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产论语: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
钟炬:黄埔就是这样,就是因为有了环白鹅潭经济圈,就可以预料到未来土地升值是非常快的,反过来也一样,黄埔当年的石化、造船的确早期为广州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往往早期对你做贡献的地方阻碍了你的发展,成为了你发展的绊脚石。
怎么转型,赶不走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这里做得很好,未来土地升值就会搬走,这就是经济学,只要有利益就会搬走。
胡刚:西部有白鹅潭,东部有珠江新城,带动整个东部的发展。
钟炬:如果把广州市地图当一个人立起来,就算把从化、增城算进去,黄埔就象在腹部丹田的位置,这个位置不能瓜分掉,要重新改变行政区域就是把周边的拉进来而不是分割掉。
李铭建:一个地方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并且需要有一个创意的思路把它做活,我不劝人家说石化没有污染,来这买房子吧,要从其他的思路,不要对旅游的思路深恶痛绝,原来可能没有觉得思路可以做好,也不要以为黄埔军校就是个宝,在市场上如果概念没有更新,没有注入一些新的创意,游客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
杨山:黄埔军校作为一个点,不能用这个点把整个黄埔区盖死,其实它做得非常好。
黄穗诚:作为旅游业能够带动黄埔的话,不能来了一万人,觉得就不错了,你觉得能拉动GDP多少呢,必须非常密集的人流成为旅游的支柱产业,你以为你是法国巴黎。
李铭建:旅游是一个产业链,刚才胡教授也说了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很多,你说广州的旅游业发达吗,我们说广州旅游业不发达,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那是游客不过夜,生意人过夜,但是做生意的人算不算带动产业链的一部分呢?
黄穗诚:肯定有问题,人少,我总觉得旅游的产业链究竟是什么产业难道是旅游公司那些人吗,我觉得必须要考虑旅游对象,什么人占多少百分比,我们才研究该放比例多少,黄埔作为老广州、菠萝庙、大沙地,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的人流有多少?并不多,广州有很多旅游景点,包括孙中山的纪念堂。我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一个观点,广州的旅游点只有星星没有月亮,于是乎我们人造了一个月亮就是世界大观,但这是错误的。广州有一条非常能够留住人的,就是我们世界上最长的商业街—中山路,但是后来全拆了。
黄埔如果要发展旅游的话需要留住人,又要住一条,我觉得杨先生做得对,搞生态旅游,但这是你的特点吗,不是你的特点,你的特点就是现代的有很多伟大领袖在这里工作过、生活过,打到北方去然后统一全中国,但能吸引到人吗,有多少人是搞政治的?所以我觉得倒不如在黄埔附近搞一个像莲花山大佛的,有很多普罗大众去,如果庙宇搞得非常鼎盛的烟火,不就有很多人去。我对菠萝庙有看法,既然它历史那么悠久,能不能搞大?我们去天后宫看真的很气派,很有意思,可以留住我一天,而且去过一次想去第二次,但黄埔没有这样的景点。我觉得霍英东先生很有远见,在那设了一个点可以留住你一天,但是黄埔没有。
黄埔要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必须有留住人的理由,必须不能只有星星,也要有月亮。
钟炬:目前广州的旅游真的只有星星没有月亮,在全国横向比,没有那么重大的东西,不像桂林,山水就可以做支柱产业,但广州的旅游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可以成为重要产业。
李铭建:广州本身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千年商都”是对它比较准确的定位,从商都来说,我们说商旅,商人行商作旅,就是必须往外跑,出去跑必须要吃、购、娱乐、住,也可能他没有时间游山玩水,但除了游之外他得住酒店、进饭馆,这是旅游产业链的一部分。我觉得杨先生已经是一个产业链了,有种菜的、有偷菜的、有度假村的,基本上整个产业链被你营造起来了。当然这是我就某一个点来说的,我觉得政府需要下决心,能够打通一些断头路,创造一些品牌和创意,使得一些地块能够升值。
如果我们要“退二进三”,这个地方应该有第三产业落地的优势,优势在于文化、创意、服务业,大家绕来绕去都绕不开,最后又回到旅游,好像旅游和第三产业最密切,上下游的链条最多,我想这是原因。
胡刚:广州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广州对旅游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谈到产业广州还比较传统,就是大工业、大项目。我们回顾上海、北京,他们现在比较关注科技创新,包括旅游业,一线的大城市要慢慢转到第二产业转走,广州、上海的产业慢慢需要调整,调整之后,旅游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链。今后汽车、房产过了之后,旅游就非常重要了,我们现在对这个认识还不足,广州还主要是发展大工业,没有转到旅游对经济的概念上来。浙江的杭州也是这样,以前杭州的定位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放在后面,还放在杭州钢铁厂、玻璃厂后面。但经过二十年过来,他把产业转到旅游,旅游带动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等等方方面面,一个城市如果旅游是比较主导的产业,它的城市的房地产肯定价值也比较好,因为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还有旅游、饭店。广州作为一线中心城市,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
李铭建:三十年以来,我们面临着本身的产业转型压力在这,无论是周边的东莞还是哪都面临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痛苦。
谈锦钊:一个是国家给任务,先进的制造业一定要上去,万市长说过了,我们要赶上不能掉伍,广州的“老三”地位一定要保住,包括到外面去招商、央企过来这个思路是对的,没有大型的工业和企业过来,广州的“老三”地位就不保,广州的人口1200万,我估计将来可以达到2000万,没有这个规模,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就排不上,人家已经是2000万了,今后也许是3000万,所以我们不到2000万就排不上号了,这是一点。
第二点,是文化产业,广州最近这几年文化产业也有比较大的发展,国外比较大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电影、印象、创意超过工业产值,超过制造业,占GDP50%以上,这是一个潮流,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做得到,但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上,现在广州也比较重视这块,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型的央企过来,广州以前也做过,把整个队伍,大的企业过来,一来就几千人,广州就增加几千人,这样在广州就立足了。
将来国家的实验室到广州来,广州很欢迎,一个团队可能就几千人过来,包括家属,这样广州的产业就立得起来;另外一块是文化创意产业,广州这块还比较低,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基础还比较薄弱。大家看《广州日报》,把世界大观变成新的商业用地,有可能跟奥林匹克中心形成广州第三条轴线,这个地区要变成50万常住人口,原来搞的世界大观比较落伍了,要改变,变成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事。
接下来一步轴线还要往东移,可能就到黄埔军校长洲岛这块了,所以把长洲岛划为天河区有一个好处,你的文化旅游产业、广州的中心的中心就可以发展起来,并不是要把地吞掉,而是跟了一个好的火车头,这个地方就发展起来了。
钟炬:这个观点有问题,天河是一个金融中心,我们广州的金融中心主要发展金融,不是金融的东西没有什么兴趣,发展旅游占GDP能有多少?创意产业是未来的东西,一块地卖几万块一平方,还管你那点东西干什么,没有兴趣的。
李铭建:你先说谁有兴趣。
钟炬:黄埔就有兴趣,你横向看,黄埔去和天河拼,你拼不过它,再往东去想拼大型的产业、制造业基地又拼不过萝岗,再去海珠区这边,它有它的产业,它虽然是一个老城区但有它自己固定的东西,是拼不过它的,只能另外做一个新的定位,这个定位从大广州面来看非常需要,现在没有,那么做这个定位就对了,这个定位我觉得是一个“综合体”的定位,利用未开垦的地,黄埔单单从旅游产业来看,单单看GDP没有多大作用,但整个起来之后,有很多历史沉淀在里面,会让一个地区上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是一些工业很强的地方所做不到的。作为一个外地人不一定知道五羊是什么东西,但都会知道黄埔,虽然不一定知道黄埔在广州。
李铭建:以为会在上海。
钟炬:大家都知道黄埔军校,但是更多人不一定知道在广州,所以它的知名度应该比五羊还出名,问题是我们怎么利用这些东西去做好,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做一个很好的策划,如果想要政府投钱在这个地方做不可能,但投资好地价一定会涨,这样接下来就可以把交通做好,由政府的搭台,企业就会来唱戏了,只要把这个做好就行了。
李铭建:先把金字招牌擦亮。
谈锦钊:黄埔这个牌子可以做得更响、更亮,但是我觉得这个区域还是可以一分为二,它靠近市场经济很发达的新塘你比不过人家,靠天河区广州的新中心也不可比,这么窄的地方还要瓜分。
黄穗诚:这个思路非常好。
李铭建:我同意你的思路,但是我担心在领导们的心里利益平衡方面他们接受不了。
谢逸枫:互相吞并,互相兼并。
钟炬:我讲一个反例,如果黄埔区没掉之后,黄埔这个名字也就没了,我就说虎门炮台,是两边的,一边就在虎门,一边在南沙,但是谁还知道南沙这边有虎门炮台,都以为虎门炮台就在一个地方,因为有一个虎门镇在这里头。
李铭建:有一个虎门硝烟,南沙这边不叫虎门炮台,这边有八个炮台叫大脚山炮台,这八个炮台整个格局其实更壮观。
钟炬:但是文物肯定叫虎门炮台。
黄穗诚:要提高它的速度。
谈锦钊:将来长洲岛不叫长洲岛,就叫黄埔岛,恢复过来就行了,为什么就改掉了?
杨山:以前就是叫黄埔岛,某年某月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