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四品牌开店加速 成零售业“香馍馍”
2012年年末,万达集团王健林(博客)与阿里巴巴马云就瓜分市场打了个赌,赌注和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是的在电商渠道的冲击下,传统商业做出怎样的应对。2013年10月23日,世邦魏理仕发布其最新研究报告——《演变中的中国零售业格局》系列之一:快时尚。报告指出,凭借强大的聚客能力和大面积的商铺需求,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开始高速渗透,成为商业地产业主竞相以优惠条款招揽的零售类租户。但快时尚品牌的入驻是否就是商业地产自我拯救的灵丹妙药?
下沉式和周边化趋势明显
从2002年UNIQLO在上海市淮海路第一家店面开业,以UNIQLO、ZARA、H&M和C&A四大品牌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开始了在中国的攻城略地。世邦魏理仕环球研究部中国区执行董事陈仲伟介绍, 2012年以来,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下沉式”和“周边化”发展趋势不断清晰。截至2013年6月,世邦魏理仕统计这四大快时尚品牌在中国门店总数已界523家,遍布主要一线和二线城市。其中207家为2012年以来开出的新店,占到四成。换句话说,四大快时尚品牌在近18个月内平均两天半就有一家店新开张。在布点上,快时尚品牌从过去的以一二线主要城市为主逐步转向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下沉式”发展;而在一线城市的的扩张也将从过去以核心商圈为主逐步转向“周边化”的发展。
快时尚成商业地产新标配
陈仲伟告诉记者,曾经以百货店为主力店的商业地产招商模式已经渐渐被体验式消费理念所取代,基于“扩张快、人气高、面积大”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业主将快时尚品牌纳入为重点招商对象。以项目四处开花的商业地产代表万达集团为例,世邦魏理仕报告显示,截止至2013年6月末,仅四大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万达广场的店面多达104家,与餐饮、影院等业态一并当之无愧的成为万达广场的标准配置。为了吸引快时尚品牌,业主们纷纷抛出诱人的租赁条件,以吸引品牌方的进驻。而越来越多品牌还积极尝试在中国实行多品牌战略,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差异化、细分化的购买需求。例如,ZARA旗下的ZaraHome和Oysho,Fast Retailing旗下除UNIQLO的其他品牌,等等。这也给商业地产的体验式消费提供了多样性选择。
品牌高速扩张暗藏隐忧
快时尚品牌为商业地产带来了新机,在与电商渠道的对抗中,无疑为业主添了一件利器。然而,快时尚品牌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陈仲伟解释,有些业主为招揽快时尚品牌的入驻,往往抛出更为优惠的租赁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们的经营压力;甚至不得不再将风险转嫁给其他租户,来填补利益的空缺,导致品牌管理上出现两极分化。同时,有些新兴商圈由于发展时间短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原因,在短期内并不足以为众多快时尚品牌提供足够大且具备购买力的消费人群,这样也可能导致店铺经营不善的局面。对此,世邦魏理仕建议,商业地产业主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项目设计、定位和招商的策略,合理配置快时尚品牌在整体商户中的比重;快时尚品牌也要把握好扩张的节奏,平衡好市场占有率和店铺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