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设计”建筑专业板块论坛

提要:2015年5月20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2015清华设计学术周建筑专业板块论坛在清华建筑设计院成功举办,会议请来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院士、总建筑师、教授以及设计界的精英与学者,会议上教授们对现场的观众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刘玉龙,以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建筑专业二所所长、研究员担任主持。以下为会议实录: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盛文革

  盛文革:我讲的题目是漓江风桂北韵,讲这个PPT以前我想先把方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汇报文件是在我们完成施工图以后,按照这个效果来设想的。这个项目开工以后对于桂林和广西的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程,从自治区的角度还是从桂林市的角度各界都是关注的,参观的人特别多。为了和甲方汇报的时候我们制作了这样一个文件,把整个设计的内容展示的比较清楚一点。

  室内的效果只是一个示意图,施工图刚完成,还没有进行室内设计。

  我的PPT主要是对公众和符合政府领导的口味制作的,对咱们这个项目来说从2009年我们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影响,从原来的高速发展,经济上已经感觉到了,尤其是房地产当时有一波比较大的波动。那一波的波动已经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今天咱们说的新常态这个概念,什么叫新常态?昨天也讲了,从高速发展向稳定保质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项目里面,原来是具有很大雄心的项目,不仅仅是咱们现在的一个大剧院,一个博物馆和图书馆。实际上我们目标是做到20万平方米的规模,地块也非常大,在总的平面图上会看到。

  这个我们就过一下,整个项目的进程是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竣工,四五年的时间。研究这个工程已经启用了,还没有完全启用,当地媒体都有一些报道。作为桂林市特殊的地域环境,建筑是一个在地的设计。其实每一个项目都是针对特定的场所,特定的地域或者特定的城市,包括城市的文化都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咱们在北京做项目和在成都做项目有很大区别,在上海做项目也有很大的区别。

  同样,比如说在三线城市,在南宁和桂林做项目,虽然都在广西区里面,他们两个地域人的审美喜好和要求都不一样。桂林的建筑怎么体现桂林的地域文化?设计师有设计师的考虑,政府有政府的想法,社会公众也有社会公众一些评判的诉求。从最早发起的项目来说,肯定是设计师想法占了更多主导地位。在真正的决策过程中,决策机关的审美会影响整个项目方案的抉择。

  从设计师角度我们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这是对地域文化做的一些分析和研究。这些图片里是桂林,它的一个特点最根本的是漓江,而且桂林漓江流域规划是我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做的。当我们去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人家要求的我们是清华,更应该理解规划的重要性,执行的重要性。怎么来执行规划,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去体现桂林或者当地喜闻乐见的文化风情。

  它的城市是一个小城市,人口不大,就在漓江边上。大家很多人都去过,城市面貌都是在琼山之中,房子五六层。建筑形式都是七八十年代的风格,从80年代传统改革开放到咱们做设计,2008年以前,在这么长时间里面桂林其实并没有一些大型建筑的施工和建设。在建筑文化方面它留下的其实是过去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有一些民族风情,受瑶族、侗族的影响比较大,自然环境来讲就是山和水。

  整个建设项目的背景基于桂林新城发展战略展开的,也是基于地方政府对漓江的这样一个保护。漓江是非常出名的地方,咱们原来和国外的同事合作,促进国外交流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不知道广西在哪里,但是一说桂林都知道。因为桂林在国际上的文化传播度比较高,我觉得和90年代的时候,当时克林顿访问中国有关系。访华的第一站是桂林,在漓江边向世界亮相。很多同事,国外建筑所的设计师对桂林都特别了解,所以说桂林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样一个新城战略中文化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2000年的过程中一线和二线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城建设。以上海为代表,上海是在江的东案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标准的新城。对上海这样一些一线城市来讲,三线城市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但是在国内有很多的二线城市都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造,包括郑州新区即将做一个规划,对整个郑州城市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桂林这个时间和地点也是走这样一个新城发展战略,以地产和新城漓江保护为切点,以什么带动新城的发展呢?这是很多项目,包括郑州的项目,上海的项目,这些案例都给了一个尺度,一般是政府投资的文化项目作为一个起点。城镇项目也是作为一个政府开发的龙头项目来启动的,启动的目标好像是定的非常高,非常远。

  作为桂林他们定位的是国际级的旅游都市,在前期做的可能是20万平方米的规模,在现有用地上包括现代规划营业厅等等来整体规划的。这也是我们清华院的中标法,我们主要从山水两个方面出发,跳出了项目的局限约束,更加做的自由一点,灵魂一点,与水更亲密了,这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但是真正的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经济形势的影响,新的领导,新的决策为这个项目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评估,提出了几个意见,就是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因为政府兜里的钱没有那么多,这是很实际的事情。

  另外一个是体现桂林民族文化的特色,量力而行和量体裁衣建筑师比较容易做,体现桂林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个方案长期是我们院进行的,中标以后根据桂林市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修改,修改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修改的这些要求和意见和原来的思路是不符合的,怎么让这个项目落地呢?看方案的具体情况,因为当时这个项目具有非常严重的危机,业主是文化局的老领导,是非常有魄力的一个行政领导。他对整个局势的把握是非常强的,2008、2009年的时候,在那样的环境下如果这个方案不能快速通过领导的审查,快速定案,有可能这个项目就黄了,落不了地,前面的设计无论做多少工作都是没有意义,最后交的只是一个未完成的效果图。

  如何实现这个项目的落地?工作室的这些同仁们基本上桂林常住现场,对整个文化和景观做了长期的调研,调研的根本目的是怎么体现了文化,怎么既满足领导的要求,又真的能够体现桂林的一个文化。这些在过程中有很多方案,最后基本上都是大家做的快要睡着了,最后的草案是在这样一个地块里面做了一个三足鼎立,中间轴向的布局,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有一个极具形象标志的鼓楼塔的形象。

  在这个方案的汇报过程中,要求是在这个基础上体现汉唐风韵这样一个概念。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不知道,汉唐留下的建筑我们没有,我们无法学习。我们也考察了西安张先生做的唐风建筑,有一些雄伟壮丽的这样一些建筑设计。在桂林实际上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按理说是老少边穷地区,在这样一个经济条件下要完全像那样做是完全不现实的。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尽量吸收桂林山区的调查,或者桂北的形式去做。材料是现在的技术,现在的施工手段。是不是汉风唐院我们不提,领导汇报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意见要表达出来,这是它真正的地域风情建筑形态。

  在这个方案里面,城市客厅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概念也不太说。目前来说,都是做一个城市的文化聚落中心。这是最后完成方案的总体效果模型,领导我们一般不常见,但是有一批当地的文化系统专家和建筑系统的专家对这个方案经常进行一个业务汇报。我们根据他们的评审意见和修改,达成既能得到专家的基本认可,也能得到领导认可的总体。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工程设计的情况,这样一个平面图,在轴线的端头做了一个图书馆、大剧院、博物馆,这三个建筑有不同的个性,怎么符合它的性质呢?大剧院相对来说是具有宏伟元素的,在这个建筑里面的屋顶是做了一个大的起伏的。图书馆是安静的文化建筑,需要的是平和、安静的空间。博物馆更多的是需要大空间的展厅以及入口的空间,在建筑上顺应这种布局,以这条为中轴线,作为面向城市的城区,广场空间这条轴线面向城市的中心公园。其实这条轴线更远处是公园对面的市民中心,为什么重要呢?不仅仅因为这个景观公园的因素,而是因为城市的市民中心。

  简单介绍一下大剧院的情况,1500座的规模来设计。从我们接手工程设计和方案规划的角度来说,按照满足功能要求尽量压缩总的规模来满足量力而行的这样一个要求。1500座的剧场,同时还没有300座的多功能小剧场,同时还要求有三个小的电影厅,规模控制在一万九到两万平方米,品质做的非常紧凑,也做了适当的压缩,左右两个侧台多保留了三块台板,满足整个剧场的需求。

  但是在格局上有一个小标准,因为国内的剧场以国家大剧院为龙头定了一个调子,18米宽,12米高,所以它就确定了18米乘18米。如果别的剧场是16米或者是15米,有可能巡回演出的时候对整个设计和物美等等都得重新做。这里考虑到将来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公司管理,将来作为他们其中一站的设计,所以台口和整个舞台的工艺设计都按照国内的剧场来设计。

  但是在后期这一块适当的做一个压缩,因为特别大的剧场经常性使用不会太多。我们也根据市场调研做了一些分析,尤其是考察了保利自己建设和经营的剧场,在深圳的保利剧院,那是一个最适用经济的典型,在一万八千平方米把1500座的剧场做下来了,整个功能和流线都非常好,我们是都在一层来做,不做后排的通道。

  在这里我们把化妆间留在这块,包括钢琴库等等技术要求高的地方。东边弧形这一块是剧场的轴线,包括它的流线都是以经验剧场的流线设计的,没有太多花样。在贵宾室的处理方面一个是在正中间入口保留了地方政府接待有的贵宾厅,更重要的贵宾厅我们放在后面,使贵宾厅的领导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剧场。

  这个剧场和别的剧场唯一区别是前面有大厅的观众入口以外,我们设计了一个大平台。这个剧场使用的频率不一定有那么高,使用的时候要从前台的大门先进来。还有一个机场是在紧凑的体积里放在后台,公众平台设置了一个入口,从这个入口可以到多功能剧场。这个平台和后台的关系又能够比较明确的分开,使流线不受干扰。

  这边是后面的功能区,包括一些排练区不仅仅给剧团使用,也可以作为对外开放的群众培训和舞蹈排练,使它的功能更加亲民一些。这边是后区,因为我们受方案的限制一层大厅只有12米高,出口实际上就是12米高。我们在大厅楼顶平台做一个中场休息的空间,在非演出的空间做一个休闲交往的空间,使两边的空间都能够运用起来。

  上面的这一个是多功能小剧场,为大排练区预留的,我们改造了一个多功能剧场,增加了一个剧场的功能。建筑的立面大家一看都知道,好像没有更多的可说的。在设计上立面风格和细部处理花了很多功夫,包括比例和尺度以及和窗户的尺度都是相关联的。

  剧场功能上有很清楚的格局,下面是一个积压箱,后台是多功能小剧场。这样有一个大屋顶的结构,对声音有一些影响。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顶部做了撤销的处理。剧场的功能流线在咱们施工总体完成以后,对整个剧场流线基本上认可,没有改进的意见。只有在乐池的部分,舞台面标高是5.0,月台底下只有2.5米,做完了结构以后剩下净高不到2.1米,这样就到来了一个问题。保利老总很关注细节问题,如果这个剧场将来由保利经营,他们进来的首场演出是音乐会,大师的个子很高。所以说我们在这里调整了,使月池的通道和这里有一个关联,指挥可以从后台直接上舞台。

  这个是图书馆,有一点要说的是桂林市的图书馆和其他三线城市的图书馆不一样,桂林市级别和南宁是一样的,虽然没有副省级,但是桂林图书馆是副省级的,承担出库存储的任务比较多。

  博物馆也是这个项目里头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形象处理上是一个难点。在这个博物馆里面的功能非常满意的,做的很严谨。这两块加起来四千平方米,其他的公共文化培训设施包括报告厅等等都在一层。虽然有一个大平台,准入口在二层,更多流线是从一层做的,照顾了一致性和使用功能的需求。这是从一次性要求做的,再强调一下开场的空间。

  在大厅两侧做了两条公共的位置,两侧都是大厅。对博物馆馆长来说非常受欢迎。设计的使用空间效果特别高,相当于一千平方米的规模能够提供的展厅是一万两千平方米,而且我们预留了两个厅的空间,对未来的拓展也是留下了空间的。

  这个是一个鼓楼的形象,因为毕竟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现在做用现在的技术实现它,材料都用的是钢和玻璃的材料。文化广场做了一个配套辅助的功能,所有的设备和机房都是从这里供应的,集中的停车设施在这里解决。因为桂林地貌的限制不能挖地下水,所以没有地下车库,只做了一层停车场,而且四周完全开采,是为了节省资源考虑。

  顶楼的效果基本上就是这样的,鼓楼的高度是72米多,传统上没有,最高的传统只有30多米。在这个地方比较麻烦的问题是消防的问题,怎么做的规范的问题。

  最后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消防专家委员会和当地专家委员会的认证采用的建规的设计,这也是比较大尺度的门栏。为什么做的尺度这么大呢?可以容纳三千人的演出。馆场从自由几何形做了一个人群疏散的安全考虑,有更多的空间来利用。

  在这个方面也做了一个优化的处理,这也是对之前方案的优化,两边其实是一个双曲线。室内设计方面从技术上有一些难点,一个是大空间的消防,尤其是博物馆的两个人都是超规范的,大厅消防措施是四千平方米,库区也是2500平方米,我们进行了性能化设计。

  这个也是超规范的内容,楼道消防。在节能和环保方面,这个项目做了一些处理。我们为了更稳妥起见,采用地缘热泵技术。这个是施工过程,完成以后做的一些室内设计的效果。把原来没有是的溶洞、山水的诉求在室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包括结合深水的构造做的设计,都是溶洞里面的概念。

  包括从大平台进来以后,也是溶洞的棕乳石的颜色,这是建成以后航拍效果,前面的广场和夜景。很遗憾夜景没有纳入我们一体化设备范畴,目前设计完了以后做实验,都脱离了我们的控制。仅仅是模拟效果图做的,当时不是特别的好。后来,简单的改动还没有改,重做就很困难了,这是大厅的室内效果。

  座椅好久没有使用了,全部都用塑料布盖上了。这是建成以后的效果,和原来的效果图还是蛮接近的。这是对面的景观公园穿透的视角。

  总结一下几个样本,这样一个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对整个城市新区建设有巨大的效益。我们这个项目建设以后周围地块非涨,原来是30万一亩,现在涨到300万一亩,包括周边文化地标的需求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个文化设施启动以后,周边的文化设施相对带动起来了。包括这边有五星级酒店等等,都跟着上来了。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