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

提要:养老地产用地即将破冰的消息不断,单对于养老地产业的扶持政策,目前仍停留在研究阶段。3月30日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高端论坛开讲,现场专家和参与嘉宾将共同探讨养老地产有关问题。

  周燕珉:感谢傅旻女士的精彩分享。下面有请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张炜先生,他的发言题目是“医疗模式创新与养老产业”,有请。


北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 张炜

  张炜:非常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在这儿向大家汇报一下在这个领域的肤浅的想法。我是理工出身,很快转变了兴趣转做临床,在中国做医生有很多事情不能像你想想的那样在系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98年去美国,05年回国,先后在两家机构工作。我介绍到这里,如果把我的名字拿走,把这换成一个企业的话是不是也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原材料开始,慢慢给人在出一个解决方案,随着成长过程了解政策分析,慢慢发现政策环境逐渐影响,最后是要靠自己的管理和创新。

  说到医疗,我们谈的医疗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我们把它看为四个层面,政治层面、政策层面,政策层面让我们看到了对养老的种种约束,定价、医院准入等等,这些都是政策。我们今天谈的是产业和创新,我们希望今天的关注点能够在产品和政策之间找到我们的关注点,对我们所关注的特定人群,我们希望把注意点放到给他们提供价值的层面。我们对300名高官进行了调查,其中一半是医院医生,展望未来三年多大程度上认为医疗质量会下降,60%,分别是在2009-2011,展望未来三年多少人认为医疗成本会上升,大多数人多认为会上升。多大程度的医生就业环境会得到改善,前景非常不乐观。

  医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医疗首先是一个生意。我们所谈的生意跟赚不赚钱没有关系,当资源有限需要完成此任务的时候就是一个生意,传递的资源是有限的。

  第二个观点医疗,不容易的质量可以是好生意。大家如果仔细想一想医疗这个行业的特点,当一个人在他住院的时候,不小心摔折了腿,结果是呼吸内科住完了住到骨科。这些不涉及法律不涉及医生的恶意,事实中这种不如意的质量对产业链是正向的,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

  而在这种行业中绝不是说医生不好,因为我们是找全世界的规律。医疗行业的特点一直只奖励数量,不奖励质量。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是信息的缺失,你不知道医疗的好坏,有时候医疗什么专科你都不知道,这跟其他行业是不一样的。这些行业慢慢现在都在发生改变,我们从奖励数量或者说通过让人继续生病或者让他慢慢的在病程中而获得利润,慢慢转变成维护人的健康,同时我希望在健康中获得收益,这是养老产业很重要的选择。到底让人变得健康塑造你的价值,还是通过人的健康出了问题塑造你的价值。养老产业有可能像饭店一样进行简单的评级。

  健康的定义也是一个困惑。大家看着我可能觉得我有点营养过剩,但是告诉过大家我是完成过两次半程马拉松的,这一瞬间你对你自己的健康判断,比五分钟前强了还是弱了?很多人说弱了,发生了什么?我没有做任何奇迹的魔术,我说过那样的一句话,在座很多人就突然觉得自己的健康好像不如五分钟以前。这就是传统的认为什么叫健康,就是心里没病,生理没病。商业上定义健康非常简单,什么叫健康跟什么叫有钱是一样的,是动态的。我们对健康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健康感知的影响,让同样病情的人在你的养老社区里觉得自己更健康。这种感知非常重要。大家如果想一想有一种安慰剂效应,你想到社区里这些也是放大的正向作用。

  医疗的价值链非常简单,把钱掏出来交给保险,保险把钱交给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把钱交给厂家,厂家交给医疗机构方,然后提供给老百姓。如果养老和医疗结合会发现一个困惑,我是收钱的一方也是服务的一方提供的产品可能也是你自己提供。养老这三个很多程度上可以合在一起。如果跟医疗对接会发现,医疗这三个是分裂的。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如果自己家里有咖啡豆,2美分,做成半成品是7、8美分,去快餐店喝一杯咖啡三美金,同样是咖啡,品质上也没有差别,其中这种漂移就是行业中非常典型的从原材料到稳定产品,到附加值服务,到一种体验,一种意境,或者一种道场。如果我们从产品角度看待未来的养老那就只是这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相对竞争会非常强。你看到养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也许对自己的生意会有好处。

  我自己和团队怎么看到养老呢?技术会慢慢让医疗养老变得越来越简单。主流客户可能是有一些医疗需要,不是说医疗需要就一定要通过医疗专业人员或者医疗机构满足。比如同样理疗有些找医生,有些找健身房。这种就是颠覆性创新。糖尿病是最好的例子,这个疾病的变化代表了所有疾病的进化趋势。技术越复杂越标准患者参与程度越低,如果你想象在社区中建一个大医院更多的是很复杂的疾病。而你如果想只是做一个维护,让他们享受生活,70岁去打网球,80岁跟孙女或者重孙子在草地上遛狗,你需要的是这些,这些是可以规模化的,门槛是低的,是中国缺乏的。

  展望未来总是有风险的,我会觉得未来变革的驱动力第一位应该是我们的财政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当财政变得有压力的时候不得不追求一种生产效率,生产效率通常更强的是私有领域,那么就意味这这个系统变得更友好,预算更紧张,这对市场是好消息。

  第二个变化就是急性病越来越少,慢性病越来越多,疾病谱会发生变化。

  第三个未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大家可以看到这次很多文件提到将来20%的床位和服务量要交给民营。如果我们看其他国家的例子,一旦公立私立同样环境下竞争,它的变化就跟80年代和现在饭馆的变化相似。

  而我们作为商学院的教授,最后给大家陈述的是,任何人描述这种模式,或者做一个分析方案都是简单的。真正困难的是拿出一个新的模式,你的团队、你的公司有没有能力把它执行下去。这是我们认为商学院可以帮助大家的,通过课程讨论或者有机会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进行分享。非常感谢大家的时间,谢谢!

  周燕珉:张教授提出了一个观念不要过渡医疗,帮助人健康起来。非常感谢张教授的分享。下面有请赛阳国际&金龄联合集团总裁赵晓征女士,她的演讲题目是养老设施的策划与设计。


赛阳国际&金龄联合集团总裁 赵晓征

  赵晓征: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主题是养老设施的策划与设计。首先从五个方面简单论述一下养老设施的设施开发流程。重点说第四项,现状设施的不足,同时结合一些案例给出解决方案。

  首先简单说一下养老项目开发流程及其资金走向。它和我们普通的比如说一般的住宅社区有什么区别?我们现在展示出来的是这些参与的主体,首先左侧这边开发和普通社区没有任何区别,蓝色是资金的走向。比如说一个项目委托开发企业有长短期的融资,偿还资金方面,委托设计、招投标进行施工,同时销售给入住者。养老项目里区别就是一定有一部分持有经营,有一部分是由开发商来参与的销售,或者是房租或者是会员费的形式。还有一部分我们要有一个中间的策划和专业的顾问机构。同时,要有运营管理机构。策划机构可能会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做设计指导和现场施工的指导。同时会对运营公司进行销售和运营方面的指导。运动管理公司内部或者是外剥有研修培训机构。对于员工的教育培训。同时可能会有一部分是配套的设施对外招商的客户。这是和我们一般住宅开发有所区别的。

  比如今年养老专家委员会就是定位在这样的位置,这样的位置现在越来越多了。现在有一些设计单位、运营管理单位都已经开始着重这一点,因为我们在做项目具体过程中,很多项目开发商先找了项目之后觉得有问题,缺乏专业性的东西,回头来做策划。

  再简单说一下我们一直在大力推广的新型居家养老的模式。这个模式和国内房地产开发非常契合。中间有一个核心的养老设施,一定是持有经营,承载着周边相关服务和配套的任务。社区里面可以是各种类型住宅,可以跟普通住宅一样,也可以持有经营只是出租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住宅做成新老化的设计,会吸引很多老人家庭购买,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中间核心的养老设施内部会有一部分长期入住的老人,同时会承载着这个社区内部甚至包括社区外部其他小区居家养老上门的服务。周边老人也可以到养老设施里参与活动。这样的模式和房地产开发也非常契合。

  养老项目我们都知道它和相关产业连接非常密切,包罗万象,很多方向必须要容纳进来。策划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它的背景研究,要分清楚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规模和定位,用途、性质、目标客群、功能、划分、空间构成、平面布局,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策划阶段完成,而不是说直接委托做方案。因为方案可以做一百种但是不一定适合老人。

  还有对结构设备这块也有跟老人需求做一些特殊的考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做经济测算。根据设计做下来,特别是请一些国外机构做,方案建筑本身来讲非常好,但是不能落地,因为如果在中国实施的话要收多少钱?每个月还要投资多少钱才能经营下去?这点必须在设计之前把帐算清楚的。我们的成本是多少,投入是多少?设计标准是多少,收费老人是多少,运营多少年回收怎么样,这些帐都要算清楚。还有运营管理,谁来管理?怎么管理?不是说建好一个房子再去委托一个专业就OP了,不是这么简单。一定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软件的一些内容。

  养老设施的空间构成和区域划分。养老社区是老人长期居住的场所,是提供住宅服务,老人集体生活的一个场所。同时如果一旦入住的老人希望能长期住下去,在这儿终老。所以基本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直住下去。这和住酒店、渡假村,短时间的是不一样的,所以较让他有家的感觉,这是一个理念,前面一定要明确下来。后面所有设计里都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需要从入住老人行为模式和设施体制探讨空间模型。

  我们分成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最重要的是老人生活区域,服务区域这是我们现状设施里考虑不周的地方。还有管理区域。管理人员的一些需求。这个东西比起简单住宅来说,或者说要求的层面会更多。我们会带有服务,带有4活动,医疗等等。整个功能划分根据空间构成来讲是有区别的,是一定要划分的很精细,同时很全面,才有可能保证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能实现。

  出入口也是要尽可能的分别员工入口、服务人员入口,到厨房、洗衣房这样的入口尽量区别开。

  现状不足及解决办法:

  不足:1、较多的采用传统的办公宿舍建筑平面布局形式

  2、狭长黑暗的内走廊,切走廊宽度不够

  3、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建筑空间缺乏趣味性

  4、出入口垂直交通等未考虑老人的特殊需求(扶手、座椅、无障碍等)

  5、设计时很少考虑工作人员的动线,实现和管理的便利性

  6、高档设施更像宾馆酒店,缺乏温馨家的氛围

  7、西部处理不我够,空间不够丰富,缺乏方向感,认知性,趣味性。

  8、储藏收纳,污物处理,洗涤晾晒辅助空间不足

  9、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新建的养老设施里高层越来越多,为了增加容积率,高层建筑里防火防灾避免考虑非常欠缺。

  结合我们的一些研究和案例把我们的解决方案说一下:平面类型来讲,当然最简单的是一字型,这个位置是公共空间关键点,箭头表示的是成为入口的比较方便的方向。由此延伸还可以做各种类型的平面组合,这只是一个举例,还可以举例各种各样类型的平面组合,要根据用地的形状分析周边环境之后来确定。总而言之平面类型并不是单一型的,而是可以组合成多种多样。

  案例1:这是日本的一个世纪案例,入口是日照照料区,公共管理区,还有功功活动区,非常有趣味,入口也是分别的,日间照料每天来去,所以是单独的入口,主入口也是完全独立的。还有一个很小的地方的观亭。二层三层是居住,整个感觉非常问寝,物质的感觉,很明亮,自然采光,和通风。单元考虑也是把这两个并一组,夜间的时候合并变成一组管理人员这样节省管理成本。设计中这些考虑的都非常周到。使用起来住宅入住的老人会觉得很舒适。居住单元里,一个单元是12个单人间,但是会有单元自己的公共活动区,餐厅厨房,像家庭一样,只不过是12个人大家庭一起生活。每个房间单间里也有自己的储藏空间。房间比较小,鼓励老人尽可能多的到公共房间里面来。还要考虑生活单元和公共空间的位置关系。一方面强调管理的便利性,一方面引导老人走出居室多参与公共红。

  这是我们和日本建筑师合作的国内的一个项目,这是高层的项目,地上15层,高层部分需要护理的老人,这部分是健康自立的老人,因为北方地区空气不好,寒冷、有风,不适合老人居住,所以一层做了一个构想大厅,这是内外交流,做了一个室内街区,在这儿会有一个小咖啡厅,会有二层、三层视线上的交流。比如我住在楼上,我下楼到街角买杯水,下面有咖啡厅,朋友来在这儿喝杯咖啡,就是活在社区里的感觉,这样的一个设计感觉非常舒适。

  还有就是动线的考虑要考虑回游路线,可以通过视线观察适当的减少运营成本。刚才说了狭长走道的问题,很多走德端部有落地窗,这样整个走多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生活单元和护理单元的考虑:每个生活单元里老人的人数和生活单元数的设计与护理单位数及人工有直接关系

  防灾与避难设施的设计原则

  因为老人遇事容易紧张,腿脚不利索,如果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考虑的话,我们现在是没有发生火灾和地震,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怎么解决:

  1、楼梯和通道的安全与通畅,确保至少两个方向的疏散

  2、防火防灾的出口口尽可能的面向通道和广场

  3、避免使上下的通道楼梯间形成烟道

  4、避免通道上设置防烟门

  5、老人居室阳台最好能直接通向防火防灾楼梯间

  6、2层以上的养成设施最好设置避免用室内露台,可容纳多台轮椅

  7、避难通道要充分考虑方便轮椅通过,有一定宽度切无障碍

  8、现实中很难一次到位疏散,需要分级设置避难场所

  总结:结合开发推广新型居家养老模式、需要精准的市场定位及全程策划、养老设施是老人长期居住的场所,以人为本的空间构成和平面布局,从自立型到护理性持续关照,硬件与软件坚固互补,防火防灾应高度重视。谢谢大家!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