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行业:只要行走 脚步不至匮乏
当太阳能与空气源的拉锯战在行业内响起,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找自身的出路。一方是外围竞争,一方是内部较量。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年来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冲击,更是惹人关注。
当众人还在讨论谁是谁非时,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迈步,开始寻求新的蓝海市场。是对抗还是合作?这也是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古人有言,大意是:你行走,脚步必不至匮乏。那么作为太阳能热利用企业,应该如何行走?是深化技术创新,还是走产品整合之路?总而言之,众多的选择都是为了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一条能让自身可以良好发展的路。
以桑乐为代表的技术升级型企业,选择不断地技术创新,在太阳能热利用本身下工夫,研发出超纯不锈钢全流道技术,通过将集热管由之前的几个增加到九十几个,大大增强了集热板的集热性,而且并未因创新而导致成本的增加,反而比传统集热板更为便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在山东地区进行销售推广,市场反应效果良好。“我们正在积极推广这种产品,市场接受度也十分可观,已经应用到多种建筑形态,如山东华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济南越秀园,以及山东聊建金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建筑项目金柱·大学城,分别安装400多台和2000多台。另外还有山东华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临朐·华吕北苑名都项目,客户反映良好。我们相信超纯不锈钢全流道技术定会带来太阳能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引导太阳能行业进入到全流道时代。”桑乐工程技术部陈健告诉笔者。
当被问及太阳能与空气源发展融合的趋势时,陈健表示,我们目前也在太阳能与空气源的融合互补等方面进行研发生产,这是将来太阳能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来看,多能源互补市场大多是采用1+1模式,即太阳能+空气源、太阳能+电能、太阳能+燃气等,当然也存在太阳能同时与多种能源互补。我们目前也有一套方案,可以应用到我们整个园区,就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源+电能,完成整个园区的采暖、日常生活用水等。因此,我们是在不断深化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同时,不放弃对多能源互补技术的研究,相信我们在多能源互补方面也将开创更广阔的天地!
当个别企业叫嚷着太阳能式微,空气源一路绿灯畅行整个节能市场之时,未曾想,二者作为可互补产品,并非只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如何让二者都能获得长远的发展?也许资源整合才是将来的发展之道。
另据了解,关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强制安装,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地区突破12层楼高。2013年年初,山东省率先提出符合条件的建筑项目,将在12层以上建筑中推广和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湖北省武汉市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武汉市内新建、改建、扩建18层及以下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须达到100%;18层以上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须达到30%。
在此背景下,太阳能与建筑如何更好地结合,保证传统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消费需求,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难题。
多能互补即将迎来爆发期
在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搪瓷承压水箱专业委员主任朱庆国看来,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24小时用热需求,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互补使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随着应用领域扩大,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互补更是必不可少。
“集成”成为当下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发展一大关键词。以多能源集成热水系统为例,其中的子系统既可以单独工作,也可根据用户需求自由组合。多能源组合可以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的目标,创造舒适的新能源体验,又可以互相弥补不同能源间的缺陷。随着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进步,太阳能与热泵、燃气、电、生物质能等能源互补使用也逐步推广。
“这是个方向。”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栗德祥分析称,太阳能单一解决热水问题,利用效率算不上高,必须能够解决采暖、空调等应用。另外,多能源利用也是发展方向,可以互补,不受阳光限制,满足24小时用能需求。
而在上述方面,行业组织及企业已经开始“觉醒”。
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拟成立专门多能互补、太阳能采暖工作组,大力推动太阳能与多能互补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应用,让太阳能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贡献更多力量。企业方面,目前皇明、力诺瑞特、天普等纷纷推出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互补的综合系统,以满足消费者追求舒适性的24小时热水需求。例如,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推出太阳能燃气一体机,备受地产商、设计院、太阳能企业等有关人士关注。因为其颠覆了以往的产品形式,既解决了“舒适性”问题,又弥补了当前单一类型热水器的缺陷。
天普集团总经理程翠英公开表示,从趋势来看,未来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发展,将指向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要求与建筑设计在技术对接上更为紧密,对开发企业的支撑面也要更宽。
“对这个方向的氛围已经形成,爆发期即将来临。”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治利告诉记者,从2010年至今,太阳能与多能互补系统经历了开始的业界“不认”,到现在形成行业共识实属不易。目前,政府部门、建筑设计部门、房产商、终端客户等一致认识到,太阳能系统只有和其他系统实现多能源互补,才能真正实现系统可持续性、舒适性和综合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