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解决方案

http://news.dichan.sina.com.cn新浪地产作者:王海亮 王镜榕2012/8/7 10:13:36 新浪地产
问题是,“其他防水层”作为建筑地下防水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不是主要部分,却去解决和肩负建筑地下防水的全局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必须从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防水材料供应与施工、细部构造、后期维护的关联过程中,始终贯彻防水理念,并用水实际检验。

    来源:厂长经理日报

  编者按

  近期,因地下“隐蔽型”工程质量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直接反映地下工程质量的一面镜子,建筑地下防水工程,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工程渗漏率高达80%以上,建筑地下渗漏已成为产业“痼疾”。建筑地下如果长期渗漏,会产生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建筑形态改变等一系列影响建筑安全的问题。与建设过程中出现垮塌的建筑事故相比,地下渗漏水对建筑物基础的侵蚀缓慢且具有隐蔽性,因此,对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有更大的潜在威胁。

  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地下结构、基础混凝土质量一脉相承,休戚相关。地下基础结构先天不足,如同人类遗传基因的缺陷,难以逆转。因此,对于建筑地下防水,要跳出传统的“防水”认知,站在“建筑品质”和“建筑安全”的高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认识建筑地下防水的内在本质:一、建筑地下防水,像一面镜子,反映的是当下的建筑品质,关系的则是未来的建筑安全;二、建筑地下防水,不仅仅是保障建筑物地下空间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建筑安全的守护;三、建筑地下防水,作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的保护者,应与建筑寿命相同。

  在此背景下,为了引发社会各界对地下“隐蔽型”工程的重视,关注建筑地下防水与

  建筑安全的关系,探寻建筑地下防水高渗漏率的解决途径,从根本上扭转行业乱象,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中国建设报社共同主办、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高峰论坛,在业内首次聚焦“建筑地下防水”,并进行了深入研讨,新华网进行了现场直播,为引领行业科学发展,保障我国建筑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合本次论坛成果,编发本期特刊,以期引发社会各界对“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的关注与思考。

  一、警钟长鸣

  很多时候,“看不见”比“看得见”更为重要。如果对地下“隐蔽型”工程继续保持冷漠的态度,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灾难。

  韩国三丰百货(1995)

  1995年6月29日,韩国汉城(今首尔)三丰百货在30秒内轰然倒塌,地上5层、地下4层,伤亡逾千人。事后事故调查结论认为,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偷工减料、更换设计、改变用途等。不过,当时有一个现象被人们忽视了,三丰百货自1990年投入使用,五年时间里,地下室一直渗漏……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7号楼在建住宅楼整体倒塌事故(2009)

  2009年6月27日晨,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7号楼13层突然整体向南倒塌。由于此楼是在建工程,虽未造成重大伤亡,但有一名施工人员在楼房倒塌前未来得及出逃,当场丧命。此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00余万元.

  北京女子走路时坠热水坑死亡(2012)

  2012年4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东侧栅栏外便道路面突然塌陷,行经此地的杨二敬意外落到坑里,被热力管道渗漏的热水烫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长沙市区突发地陷 宝马车坠坑一人死亡(2012)

  2012年7月5日凌晨,湖南长沙湘江大道保利国际门口一段路突然发生塌陷,一辆宝马轿车陷入坑中,车上四人一死三伤。

  北京特大暴雨造成77人死亡(2012)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共造成77人死亡。其中,房屋倒塌10660间,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路面塌方31处;5条地铁运营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水或进水临时封闭;京原等铁路临时停运8条;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二、论坛观点

  本次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就“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发表了精彩观点。

  我们执行国家标准,应该是不折不扣的。我们的设计一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设计。我们希望施工过程是按照国家的规定施工,严格地按照质量标准施工的话,对于防水应该说起到很好的作用。

  李秉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装饰协会会长

  建筑防水对建筑的安全,对建筑的质量,对建筑的舒适度,对中国的节能减排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徐宗威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建筑渗水、漏水问题是建筑施工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属于“通病”,越是小病,越是被别人看不起,没人管,这样问题就比较多,小病不治必养成大祸。

  王珏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很少有人想到这个房子是我个人财产,有70年使用权,如果房屋70年的寿命受到了折减,是你一生中最大的损失。

  朱冬青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长

  建筑地下防水对于建筑安全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建筑结构。

  杨嗣信 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

  建筑地下防水,要全面践行以防为纲,严字当头的原则,不给水的渗透提供任何缝隙。我们要把防患与未然放在首位,就是要把设计、施工和质量监管等环节都要立足于防。

  张玉玲 中国防水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

  只有把地下空间防水设计、选材、施工、成品保护和技术监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认真贯彻《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我国的地下空间工程渗漏水的问题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

  叶林标 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

  普通住宅使用年限为什么只按50年设计?原因是中国长期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而木结构建筑的寿命通常是50年,这个标准就习惯性套用到了现在的钢筋水泥建筑设计上。

  季元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在所有建筑防水中,建筑地下防水是“重中之重”,建筑地下防水关乎建筑安全、关系老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

  刘士杰 中国建设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

  把建筑设想为一棵大树,地下基础结构就是大树的“根系”,如果“根”先烂了,大树将会怎样?

  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水能发现。

  人可以糊弄人,但人糊弄不了水。

  看得见的是形式,看不见的是本质。

  王 伟 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解决方案

  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建筑地下防水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十年来,在董事长王伟带领下,面对建筑地下工程防水质量每况愈下的产业现状,以“为中国建筑质量提升做出贡献”为使命,始终专注于建筑地下防水,针对建筑地下防水高渗漏产业“痼疾”,阐述了科学的防水理念及有效解决方案,开创了全新的企业类别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提出了“做"好防水",更要做"好房子"”的核心论点。

  王伟 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向“管理型企业”转型

  是做好建筑地下防水的关键

  不仅仅是“防水”

  地下工程是建筑物的基础,这就决定了,相对于保障地下空间使用的“显性”功能,建筑地下防水更重要的是其“隐性”功能保护建筑基础结构。建筑地下如果长期渗漏,会引发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建筑形态改变等一系列问题,威胁建筑安全。把建筑设想为一棵大树,地下基础结构就是大树的“根系”,如果“根”先烂了,大树将会怎样?

  建筑地下渗漏,一般情况下,反映的是建筑地下结构“品质”的缺陷,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环节均有关联。同时,作为建筑地下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主体防水好,结构质量就好;结构主体防水差,结构质量必差。水无孔不入,就像透视人体的“X”光,让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狗洞、酥松等缺陷“无处遁形”。因此,建筑地下防水不仅仅是防水,要跳出传统的“防水”认知,站在“建筑品质”和“建筑安全”的高度上,从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建筑地下防水的内在本质:一、建筑地下防水,像一面镜子,反映的是当下的建筑品质,关系的则是未来的建筑安全;二、建筑地下防水,不仅仅是保障建筑物地下空间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建筑安全的守护;三、建筑地下防水,作为建筑地下基础结构的保护者,应与建筑寿命相同。

  因此,对于百年大计的当代建筑而言,做“好防水”,只是形式,做“好房子”才是本质。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及与其匹配的“360度系统防水”产品,始终遵循的正是这一重要指导思想。

  建筑地下防水的反思

  当前,国内的建筑地下防水形势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渗漏率在80%以上,多年来居高不下。而且,行业内有一个奇怪的“三高”现象,即防水材料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验收合格率越来越高,但使用中的渗漏率也越来越高。

  有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建设方重视不够,投入少,导致工程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防水工人素质低,无证上岗,施工得不到保障;防水材料假冒伪劣,质量不过关;防水材料种类繁多,设计师难以一一掌握,造成材料选用不合理等等。然而一些工程,开发商对防水非常重视,购买的也是正规厂家好的防水材料,并且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人认真施工,但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依然出现了渗漏。当种种“理由”都解释不了建筑地下防水渗漏的真正原因的时候,业内人士开始将建筑防水工程,尤其是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比喻为建筑“癌症”。

  建筑地下防水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投入、设计、材料和施工问题,而是理念和体制问题。长久以来,建筑地下防水在工程实践中走入到一个误区,一方面,将屋面防水与建筑地下防水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将“其他防水层”,等同于建筑地下防水。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明确表述:“建筑地下防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结构主体防水,二是细部构造防水。”这种表述与屋面防水的表述有非常大的不同。然而,在实际防水工程中,结构防水“悄然隐身”,附着在结构外面的“其他防水层”却喧宾夺主,成了“主角”。实际上,如图1所示,建筑地下防水是系统工程,影响其质量的包括地质勘探、结构和建筑设计、防水材料生产和施工、工程现场管理、后期维护和服务等诸多因素,“防水材料”只是其中之一。

  并且,图1和图2所指的“防水材料”是广义的“防水材料”。从图2可以看到,广义的防水材料包括了主要材料、表层材料和辅助材料。主要材料指结构主体(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等材料,以及细部构造材料,如各种止水条、止水带等。表层材料指其他防水层使用的材料,如卷材、涂膜、防水砂浆等。辅助材料指“瑕疵处理”和堵漏材料,如各种注浆材料等。然而,实际工程中,人们把最主要的防水材料结构主体材料,丢掉了。所谓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其实不过是“其他防水层”材料的生产企业;防水分包是“其他防水层”的分包;防水专业施工队伍是做“其他防水层”的专业施工队伍。人们分析渗漏原因,也多局限在“其他防水层”材料的质量和施工层面,往往脱离工程主体,对地下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视而不见。

  问题是,“其他防水层”作为建筑地下防水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不是主要部分,却去解决和肩负建筑地下防水的全局问题,无疑是不现实的。

  “管理型企业”的特征和意义

  基于十余年的工程实践,笔者认为,既然建筑地下防水是一个涉及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细部构造、其他防水层材料的供应与施工、后期维护等众多环节和因素的系统工程。那么建筑地下防水企业,只有向“管理型企业”转型,才具备做好建筑地下防水的条件。

  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是我国建筑地下防水领域一个全新的企业类别,其与传统防水企业形式上的差异是:以建筑防水材料生产或施工为主导,转型为以防水系统“管理”为主导;本质的区别则是:将“被动防水”转换为“主动防水”。

  “管理型企业”的出现,对我国建筑地下防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由“被动防水”转变为“主动防水”。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改变了传统建筑地下防水企业被动的局面。当前,建筑地下防水企业,一般来讲,只负责“其他防水层”的材料供应和施工,与结构主体、细部构造等防水主要环节,关联甚微。在这种状态下,防水企业做好防水是“偶然”,做不好则是“必然”,但防水企业却要承担全部防水责任。而且,一旦出现渗漏,几乎无一例外,去修补与自身无关的混凝土结构。行业的这种怪象,反映了现实和体制的矛盾。建筑地下防水企业,要真正承担起保障防水质量的责任,就要打破过去独立作业的“被动”局面,成为整个防水体系的“管理者”,否则谈责任,谈尊严,谈防水质量,谈建筑安全,就缺乏根基。

  二、开辟了一条行业发展的新路径。“管理型企业”类别的创立,使建筑地下防水摆脱了防水是“建筑材料”或“建筑部品”的束缚和尴尬,在对建筑地下防水重新定义的同时,确立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让建筑地下防水的未来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三、明确了建筑地下防水关联方的责任。建筑地下工程,好像人的遗传基因,不可逆转。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将管理前置,能够提前防止很多问题的发生,用看得见的防水预期效果,“倒逼”防水关联方“责任”归位。“人可以糊弄人,但人糊弄不了水”,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借助水的“明察秋毫、铁面无私”,为我国建筑行业责任缺失的难题,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解决途径。

  四、促使建筑地下防水本质的回归。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模式,从源头做起,将整个流程均纳入整合范畴。让建筑地下防水的所有相关体系,都接受“水”的检验。在集体强化“防水意识”,并保障最终防水效果的同时,可以促使建筑地下防水“本质”的回归,对地下建筑质量的早期监控,及有效规避未来的建筑安全风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管理”的实施要点

  一、“根本”结构防水。国家规范一再强调,混凝土结构防水是建筑地下防水的根本。好似人的身体,正确的御寒方式应该是“健壮的躯体”加“适度的外衣”。“健壮的躯体”是根本,“适度的外衣”是辅助。倘若舍本逐末,一味强调“穿衣御寒”,忽视了身体内在的抵抗力,会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然而,《规范》的指导原则,经过市场的过滤,在工程实践中,变成了“表层材料”至上,防水卷材“独尊”。在错综复杂的各种利益体影响下,关键的混凝土结构防水作用被“有意无意”地“屏蔽”了。

  忽视混凝土结构防水,影响的不仅仅是建筑地下防水质量,更令人担心的是,从客观上,弱化了对建筑地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控制。许多工程,交付使用一段时间渗漏后,才暴露出大量贯通裂缝,混凝土酥松等影响建筑质量的结构缺陷。这时,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渗漏水治理,更重要的是要评估,这些结构缺陷对建筑安全长远的不利影响。

  因此,做好建筑地下结构防水,就抓住了建筑地下防水的根本。这个观点如果在实践中不能得到落实,在防水管理过程中,就会把握不住重心,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导致主次不分,本末颠倒。

  二、“聚焦”管理对象。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包括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细部构造、“其他防水层”材料供应与施工、后期维护等众多环节。作为“管理型企业”,要对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进行整合,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因此,在抓住建筑地下防水“根本”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进行管理“聚焦”。

  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阳伟业)作为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的早期实践者,目前,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施工管理三个方面。技术管理指与设计方的沟通,及对防水混凝土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工作交底。技术沟通非常重要,建筑地下防水不能单纯依靠防水企业独立完成,各关联单位必须形成合力,统一思想,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为做好建筑地下防水夯实基础。

  生产管理指对防水混凝土生产要点的监控,是过程管理关键的环节,不仅要确保FS102混凝土防水密实剂的添加,同时,还要对水泥、沙石及相关外加剂等混凝土构成材料给予关注。

  施工管理指对施工现场的要点监控。根据多年的实践,防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直接加水来弥补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因混凝土供应不及时,产生大量施工冷缝且未采取应对措施;混凝土振捣,尤其是在特殊部位,存在漏振现象;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标准要求;混凝土过早拆模及养护时间不足;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标准,就堆积重物等等。

  三、“正视”瑕疵处理。“正视”,即 “正视问题而不遮蔽”。面对建筑地下防水繁冗复杂的、难以尽善尽美的庞大系统,加之粗放的工程环境,纵然各关联方再齐心合力,工程有问题也是必然的。正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提高建筑地下防水保证度的核心。因此,设立结构主体“瑕疵处理”流程,及时发现结构主体缺陷,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完善,从而将后期的渗漏风险降到最低。

  进行“瑕疵处理”的前提,是能提早发现结构主体缺陷,龙阳伟业提出的方法是,在问题不被遮蔽的情况下,依靠防水人的对手和朋友“水”的帮助。原因是,“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水能发现”。同时,“瑕疵处理”也是对第二个管理要点“聚焦”的重要补充。

  四、“模式”建设方授权。龙阳伟业多年实践,无论是主动防水理念的贯彻,还是“360度(系统)防水”产品的实施,或是“FS101、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的应用,总之,没有“体制”的支持,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筑地下防水“管理型企业”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在企业转型阶段,要沉下心来,注重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工程、标准、规范等令人信服的依据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理解并认同新的市场规则,通过建设单位授权,使建筑地下防水企业,成为防水关联系统有效的整合者,这是实现防水过程管理,保证建筑地下防水质量,以及建筑地下基础结构质量,不可或缺的前提。

  结语: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多年专注建筑地下防水,寻找渗漏真相。在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大量工程实践,总结出“从工程角度看防水;防水是系统工程;正视问题而不遮蔽”等三大核心理念。推出360度(系统)防水产品。并郑重提出,向“管理型企业”转型,超越传统防水“小系统”模式,使建筑地下防水企业,成为建筑地下防水全系统的参与者和整合者,是做好建筑地下防水的关键。

  四、媒体摘要

  本次峰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各大媒体均给予报道和评论,我们从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地下防水隐患不容忽视,消费者买房时要关注建筑地下防水的保修期。

  必须从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防水材料供应与施工、细部构造、后期维护的关联过程中,始终贯彻防水理念,并用水实际检验。

  老百姓应该更关注所购房屋的地下结构安全,扩大维权空间。

  不要单纯考虑你的房子怎么样,把地下结构最基础的那部分要纳入你的视野,它是否存在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建筑形态改变一些可怕的后期问题。你比如寿命70年,防水最起码也要70年。

  (摘自:2012年5月26日 中国广播网 全国新闻联播头条)

  渗漏意味着地下混凝土结构可能存有缺陷,如酥松、孔洞、贯通裂缝等等。在地下水的侵蚀下,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缺陷会逐渐扩大,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等一系列问题,损伤建筑结构,引发建筑形态改变,危害建筑安全。

  与建设过程中出现垮塌等建筑事故相比,地下渗漏水对建筑物的侵蚀是缓慢的,由于具有隐蔽性,因此,对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威胁更大。

  建筑工程的防水材料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验收合格率越来越高,但使用中的渗漏率却也越来越高,怎样解决这样尴尬的“三高”?

  建筑地下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防水材料的选择、地质环境的勘探、建筑结构,乃至施工与后期管理维护都会对建筑地下防水效果产生影响。必须从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防水材料供应与施工、细部构造、后期维护的关联过程中,始终贯彻防水理念,并用水实际检验。

  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水能发现,人可以糊弄人,但人糊弄不了水。

  (摘自:2012年5月30日 人民日报)

  做好建筑地下防水,一定要遵循刚柔相济,结构为主的原则。

  建筑地下防水是“刚柔”有机组合的体系,只有“刚”,或者只有“柔”的建筑地下防水难以存在。“刚柔”之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业内耗。

  首先,“躯体”主要部位(防水混凝土)要健康。其次,主要部位之间(细部构造)用与之匹配并适应变形的“柔性材料”关联好。最后,如果要穿“防护衣”(其他防水层),必须以整个“躯体”的完好性为前提。假使“躯体”孱弱不堪,“防护衣”会成为其短时间的“遮蔽者”,这对建筑地下防水质量的总体危害会是致命的。

  建筑地下防水企业要作为防水质量的保障者,首先要成为防水全系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从“被动防水”转换为“主动防水”,从源头做起,在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防水材料供应与施工、细部构造、后期维护的关联过程中,通过管理链条环环相扣,把防水的理念贯彻始终。

  (摘自:2012年6月7日 科技日报)

  建筑地下防水要打破独立作业的传统模式,抛弃长久以来形成的过度依赖材料的思维。在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防水材料供应与施工、细部构造、后期维护的关联过程中,通过管理链条环环相扣,把防水的理念贯彻始终。

  (摘自:2012年6月14日 经济日报)

  房子渗漏了怎么办?

  大多数人都曾遭遇过建筑渗漏的问题。以地下室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90%的这类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面对这样的烦恼,大部分人在投诉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时,只看到一些表面上的损失,比如家具、地板变形、家庭财产损毁等。索赔的范围无外乎家庭内部固定资产的折价、维修费、误工费等,很少有人想到房屋的寿命折损应索赔。业主们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往往“丢了西瓜捡芝麻”。

  怎么彻底解决房屋的地下水渗漏问题?

  从开发商的角度看,首先防水材料质量要过关。现在市场上的防水材料使用年限有限,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搞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延长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如果防水材料使用年限能提高到100年,或者更久,建筑寿命自然也会延长。其次,要将建筑防水的管理前置,实现早期监控。从设计开始,就要做好防水工程,保障建筑品质和建筑安全。因为建筑防水工程一旦建成就难以更改,必须提高防水意识,将“被动防水”转换为“主动防水”。

  (摘自:2012年6月19日 光明日报)

  比材料防水形势更严峻的是结构防水,结构防水和表面防水的本末倒置,使得人们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建筑防水就是材料防水。其实,好的防水材料不等于好的工程。

  工程的监理本应代表甲方去监督施工方,但在实际过程中,监理形同虚设、两头不管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建筑问题背后存在的腐败难以根治,即使发现问题,也被层层掩盖。

  把建筑防水与材料防水挂钩的做法,实际上也在为建筑中的责任方开脱责任,一张防水材料包裹住了建筑的结构防水问题,也遮蔽了相关责任方的责任。

  因为漏水必然影响建筑的寿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物总量迅速增加,建筑寿命的问题不容忽视,想根治癌症,总要想办法开出第一刀。

  (摘自:2012年7月13日 中国青年报)

  建筑地下防水质量好坏直接反映建筑地下结构品质优劣,做好建筑防水,延长建筑物的使用生命是最大的环保,也是最大的节能。

  (摘自:2012年6月18日 中国环境报)

  一般来讲,建筑地下防水对防水寿命的要求,其重要性远远高于建筑屋面、室内、外墙等其他部位防水。无论是结构主体防水还是其他防水层防水或是多道设防的体系防水,都应以实现与结构寿命趋同为目标。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要求,建筑地下防水保修期仅为5年,“其他防水层”材料寿命也不过只有二三十年,这与建筑百年大计相差甚远。70年的产权房,其地下防水也应能保证70年。

  (摘自:2012年6月15日 中国质量报)

  做好建筑地下防水,必须回归建筑地下防水的根本结构防水。当前一味强调“防水材料”的做法,造成建筑地下结构的许多问题被忽视和遮蔽,短时间掩盖了矛盾,却为未来的防水质量和结构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摘自:2012年6月15日 中国房地产报)

  渗漏意味着混凝土结构可能存在酥松、孔洞、贯通裂缝等缺陷。在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渗漏率达80%以上。

  一个更深的风险由此被撕开:大陆城市普通建筑或连50年寿命都难保。

  渗漏,尤其是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渗漏,更是致命。“建筑好比一棵大树,如果根先烂了,大树将会怎样?

  产权寿命70年,防水最起码也要70年。

  (摘自:2012年第18期 凤凰周刊)

  五、权威共识

  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论坛举办中国建设报

  2012年5月26日,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中国建设报社主办、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份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相关部委、协会和企业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士和媒体代表10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工程专家杨嗣信,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专家委员张玉玲,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林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季元振,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分别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的关系,全面地剖析了我国建筑地下防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建筑物渗漏已成为产业“顽疾”,而在所有建筑防水中,建筑地下防水又是“重中之重”。地下工程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长期遭受水的侵蚀,将对建筑安全造成巨大危害。防水工程的渗漏每年给消费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同时还严重制约了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建筑地下防水关乎建筑安全、关系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垮塌的建筑事故相比,地下渗漏水对建筑物的侵蚀是缓慢的,由于具有隐蔽性,因此对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威胁更大。通过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达成了如下共识:

  第一,建筑防水,尤其是建筑地下防水对于建筑安全至关重要。建筑地下防水质量好坏,直接反映建筑地下结构品质的优劣。同时,做好建筑地下防水,也是一项关乎节能环保大战略的重要事业。因为做好建筑防水、延长建筑物的使用生命就是最好的环保、就是最大的节能!

  第二,建筑地下防水应与建筑同寿。建筑地下防水一方面肩负着护卫建筑基础和地下结构的重任;另一方面又具有埋置地下、不可逆转的特征。因此,建筑地下防水对防水寿命的要求更高,其重要性远远大于建筑屋面、室内、外墙等其他部位防水。无论是结构主体防水,还是其他防水层防水,或是多道设防的体系防水,都应以实现与结构同寿为目标。

  第三,做好建筑地下防水,一定要遵循刚柔相济、结构为主的原则。建筑地下防水应坚持以结构自防水为主的刚柔相济的防水体系,各防水层不应相互依赖、简单叠加,而应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形成有效整体的防水体系。

  第四,要加强建筑防水的教育宣传,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建筑防水的重要性。要传播正确的防水观,修正错误的建筑防水认识和做法,不但要让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都懂得防水技术,也要让普通百姓也有建筑防水的知识和意识,使他们成为建筑防水工程的监督者。

  (2012年5月29日)

  作者:2012年5月29日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