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同舟共济 城市脊梁 2014商业地产创新发展论坛发布会
接下来我们进行演讲!有请永和中国董事长林炳生先生为我们演讲!大家欢迎!《永和中国是怎样炼成的》大家很期待!
林炳生:大家早上好!很惶恐,我做餐饮食品的,跟地产有挂钩,但是如果谈地产的专业,我想我不专业,我只能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想人的一生从小就在做梦,怎么做梦?我的未来不是梦,你就是要有行动力去做。
在11月3日的时候,我在菲律宾马尼拉日落大道我当时看到一个景象,我在微博上发了信息,我觉得最无中生有是梦想,最不劳而获的是追求。美丽的海景非常漂亮,我看着这一幕有时候觉得很哀怨,当地居民很多是无家可归的,他们睡在堤坝的凹槽睡觉,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小朋友睡在凹槽里面,这个贫困是让人难过的事情,有的是睡在奥兰上,我们平常渡假的时候用,他们用这个当床,我拍了三个镜头,渺渺茫茫望着前方,不知所措,不知道未来怎么走,我在那条大道上,我又看到两个铜像,一个铜像是坐着看书的,另外一个是一个水手打着罗盘,当你不去突破的时候,你要怎么去走?实际上走了才有你自己的出路,罗盘告诉我们你方向要正确,你要走的方向勇往直前,当然看书学习是最好的基础,今天在座的哪位朋友大家都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有一片天地,但是你还是用心的学习,我觉得是值得自我肯定的!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自己!谢谢!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我用永和梦跟大家分享,我从我这几个行业说起,我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当然这个是从步入社会开始,我当兵退伍回来的时候,我在台湾的一个港口,我非常迷盲,那时候读航海的,当时被航运公司录取之后,航期一般三个月到半年,在30几年前那个年代,陆地上工作台币5千到8千基本期,当时我跑船600块美金,台币当时1:40,就是2万4千块,当时跑船来讲,算是比较高的收入。
年轻人除了工作之外就是旅游,当时跑船就是这样想,一方面收入这么高,经常到不同的国家阅历国际的花花世界,当时面试之后在等待,等半个月我就很难过,当你没有任务没有工作的时候,你是吃饱睡,睡饱吃,感觉没有事情比较无奈,真的比较痛苦,我当时觉得我利用这个时间我来学习成长,再挑战自己。
我站在今天面前,我讲话是结结巴巴的讲不出话来,然后手发抖然后紧张害怕,但是经过自我突破之后,你就可以慢慢改善,所以当时第一份工作我在跑缝纫机的业务员,跑业务是很辛苦的,但是我当时面试的时候,我感觉这个公司很好,进去之后应该有很好的跑业务,了解专业之后,这不是人做的事情,每天面对的是找女士推销,卖缝纫机要找女孩子,我本来说过,我碰到女孩子更是面红耳赤,在这个情况下挨家挨户敲门都很辛苦,都不容易!
这是一个人在自我突破过程当中,要把自己的尊严放下,我当时真的三天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没有办法,想离开,我看我一个同事,做了三年还在继续做,我想他可以,我想我也可以,结果抱着这个精神我继续走下去,在国际比赛里面,我从一个新人,一跃到全国第一名,我想这是一个自我探险,自我挑战,努力学习,在专业领域里面去把它摸索好。
后来我接着又做了主管,在当主管的时候,我记得我们那个单位是最弱的,第一次我们国际竞赛第一个礼拜,业绩只做到46%,我们公司主管,公司的区域总经理来跟我们面谈,当时我们夸下海口说我们下周要做到100%上来,目标是32台,结果我们主管跟我们说,你们这个单位太弱,我看打个折扣,但我觉得人,当你被人家瞧不起的时候,一种是你就堕落,一种你要更坚强的去战斗力,当时我们以更坚强的战斗力全力以赴,所以当时我记得在黑板上写的,我们的目标不打折扣,向目标32台前进,当你设定这个方向很明确的时候,但你要怎么样行动去完成这个目标?所以当时我就以带队的形式进行。
原来我们跑业务基本上都是开完早会各自带开,但是这种情形很多人战斗力不足的时候,他都涣散了,可能做了没多久,跑不到就去休息了,我们当时全队激励一下团队士气会比较强,我们从台北中央北路一段开始扫到四段,谁负责一二三巷,谁二四六巷,当时没有手机信息这么方便,他们挨家挨户扫街,我们扫马路,随时等他们有什么状况,需要资源的时候协助,一个早上有三台,下午又有两台,一天下来战斗力很强,没有完成任务的人,他隔天会更积极努力的,因为大家一条心在一起的时候凝聚力很强。
整个礼拜下来,我们生活都在一起,早上出发,中午一起吃饭,中午在公园休息,然后下午一起下班。我们里二个礼拜超过132%,从46%超越到132%,在这种情形下,后来就一路高歌,当时那一年国际竞赛里面我们得了团队第二名,很多事情要自我战胜自己,只有你有信心全力以赴的时候,你才能战胜,当我做得最好的时候,我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未来在哪里。原来想说过度。
我原来跑船,为什么没跑了?当时要等三个月到半年,我当时在公司三个月的业绩当时收入平均3万多块,把原来的工资跑过了,我当时想在陆地上也可以打拼一下,我一样可以遨游四海。父母身体不好,跑船出行一般一年到两年才有机会回来,陆地工作好,我放弃我原来的梦想,但是在这个阶段做最好的时候,我又思考自己,我的未来在哪里?,再往上升,公司培养我做公司训练部经理,但是我觉得这个不能满足我自己,所以我毅然放弃这么好的条件,我要转战。
当时我还年轻,在第一阶段的过程里面,我的工作除了白天跑业务,甚至我晚上还坚持开出租车等等,我觉得多体验人生,出租车地摊我都做过,我觉得当时除了打根基,也是一种磨炼自己,也是为了生存,你要如何快速的用我们的劳力去累积我们的财富。
第二阶段我放弃之后,我想心态归零,我跟大家有一点点接轨,我觉得卖缝纫机一万多块台币,我觉得卖房子比较好,卖房子一栋100多万以上,所以后来我离开公司做房屋中介,在民国73年,74年的时候,那时候台湾房屋是低潮期,就1985年是低谷期。
在我们台湾做中介是一个领航叫聚中房屋(音),楼面式的房屋中介,不像现在这么多的,都是那种做店面式的,现在很方便,电脑一打,你要物件怎么样都马上出来,那个时候比较落后,房子都叫做暗卖,一般来讲,业主都不希望给中介来处理,但是基本上想要卖掉真的要靠中介帮他处理掉,所以那个时候我在做房屋中介的过程中,除了销售,也做租赁,但我自己还多做了一个比较创新的业务,就是抵让的业务,有的房屋开店做得不好想抵让出去。我做一行一般在十年以后,了解每个行情,每个区块,每个区块有他的销售行情,你从销售行情,租售行情过程当中,让业主肯定你专业,能够接受,他签给你。
我比较多的客户对象,用现在的成语是土豪客,就台湾有一种地主保留户,地主跟建商合建的时候,建商的房子先卖,地主房子留到建商交易之后地主才卖,地主在卖的时候行情不一样,地主比较不会销售,有时候地主也是给卖余屋的条件下给签下来,还有我记得我另一个案子在天目飘香园(音),地主留了四户卖不出去的,后来我签下来,很快我卖一户。中山博物纪念馆87抵让掉,一般房屋中介5万,10万的差异,我觉得抵让其实蛮快的。
第二个业务是永和豆浆,一个小店面,65万签的,后来我开始做我的梦,这个品牌很好,他做不好是我的机会,后来溢价通过之后以60万接手下来,其实讲起来,房屋销售获利成果最快的,但是做食品是一种兴趣,而且是一种挑战,简单讲起来,这是一个很稳定的事业,他不会起伏太大,我觉得我在挑战自己去。
把这个案子接下来以后找两个合伙人在参与,一个同事,一个同学。这样创业。我那个同学跑船跑了三年回来,我跑业务过程当中接近做了三年,跑船跑了三年去了30几个国家,最后一次因为船难,我说他大难不死,后来他不跑了赶快回来有机会合作发展事业,做了两个月之后,他告诉我这真是很辛苦的行当,当时他负责磨豆浆,煮豆浆,以前做豆浆一个大桶瓦斯直火在煮,一个大桶差不多一吨的豆浆,煮好之后,上面有搅拌,因为直火,所以下面蛋白质的胶质在下面,小清晰很难洗,所以要用砂轮机铁丝网在那边打,所以全身喷的都是豆花。这种情形下每天做得筋疲力尽,真的赚到钱都没有身体去享受,所以他放弃了这个事业。
过了半年,我另外那个同事,原来也是跟我在缝纫机公司的同事,一个月没有做几十万,我看你这么执着,还是我也不做了,让你自己做,后来我后人陆续离开了,我还说感谢我父母,因为我父母当时那个年代五个男的五个女的,只有靠自己来,叫我弟弟大姐参与,变成兄弟姐妹一起推动。
我觉得很多人因为看不到希望就停止了,太累停止了,那我觉得我的梦想,我想是有机会发展的,甚至当时那时候跟大陆还比较没有那么多接触,而且说将来有机会能够用豆浆在大陆发展,这些都是人生机遇。
在这样的就业走来三分傻劲,七分干劲,永不放弃的精神,坚持一件事情把他做好。这是我第一个人生境界。
第二个境界,我们业务做得最好,永和豆浆作为第一家食品工厂,原来小店面做,后来我那间店给我另外一个同学,他比较投入,原来是合伙,我让他专心去做,这家店目前在台北的市里,20几年下来一直做得很好,我就把专业的工厂生产线从小工厂开始,原来手工做的,就是用人工充填人工盖盖子,但是这种生产效率有限,慢慢变成半自动化的,因为有开关的,一个不小心漏电,一个不小心盖子没盖好,一次两瓶,当时歪七扭八的。直到后来有专业化的生产线出来,我在台湾中部做两条生产线,一条低温的,一条常温的,做长期保存一年,也可以做外销市场的。
做得最好的时候,也是危机来的时候,为什么?当你从一个默默无闻培养到第一品牌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大厂在蚕室,比如台湾的统一牛奶等,这些大厂买牛奶送豆浆,让你专业的豆浆市场碰到瓶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做一个修正转战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把原来业绩做最好的啊,比如今天有大润发的朋友,那个时候大润发业绩我们都做得很好,大润发、万科、家乐福都做得很好,但是业绩一算下来负毛利,如果不赚钱知名度其实是负面的,我们断然把这些通路都停掉,缩小。
一、我们做外销市场。我们目前工厂外销做20几个国家,台湾市场搜索。
二、转进祖国大陆,当时95年的时候,第一次来大陆,我们在台湾习惯性的摆妈祖,那个时候福州军用机场着陆,从福州到内州马祖,一路上颠颠簸簸的,沿途发生了点什么,感触很深。
我在路边吃早餐,一块钱有豆浆有包子还找三毛,三毛钱纸钞的,很油腻的,我拿这个钱自己口袋都是细菌,所以没拿,我觉得将来早餐市场是可以去发展的。后来跟台湾朋友在东山岛朋友帮我生产豆浆米浆,送了长沙等,送了两三批货都没有后钱,要打通路费用,补贴吃喝等等。
那个时候最流行喝酒鬼酒,每次来当酒鬼回去,这个不是我们当下可以做的,当我没有品牌,你要去推动真的辛苦,只有自己建设通路的时候才是有很好的基础,中国功夫台湾味,两岸情的精神,一部脚印开门店,做自己的通路。
我们那个时候在上海找台商朋友合作先开5家店陆续开,这五家店开起来效果效益很好,所以有很多人主动来找加盟的,所以我们在台湾研究加盟的办法等等,创造双赢的基础,能够在很多地方去复制,所以我们第一家加盟店山东济南,济南这家店一开就很红火,到现在一天业绩都是两万多块左右,一个豆浆店。
帮助人家成功,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想是用大家共赢的方向去投入努力。
大家都是地产界的朋友,地产一定要分割好,你多大的面积,让消费者有生活享受的过程,买服装是多少,要配多少的休闲区,多少的餐饮区,我觉得不是那种杀鸡取卵的,高价租储蓄,让他回不了本。我觉得商业地产做到人性化,我想消费力就会强,否则有时候是以租金导向经常很多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改,改到后来不知所云了。
在第二阶段里面,我就以中国风台湾为两岸情跟大家水火交融,豆浆源远流长,是孝道,是石磨基础做出来的,原浓,圆通,圆满。(音)
永和是以豆浆的核心价值,是大豆基础研发延伸出更高端的产品,我们现在做的是大众市场,目前永和豆浆在全国有500多家门店,我相信未来可以开到5000家,这个梦想不是你随便说的,是你可以逐梦踏实做的,未来随着经济发展,会快速油需求。
台湾永和店超过1000家,是当地永和市,所以在服务表彰不能申请,但是注册商标我们有,所以很多豆浆店的形势,在台湾20平米左右,大约60、70平米,在这种基础下,其实都是外带,经济节奏快。我们香港也是小面积速度快,我觉得大陆市场未来跟着这样子,我们有一个大契机发展。
我想要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很多人不需要迁徙到很多地方去找工作,尤其所谓的农民工,将来在城市里面,都有很大的就业环境,大家都不愿意离乡背井,所以所有地产朋友们,未来在城乡发展里面,你们占有举足轻重的机会和市场,我们也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是我们餐饮业里面获利最高的来源。
北上广这些都是烧钱的,真的做形象和培训,真正获利到二三线城市。我们一直在做以大豆为核心的产业,我前两个礼拜去淮南谈一个项目,淮南是做豆浆豆类的发源地,基本上在养生方面投入努力,我们希望以这样子的历史发源地,在那边做一个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园里面集合生产线,集合博物馆,集合豆浆文化的形象和教育,让大家来了解,在这里面我们会整合台湾很多做速食优良的朋友,一起参与做组织蛋白,大豆蛋白,再百叶豆腐,素的肉制品。未来时间里面我们觉得素跟我们离不开的,有专家讲,我们人身体健康比例要6:4,素食至少占60%,肉食占40%,肉食可以尽量少,素食尽量多,对你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
我们经常专家说吃肉吃太多,在你肠胃里面就已经腐败了,因为消化太慢了,当然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因为我们都要经过酵素帮忙,但是因为气侯让我们人不足,所以会产生肠胃病变这样。
永和豆浆一方面我们说做文化事业,另一方面也是做环保事业,这样的结合里面,未来我们做精致的方向,永和做大豆生菜等,是健康中萃取出来满足我们需求,目前除了门店之外,东北有两个生产线,一个生态园,这个生产线是专业做豆浆粉的专业工厂,用自己做豆浆观念说很简单,但是我们投资做豆浆粉生产线,是高科技的生产,大豆这样一个流程把好的东西留下来,不好的东西摒弃,其实很难做,你自己做的豆浆反而不是很健康的,大家都不相信。
豆浆机器密闭式的做好跳开就喝了,涩味重,生味重,是假性沸腾。设备里面溢味棒控制器,你没有喝到煮到100度的豆浆,其实是慢性中毒。机器洗的很不方便,再要煮那个锅,再那边磨,时间就是金钱,喝永和豆浆很方便。
其实很多事件可以互相交流的,我们生产线里面用烘干脱皮去芽之后,把大豆变成小分子,瞬间破碎变成小分子,营养不流失,这个基础下把嘌呤去掉。很多人嘌呤指数过高,不敢喝豆浆,不敢喝豆制品,我们可以满足通风的人,嘌呤过高的人,抽真空高温散,满足消费者需求之外,把酶化掉,肠胃不好的人喝豆浆会拉肚子,我们产品可以把不好的去掉,好的保留下来,未来永和豆浆立足中国迈向全球我们把中国这么好的元素随着中国崛起,用豆浆文化,用茶文化,豆浆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