的市场空间。

  欧司朗:内涵的名称,开放的视野

  通用电气专注于光源技术,这绝不是个别现象,作为照明产业三巨头的另外两家,欧司朗和飞利浦,也同样是百年基业,家学渊源。

  1881年巴黎电力博览会上,德国人拉特诺买下爱迪生的所有发明专利,创办“德国爱迪生应用电气公司”(欧司朗前身)。在“拿来主义”上面,拉特诺做得比前辈更彻底,开始连名字都是拿来的。

  “欧司朗”的名字如何有内涵呢?1906年,欧司朗改进光源,以金属锇钨合金灯丝代替碳丝,光强远远超过了碳丝。欧司朗OSRAM并不是一个单词,而是将德文中锇Osimium的“OS”与钨Wolfram的“RAM”相结合。

  德国爱迪生电气公司推出欧司朗品牌,最后通过兼并整合,形成现在所熟悉的“欧司朗”。
欧司朗不仅仅只关注光源技术的控制,而且极具开放眼光。在LED的新照明时代,欧司朗是向中下游外包授权LED生产最活跃的厂家 ,几乎一半的台湾企业都为欧司朗服务。这样,不仅仅提高了欧司朗技术在LED的占有率,也使得欧司朗能关注于进一步的光源研发。

   飞利浦:光源技术的收集者

  飞利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1年,荷兰机械工程师在荷兰埃因霍温的一个前鹿皮工厂,开始生产碳灯丝光源。1908年飞利浦进入世界市场,开始生产金属钨灯丝灯泡。1913年钨丝的充气“半瓦”灯投入市场,1915年的Arga光源紧随其后。

  当时飞利浦的口号是:“我们有适于每种应用的光源”,并开始注意保护其产品专利。
  飞利浦照明目前拥有大约7.5万项专利,2.2万个注册商标和6000种注册设计,超过其他所有竞争对手的总和。在总收入中,光源照明器件贡献了51%的销售额。

  新世纪以来,面对大量新生照明技术,飞利浦通过收购,获得了对有前途的技术的控制。
  2006年以15亿美元收购美国照明技术公司Lumileds;2007年以5.9亿欧元收购美国专业LED制造商ColorKinetics;2007年收购拥有专利产品高强度氙气灯的美国公司LTI;2009年收购美国照明设备生产商Genlyte。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传统照明业的三巨头,都是牢牢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光源技术,当时只要有可行的技术,就可以立马产业化,通过单纯的技术领先即可成功。因此能在电气化时代获得三分天下的优势。

  可时移世易,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技术传播的进步是以前不可想象的,再也不会有以前那样捡到锅里就是菜的情况出现。

  新照明革命的浪潮中,是不是仅仅靠掌握光源技术的优势,就能笑傲江湖了呢?

  好斗的日亚化学不斗了!它发现这是行业本质

  受挫的日亚化学发现,仅凭一己独断技术,无法有效构筑行业壁垒,更无法推广技术、培养市场。所以及时改变策略,与竞争对手达成一系列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合力构筑壁垒。

  日亚化学模式:从上游突入核心利益区

  20年前的“日亚化学”,还是间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小厂。谁也没想到,一种被认为20世纪无法完成的照明技术,竟然在这个区区600余人的公司诞生。

  面对传统巨头三分天下的情况,日亚化学冲破巨头封锁,从昔日他人的附庸,成为今日LED产业的核心。

  在我们的定位图中,以生产LED芯片为主的日亚化学,目前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区域,并且正由上而下、逐步突破由传统照明巨头构筑的“核心圈”。

  自1994年蓝光LED正式投产,至2010年其专利保护期满,日亚公司销售总额将达到110亿美元,税前利润率更高达50%。据英国市场调研公司IMS Research的报告,就2007年LED封装产品的总收入而言,日亚以24%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榜首。

  日亚化学究竟如何在短短数年间,从无名工厂一跃成为行业龙头?下文将详细剖析新科状元的成才之路。

  日亚化学成功之路——从中村修二的破局开始

  成立于1956年的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起初以生产高纯度钙盐类产品为主。1966年开始制造用于荧光灯的荧光粉,并获得通用电气的荧光粉制造专利授权,从此便踏上了照明行业求索之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亚化学只是众多依附于照明巨头的工厂之一而已,并不具备掌握前沿照明技术的能力。

  1980年,通用电气专利授权合同结束。日亚化学与1986年设立研究楼,开始致力于发光物质的研究。然而,正是通用电气多年的专利授权,使日亚化学在探索发光新技术的征途上,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

  1993年,凭借中村修二的“蓝光LED”发明,日亚化学领先世界LED产业。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技术呢?

  原来,早在60年代,通用电气便研究出“红光LED”,并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的指示光源。在之后整整近30年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研制出亮度更高的红光LED和绿光LED,三种原色唯独欠缺蓝色光源。

  但是,合成白色需用到所有原色。所以,只有发明了“蓝色LED”,才能产生白光,从而走进更广阔的普通照明市场。

  时值世界照明巨头大力推广荧光灯成为照明主流产品,甚至以制作精密仪器发迹的德州仪器,亦放弃了对LED的研究投入。但日亚化学并没有跟风选择其老本行——荧光灯技术,而选择了一条曲折而传奇的道路。

  一项举世闻名、留名史册的技术,就诞生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作坊,这一切都源于传奇人物中村修二。

  当年的中村修二,不过是一个工厂里的技术研究员,为寻求事业上的突破,中村选择了当时整个产业界都束手无策的蓝光LED。1989年着手研究时,有硒化锌和氮化镓两种材料,被认为可用于制作蓝光LED。那时的主流是硒化锌,全世界针对硒化锌的研究者超过一万人,而研究氮化镓的却不到10个人,因为高质量的氮化镓晶体很难获得。

  当时,中村修二并未获得公司重用。所以他选择氮化镓作为研究目标,一旦开发成功,将会形成大规模的业务,从而改善在公司的待遇。

  但实际情况依旧严峻,由于没有预算,无法购买相关设备和昂贵的部件。结果,只有完全靠自己来制造有关设备。由于前途未卜,公司甚至曾下令中止研究。正是这位现代版“爱迪生”的执着,才有了日亚化学的原创性发明。

  四年后,即1993年,蓝光LED问世。日亚化学成为全球第一家生产蓝光LED的公司。年收入从仅2000万美元,到现在几十亿美元,成为当今LED照明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无疑为后来者撰写了一部传奇励志史。

  中村修二对于日亚化学来说,不过是天赐良机。而后期如何把握机会,成为行业龙头,亦值得思考。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