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产论语: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

广州作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速度一直走在前端。然而,被外界视为在“东进”过程中被“跳过去”的黄埔区,发展速度却一直比较尴尬。黄埔发展迟后原因究竟是什么?传统工业区需要怎样的改进和转型,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黄埔区规划能否让这个区域彻底转型?新浪乐居第69期华南地产论语专家组为您详解《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届时,新浪乐居将独家进行图文、微博频道同步直播,敬请关注!

编者按:广州作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速度一直走在前端。然而,被外界视为在“东进”过程中被“跳过去”、夹在天河区和萝岗区之间的黄埔区,发展速度却一直比较尴尬。

  纵观多年数据,黄埔经济增速多年殿后,GDP增长远低于广州平均水平。以石化产业为核心的黄埔经济,由于产业结构比较老化,发展空间比较有限,房地产等商业建设比较少。

  黄埔发展迟后原因究竟是什么?传统工业区需要怎样的改进和转型,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黄埔区规划能否让这个区域彻底转型?新浪乐居第69期华南地产论语专家组为您详解《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届时,新浪乐居将独家进行图文、微博频道同步直播,敬请关注!

论坛时间:9月20日(周二)14:30-16:30

论坛地点:新浪乐居直播间

嘉宾主持:

  王瀚:华南地产论语主持人、资深房地产专家、广州易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略总监

论语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钟炬:华南地产论语首席宜居板块分析师、资深房地产专家、中华易学研究院副院长

  黄穗诚:华南地产论语特约研究员、房地产纠纷处理专家、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委员

  胡刚:城市与房地产学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谈锦钊: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合副主任委员华南地产论语特约研究员、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

  贡立华:华南地产论语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省情调查中心城镇运营研究所副所长 

  劳毅波:资深旅游策划、评论专家,广州尚知咨询顾问机构总经理

  李铭建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张仁瀚:广州市政府(白云区)智库成员;广州市企业发展战略高端顾问

  杨山:广州长洲岛美丽田园乡村俱乐部创始人

  吴新坚:全经联研究院地产研究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

  谢逸枫:资深房地产专家、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张敏娜:广州市景博行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品牌推广专员 

出席论坛的嘉宾与主持人

【本文为新浪乐居独家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栏目责编:李衍昕

—————以下为直播内容(以下言论仅为专家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华南地产论语: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瀚:华南地产论语主持人、资深房地产专家、广州易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略总监

主持人:欢迎参加今天的第六十九届华南地产论语,首先请胡刚教授给我们介绍几位新成员。

胡刚: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了四位新成员,今天我们谈黄埔的发展,黄埔是一个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的论题,今天非常高兴请到劳总,他经常在新浪微博上发表很多高见,第二位是张仁瀚,第三位是杨山先生,他是黄埔度假村的发起人,今天他还为我们带来了刚刚摘下来的新鲜杨桃,第四位是李铭建先生,他也是广州旅游方面的非常有名的专家,我们欢迎他们四位参加今天的论坛。

主持人:现在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论坛活动,今天要讨论的是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从2000年开始,广州市提出了“东进、西连、南拓、北优”八字方针,这个战略已经超过了十年时。这八字方针的四个方向虽然都有涉及,但主要是“南拓”和“东进”,“南拓”的内容结合华南地产论语的前几期,南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已经做过若干次的讨论。在“东进”上我们选取黄埔区域做一些讨论,既是一种回顾、也是一种对比,更是展望未来,未来该如何发展。

  谈到黄埔,我们之前讨论过一次黄埔区的发展,在那次讨论上黄埔区近几年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里面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能比较复杂,一次两次的讨论可能不能把因素完全展示出来,但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功效。

  谈到今天的内容“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我在网上看到钟总在今天凌晨的时候,发了一篇很应景的关于今天的讨论话题的博文,所以首先请钟总谈一下看法,由于今天的人数比较多,在时间上需要控制一下,各位在第一轮的时候尽量把想说的内容控制在5分钟左右,如果超过5分钟现场会有工作人员举牌,明示大家时间要到了,这是第一轮。第二轮的讨论环节时间没有限制。

钟炬:华南地产论语首席宜居板块分析师、资深房地产专家、中华易学研究院副院长

钟炬:我记得上一次的华南地产论语曾讨论过黄埔区的规划,内容叫“一河、两廊、走轴、五中心”,着眼点是黄埔区未来的发展,要把黄埔区从传统的工业区向宜居、宜业的滨江城趋势发展。后来我经过仔细的思考和考虑,考虑广州规划局的控制详规,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个规划的定位低了。我称之为“得时势而失地利”,我们广州再去发展不能再低了,要应时势,比原来高一些,“而失地利”是考虑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地利的因素,只是以黄埔区的小块考虑,我觉得这样不能把这块好的土地用好。我们不能站在黄埔看黄埔,要跳出黄埔看黄埔,要从广州的大角度看黄埔,所以仅仅从黄埔区的小地块规划不能发挥我们的地利。我个人认为应该建一个“环长洲岛临港、商务、宜居、生态、旅游、文化、科技圈”,这个圈的范围以鱼珠为龙头,大学城为龙尾、长洲岛为龙身、新洲与化龙、新造为两翼,打造这样一个圈。

  这个圈可以充分利用黄埔的重要地理位置,我们今天看黄埔,虽然并不规则,但如果我们找地理的中心,整个大广州的地理中心在黄埔,所以我觉得黄埔这个广州地理中心可以跟越秀区的广州原点、天河区的广州新中轴线、黄埔区的广州地理中心三者形成鼎足之势。黄埔就是广州一个腹地,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个腹地打造成一个圈,对整个广州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广州整个发展看,从正商产业两脉去看广州,有一脉就是南沙、广州新城、大学城、黄埔、天河老城区,这是一脉;另一脉是新的中心科技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天河老城区,这是另外一脉。

  通过以长州为中心,打造这样一个经济圈,可以把广州的政商产业及物流各方面的脉全部打通,由于时间有限,我就把思路先抛出来,因为具体要解释还需要时间。

主持人:谢谢钟总,刚刚提到了环长洲岛的概念,接下来请杨总谈谈你的概念。

杨山:广州长洲岛美丽田园乡村俱乐部创始人

杨山:长洲岛也是以旅游生态作为定位,所以未来长洲岛不可能有大的开发,不可能会有大的动作,长洲岛本来就是以人文、生态为主题的定位,在10月1日辛亥革命纪念会在广州开幕,未来长洲岛会加强整个自行车绿道的规划,未来可能还是生态旅游的观光岛,我做了美丽田园俱乐部的项目,我想做创意理念的概念,产生农业的产值都很低,卖个水果两三块一斤,农民的信息相对封闭、渠道有限,我今年的目的是帮忙农民推销杨桃,今年农民的杨桃都卖差不多了。

  我觉得刚才的想法很好,环长洲岛,可以定位为临港商务中心,黄埔的周围都开发了,像南沙、科学城、CBD,周围都很高调,他好像是中间相对比较低调的位置,我想应该会有后发优势,也不要大拆大建,利用原有的物业空间,比如黄埔的老工厂,老船厂,能不能改成新主题商务区,引入一些新兴的服务业,我觉得挺好的。

主持人:谢谢杨总,接下来先从我左手边的劳总开始,接下来请劳总谈谈您的看法。

劳毅波:资深旅游策划、评论专家,广州尚知咨询顾问机构总经理

劳毅波: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过两天也就是星期四有一个“微访谈”,要对我单独采访,也涉及到旅游方面,说到黄埔地区,我觉得它不是一个落后或迟后的感念,其实是整个华南产业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理解地块方面的应用。产业这一块是大枢纽,因为交通枢纽比较多,这个产业布局最大的问题是黄埔港油轮码头的建设,迟迟没有找到落脚点,现在以客运为主,货运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整个黄埔区能够按照刚才钟总所说的环长洲岛概念,必须从政府部门到产业部门,要从单纯的货运向客货运相结合的方向努力,因为货运仅仅解决一部分,但客运是一个很大的枢纽,而这种枢纽可以看得到7号线进入长洲,已经可以看到一个雏形,但还不够。它是地铁和水道之间的交换,还有和空中其他渠道的交换都没有很快的体现出来。长洲岛的辛亥革命纪念馆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关注长洲岛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交通人流量的输送,这么大人流量的进入和导出有相当大的困难,一方面保留心态,还有一方面是现代化的东西或和城市之间的结合不是很到位,这可能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探讨,怎样才能做得好。

  我们现在留意到港口的发展,发现港口是断裂的,把环岛的道路分割了,这有其交通方面的原因,但还有如何开发水陆运输,应该利用环长洲岛的概念,我当时在参加环长洲岛上的座谈会时提过一个观念,能不能利用长洲岛、大学城和小洲之间做一个水陆的运输,能够形成开发委员会,能把海珠区、长洲、番禺区、黄埔区通过水道的交通,形成水乡的状态,长洲岛毕竟是以传播工业为主,有很多近代的历史典故沉淀在里面,小洲村是纯农业,大学城是纯基地,这个区如何合在一起运营,合在一起协调会更加好一些,对于旅游产业希望三角洲能够打造起来,打造起来的目的希望把地做旺,正如钟总所说的环长洲岛的概念。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请谈教授。

谈锦钊: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合副主任委员华南地产论语特约研究员、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

谈锦钊:比较鲜明的观点,广州东进要加速很重要的一点要取消黄埔区行政编制,取消黄埔区行政编制分别划到三个区,我的理由有四:

  第一点,广州市退二进三,黄埔区处于比较尴尬的地方,主要是工业区,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另外是南部港口要变成文化休闲创意的现代产业,依靠其本身是没有力量改变的。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黄埔区这块正是比较尴尬的地方,所以它的区域行政编制需要改变,通过改变使黄埔区、黄埔街这个地方重新腾飞。

  第二点,要一个区域发展,不能光靠它本身的力量,黄埔区的重化工业比较多,遗留的城乡结合矛盾比较大,依靠它本身区的经济力量不可改变,所以要依靠外部力量,比如西边的荔湾区,将芳村区包含进来,芳村区有很多经济力量可以将它扶持发展起来。我希望西部的荔湾区把芳村区发展起来,东部的黄埔区一分为三,由三个区共同兴旺起来,黄埔这个名字依然保留,但不一定叫区。

  第三点,萝岗区被划为两大块,中间是断裂的,中间隔了,北部是萝岗区,中间是黄埔区,旧的也是萝岗区,这个行政地域是不对称,不顺的,所以萝岗区是钢轴现代制造业的重要产区,也需要港口。如果黄埔区行政区化改变之后,北部的工业河、南部的珠江口连接起来。

  第四点,天河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地区,地位更加提高,目前在发展中间受到限制,也没有多少旅游资源,这一块如果黄埔区的行政区域改变之后,长洲岛有关的可以放在天河区发展,这一点对天河区代表广州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标志性的地区很有作用。

  所以我的观点广州“东进”常常梗塞的地区位置摆正,重新改变行政区化,所以应该把黄埔区取消,分别化为三个区,当然南部大学城属于番禺区的,这块新区也可以要一块,应该瓜分,一分为三,这样应该更有利于这个区域的发展。

主持人:谈教授抛出了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论调,接下来请张总谈谈看法。

张仁瀚:广州市政府(白云区)智库成员;广州市企业发展战略高端顾问

张仁瀚:刚开始时做了很好的点题,今天的题目是“黄埔发展迟后原因分析及对策”,我刚好住在黄埔区南边市桥战略位置,我近期刚好观察了一下黄埔区,发现黄埔区的“东进”和“南拓”有一个重要差异,前面也讲到了一些落后原因。如果番禺区的工业和黄埔区工作的产业链相比较的话,2010年番禺区的制造业规模和工业总产值1600亿,黄埔区刚好也是1600亿,总量好像一样,但我发现有一个重大差异在里面。番禺经过那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所在地,它的产业链完善程度尤其现代产业链远远超过了黄埔区,以主导产业来看,番禺是电机和制造机械产业、通信产业、通信设备产业、金属制品产业和物流产业。其中金属制品产业是广州市独属的,其他区基本没有这样的优势。

  黄埔区的制度产业看来是汽车和零部件及临港的服务业,还有石化、动漫产业、信息产业。从产业构成来说,后面几个动漫产业、信息产业及临港工业,现任正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初期和结构调整阶段,实际的产能和发展的稳固性还没有建立。从这个情况来看,黄埔区今后在产业链的发展方面,特别要注意在选择的重点发展方向上要注意产业链的配置及纵深的发展,这是一方面;

  番禺作为一个制作业发展地区,现在好像面临经济危机,工业会受影响,但我发现2010年它的制造业发展速度是20%以上,而黄埔区这里工业规模产业2010年以后是10%的发展速度,这反映出了产业配置的不良状态造成了发展增长速度的差异。

  刚刚谈锦钊教授也说到关于对黄埔区体制上的调整,虽然我的观点跟谈教授有所不同,我认为黄埔区今后的发展政府的引导力要加强,滞后的原因跟过去政府的引导力不够精准和强力有关系。虽然现在云埔工业区、将军山工业园都在做,但是这些是近期的项目。关于“东进、南拓、西连、北优”,现在比较差的是黄埔区,“南拓”的成绩可以看到,北优做得重点突出,很有成效,短短的三五年内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要内容。

主持人:谢谢张教授,下面有请张敏娜。

张敏娜:广州市景博行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品牌推广专员

张敏娜:黄埔区的整个面积不算小,但是工业和仓储的用处比较多一点,对于居住、商业、工地用地的规模比较少一些,这些对第三产业没有太大吸引力,从而导致当地一些高消费群体没有高档次的场所消费,从而导致消费外流,这样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像黄埔区那边,它有石化方面、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集群优势。

  说到黄埔区那边的在居住条件,大家都会觉得污染情况严重一点,因为有产业基础,大动作的迁移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应该对这些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这样从整个城市的建设方面会好一点。我的主要观点是希望当地主要以房地产为主导去发展经济,房地产发展起来就可以吸引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的迁入,这样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它的区域结构,包括人才素质会得到一定改善,这样对黄埔区经济各方面的带动会有很大影响。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吴经理。

吴新坚:全经联研究院地产研究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

吴新坚:我比较赞同谈教授的观点。黄埔之所以没发展是因为它的二元结构,因为城市和农村的复制的不同,黄埔区处于二元结构所以导致发展缓慢。

  第二,政策的二元结构,从广州历史来说,六运会天河发展、九运会东埔发展,亚运会政策发展,这是政策方面的二元结构。在2005年时黄埔区域分出来萝岗和南沙,刚好把黄埔的优势减弱了,把好的工业、好的科技园、好的开发区给了萝岗,南沙是一个老工业区,一个破摊子、破地方,在建设方面没有支持。

  在广州“东进”方面跳过了黄埔,发展了增城开发区,在近期广州市的十二五科技发展方面也把黄埔作为东进科技园的一个点,重点是要发展中心知识城,广州产业园,对黄埔产区了二元结构的政策。

  第三,是经济产业的二元结构,老工业占主导地位来支持黄埔经济发展,导致了区域发展受限制,老区域都是国有大企业,里面是一个小社会,自己办学校、食堂、小超市,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一个二元的对比,导致了黄埔经济是二元结构。因为黄埔老工业所占的用地量,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用地不足,而且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定位,这是经济产业的二元结构。

  第四,人才的二元结构。黄埔是单位腿子腿走路,里面的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发展比萝岗还落后,萝岗都有三甲医院,但是黄埔还没有,很单一的工业机构导致黄埔居住的人口素质不是很好,吸引不了高端人才。我的论点黄埔要发展,要么像谈锦钊较少说的“一分为三”,要么向政府要政策,刺激一下,比如我就管旅游这块,我认为黄埔的二元结构是导致它发展慢的观点。

主持人:谢谢,刚才劳总谈到了旅游这块,大家也会谈到黄埔区的行政产业,我有个疑问,旅游有没有可能它未来的主导产业或支柱性的产业,我想请李主任谈一谈。

李铭建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李铭建:大家刚才都谈到了,从地利方面,如果说长洲岛是核心,那么它的魂在哪里?刚才吴总说了它本身产业结构、产业经济、产业形态,我想黄埔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它的产业形态老化,二是区域品牌老化。

  产业形态老化方面,无论是老工业区、大量仓储物流配套,建筑区内企业都是大型的、国有的、甚至是部队的,这些使得它的地块非常破碎,我想区政府可以利用的地方不多,包括长洲岛上也是一样。

  第二,为什么品牌老化,谈来谈去黄埔军校可能是广州除了五羊雕塑之外是外地人知道最多的品牌,但是无论是它的地理位置、交通还是与周边的关系都处在一种,说尴尬还是好听的,应该说是处在一种非常狼狈的境地,这也导致了黄埔的核心可能是在长洲岛,杨总文化旅游这一块也应该是具有创意的,你刚才说到了创意农业,一会儿我想继续听下去。农业无非是杨桃、无非是龙眼,再下去是什么?我想知道创意农业是什么,我想听出些味道来。

  这个地方如何重新获得自己的灵魂,咱们展开把问题端出来,是否可以解决,我们这里能提的是建议,不是做决策。这么多年来,黄埔区反反复复的把自己定位成不同的角度,一会儿说是文化旅游、绿色旅游,单单旅游的角度就有好几个角度,现在又有说要做红色旅游的。

  第一我们要看是否符合资源条件,第二我们要看是否有它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很多领导非常关注黄埔、特别是长洲岛,但领导的定位有时候不一定是准确的,有时候还没有定位,那我们琢磨领导可能想这么定位。我认为实际上应该从各位刚刚谈到本身的现有资源,无论是交通的条件、市场的条件还是人才储备的条件进行考虑,到底能够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希望大家一会儿会有更多的碰撞。

主持人:谢谢李主任,刚刚谈到了黄埔区目前的地块有破碎化的现状,我个人认为也希望整合可用的,通过新一轮的规划把手头上可用的地块做新一轮的整合,对于新一轮的规划胡教授怎么评价。

胡刚:城市与房地产学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胡刚:黄埔现在出台的规划主要还是从区的角度,最近下半年要退52份土地,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热点,像南沙什么省政府搬进去,这个太远了,解不了近渴,南沙一下子有好多商业、居住地方,我们这次论坛谈的是东部,看回整个广州。

  西部地区出台了白鹅潭经济圈,等于把佛山、南海周边,把西部比较有吸引力做成一个主题,北边还有白云新城,西南面是火车南站,珠江新城是中部。我们一直讲广州“东进”,但一直都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心。现有的规划是萝岗区,但毕竟萝岗离市区比较远一点,中间隔断,现在看来广州东部没有形成有主题的板块,像白鹅潭、珠江新城这些,所以东部的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相对没有起来,这可能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出谋划策。

  东部的桥头堡还是应该靠近中心,不可能靠太远,还是要靠近市区,从黄埔这里考虑,黄埔这里是一个三向交汇的区,再往下是南沙,我们跨开行政区划,还有大学城在,还有长洲岛的旅游文化资源,黄埔的工业转型还没转,存在很多问题。黄埔现在最大的土地价值没有发挥出来,还是一些工业,现在已经和市区比较近了,以前边缘一些,如果还是把土地作为工业用地做,那么土地价值就没有发挥出来。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动力,也存在退二进三的老城区,也面临土地价值的提升,只不过现在难度比较高,这个地方是非常好的地方,如果中间有珠江新城、西面有白鹅潭,我也比较咱们长洲岛大学城为主的主题。

  如果要进行产业转型,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方面大学城的作用还是很强的,看我们国内很多城市,凡是大学聚集的地方,周边的产业发展都比较好,对面长洲岛是大学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也是一个主题。现在番禺也是往南再划了一个科技产业园区,考虑高等教育区,可以带来科技等等。另一方面是旅游,在长洲岛里有黄埔军校、有生态旅游,还有一个老船厂,洋务运动时最早的船厂。如果码头慢慢货运少一些,这里客运,可以搞临港、商务,这里可以带动旅游、文化,这个地方的产业转型,一个是高等教育、科技;另外一个就是旅游文化。

  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过程,旅游对一个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后会越来越强,除了汽车、房地产这种大众消费过了之后,以后最大的产业就是旅游,因为它的链条其实很长,这里有岛、有很好的江,又有历史文化的沉淀,我们走过去整个一片,现在分块,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江面又不是很宽,像白鹅潭,如果交通有研究,做江面的连接,相当于很大的水面,还有文化非常好。

  我的观点是希望把这个地区作为东部发展的桥头堡,以科技、旅游、文化也主题,带动整个区的发展。我最后说一句,关键要划分几个行政区,刚刚谈教授提出把黄埔区分割,我这里刚好反过来,还是要以黄埔区为主,把南面的开发区划到黄埔,现在这块是它的老基地,还有一块是把增层这块的产业也划到黄埔,这样黄埔就可以做强做大了,谢谢。

主持人:谢谢胡教授,接下来请谢逸枫。

谢逸枫:资深房地产专家、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谢逸枫:黄埔这个地区的确很纠结,中心区有珠江新城,越秀区有传统的产业圈,白云区有白云新城、荔湾区有白鹅潭圈,海珠区有中大圈,但黄埔区好像没有,只有工业区,给达到形象最直观的就是工业区,除了工业没有看到其他东西。

  为什么黄埔的发展会落后于五个区,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个人觉得它落后的病根在于政府的发展规划指导思想非常落后,以前一直都很强调工业,工业新城市、工业造经济,盲目追求GDP的指导思想导致黄埔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尤其像现在第三产业很落后的情况下,工业产值已经开始下降了,从每年GDP的增长幅度来看,是远于广州市平均水平的,这说明产业发展已经不适于黄埔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是工业服业的比例产生倒挂,按照黄埔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是3:7,而广州市的比例是7:3,这形成了倒挂。产业布局影响了黄埔区的经济协调性,工业强了第三产业、其他产业就相对弱。

  第三,黄埔区的基础设施配套非常落后,尤其是黄埔区的内部交通不流畅,非常滞后,导致了人流、物流、资金流运转得非常缓慢,这影响到了黄埔区经济的消费力,这些都会影响和制约黄埔区的发展。

  第四,人口结构不合理,常住人口非常少,流动人口也不是很多,这是消费力无法拉动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五,黄埔区的资源非常稀缺,土地利用非常低,导致工业地占用过低,开发的容积率又低,而住宅、商业用地非常少。为什么黄埔区的商业地和住宅房价非常高,涨起来了,这跟土地供应有关系,土地利用率低导致黄埔区的发展缺乏动力。所有的新城基本都要通过卖土地获得财政,才有资金投入配套,包括招商引资这方面。如果没有土地又没有财政收入,其中部分比例没有投入到基础设施中就没有钱,没有钱无法启动配套。

  这五个方面导致了黄埔区的发展缓慢,病根就在这里,下一步我们如何解决发展病根接下来再讲。

主持人:请黄老师谈谈。

黄穗诚:华南地产论语特约研究员、房地产纠纷处理专家、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委员

黄穗诚:我很反对把黄埔作为什么旅游区,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说说广州每个区有多少旅游的点,数不清楚,黄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菠萝庙、还有黄埔军校,但是吸引参观的人有多少,我们必须要考虑对象,所以把黄埔作为旅游区的角度来看是导致黄埔滞后发展到现在的很重要因素,它以为近代史和现代史上我们有黄埔军校,还有历史上的还有丝绸之路,但问题是能吸引多少人,一般大众会喜欢看吗,海上的丝绸之路起点有什么好看的,菠萝庙好。

  黄埔要加快发展不是着眼点在旅游区上,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而不能把它全部压在旅游上,历史的经验完全值得注意就是现在目前的情况。黄埔发展滞后的原因,从我本身是广州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我在丝绸之路那边住要跑到黄埔去上班是很痛苦的,两头黑,这样导致很多人要脱离黄埔,回广州找工作,要不就住到黄埔去。

  黄埔往往是一些企业自成体系的半社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好象石化厂一样什么都包,一般大企业都会有这种状况,刚才有一位经理说的我非常赞同,我们要模仿番禺启动发展的方案,番禺是用房地产来拉动发展的。现在黄埔发展的滞后是由于人气不足,我们考察一下黄埔周边的情况,由开发区、增城还有大学城,尤其大学城的土地越卖越贵,我们能不能黄埔那边找一些能住人,通过开发房地产,让高品质的人在那住,有人就会有三甲医院,就会有省一级的学校这样才有生源,如果我们生源不足、病人不多如何开?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拉动的点就是开发一些住宅区,围绕着大学城、开发区、增城,包括长洲岛这些适合人居住的环境旅游旅馆、高档的五星级酒店能不能在那建,老是说在黄埔区搞旅游区,但是五星级宾馆都没有,还要跑到广州来,旅途奔波要一个多小时,大家都会很烦,我是广州人就觉得很烦,我觉得症结就在人气,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我们能不能在黄埔找到一个地方,这应该是一个突破口,至于黄埔的旅游资源、菠萝庙、丝绸之路、黄埔军校吸引人是不多的,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钟炬:我觉得黄老师讲得很对,要用房地产带动。最近7月26日广州市规划局公布的黄埔区临港商务区的规划就是这个意思,石化路以西,北到广园快速,东一直连到天河,那块目前属于城中村,没有大型工厂在那边,也不涉及跟央企和大型国企打交道。我认为我们广州这么规划,定位低了,以后再发展会发现这块土地用得不好,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我才提出要做“环长洲岛”的规划。这个规划包含了广州市规划局临港商务的规划包进去,我从整个广州的角度看,提出了“环长洲岛”,之所以这么看我有充足的理由,对以后建成什么样子也做过设想。

  如果我们看黄埔的地形,很特别,在北枕帽峰、东连萝岗、西北四连天河、南眺亚运城,长洲岛和大学城隔水比肩。在规划当中,黄埔所谓的新区,核心在现在的鱼珠码头这块,如果快的话大概半个小时就到白鹅潭,沿江而下大概半个小时多一点就到南沙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不算增城和从化,因为它们不属于广州区,其实黄埔算处在广州的中心。这个中心水路两空,叫福地,刚才黄老师讲得也很清楚,黄埔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最重要一点就是交通不方便,现在虽然有了地铁,有了BRP,但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以环长洲岛为中心,江面不是很宽,连在一起,通过桥梁、隧道、光光是船运还不够,要通过桥梁和隧道把它们连在一起,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区就非常强了。它有的东西是别的区域所没有的竞争力,比如它有黄埔港、有产业,有科技,有文化,有生物岛、有大学城,还有一个很好的地理位置,再上去一点就是琶洲了,这块可以做很多东西,包括长洲岛、包括黄埔本身有的东西,要历史有历史,要革命有革命,有文化有文化,要传奇有传奇。黄埔这块其实什么都有,而且每样东西都挺强的,都不弱,以长洲岛为中心,10公里划个圈每样都很强,但问题是这些资源没有被整合在一起。

  想把这块土地用好,要打破行政的藩篱,做成像环白鹅潭经济群一样,把很多种业态包括经济,比如临港商务、港口、经济、产业、旅游、文化、生态等等这些东西放进去,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在广州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对于广州以后往南拓的发展非常有好处。一个城市发展的路径一定是由内而外,由里到表,跳过黄埔一下子发展萝岗,一下子发展增城、一下子发展南沙、亚运城其实都不会成功,因为慢慢的由内及外的,这个地方是一个战略地方,下一步想发展南沙就南沙,想发展亚运城就亚运城,要发展萝岗就发展萝岗,这块才是重要的。

  我之所以提出环长洲岛的概念,主要是出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我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PK。

谢逸枫:刚才有人说黄埔这个地区的交通不方便,因为它的交通像铁筒一样被团团为主,进去了出去很难,形成了围院经济,很多人开车进去,但是出不来。我就试过一次,跟朋友开车进去之后找不到出路出来,如果好找一些那怎么转都行,要打开铁门才行。它的内部交通不发达,大家都被围墙包住了,这也是导致黄埔经济落后的很重要原因。其实它的外部交通已经很好了,有地铁、有BRT,但里面就不行了,除了骑自行车,你的货车开不进去,因为被围墙围住了,像一个铁筒一样。

  要把围墙全部打破,能把铁筒打破最好,打破之后消费各方面才会有所提高,同时可以让车流顺畅一点,像黄埔这个地方所有人口少,但其实也很拥挤,就是因为交通物流上中间会有一段路切开,这跟黄埔区的地貌也是有关系的,有一条河切断,如果把这个打通后交通会很流畅,而且物流、车流也会起来。外面搞得再好进不去交通发展起来也很困难。

吴新坚:我插一句,刚才黄老师说要在黄埔区发展房地产,但是并不是想发展房地产就可以发展房地产的,黄埔是一个工业区,谁会去黄埔发展房地产呢,香港发展商在黄埔发展楼盘影响比较大;同年万科也选择了房地产作为项目,叫城市万科花园;2008年恒 大去黄埔搞一个世纪花园,2009也是恒 大的一个楼盘开发之后,整个楼盘冷了下来,从2004年到2009年这四个楼盘在黄埔比较有影响力,其他楼盘都是比较小的,建筑平方米可能就5万、10万,也没有什么广告,很多都是以低市场价,或三分之一的价格卖的,这个环境影响黄埔发展不了房地产。

钟炬:这个概念是错的,其实黄埔的环境并不差。

谢逸枫:就是土地,它的新规划里提到了,黄埔最缺的就是土地资源,尤其是住宅和商业土地资源。

钟炬:缺少的是概念,房地产做出来首先都要先出概念。

黄穗诚:不能这么说,好像现在老城区够缺少土地,但是三旧改造之后什么土地都搞出来,另外我专门要批驳有种思想,说黄埔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区,包括石化,你知道石化是什么企业吗,你知道非洲引进了石化是如何高兴的吗,最现代的企业就是石化企业,这个是最先进的企业,变成了城市垃圾企业的思想需要改正,石化是非常现代一个企业,另外它的污染相对比较少。问题是那个地方不是没有土地,另外刚才吴经理讲到前几年开发了几个楼盘,没有什么影响,只有四个大楼盘,其实我们回想一下大学城是什么时候诞生、什么时候建起来的,2007年才搞起来的,所以那个时候不是时机,现在已经成时机了。

  大学城里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有一个靠近的住的地方,我们那个凤凰城,尤其是广园快速路我们引入了胡教授的高见,我们是不是能不能引进先进人才,时机未到,不能说黄埔怎样,不能说黄埔都是工业比较落后,不能说黄埔没有高级人才。

胡刚:我补充一下,东部发展主要的几个问题,行政区划问题、污染问题,我不太同意黄老师说的,其实石化污染很大,东部发展不起来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石化在那边。刚才我说到黄埔地形的北面主要是山区,行政区划还是按照自然地形做比较好,山区部分发展萝岗区,沿着东江把它沉淀主要的区,现在开发区这部分、新塘这部分也在沿江边上,再一整合到广园路的背面就是萝岗,南面沿江。

李铭建:我一直在想交通方面,环长洲岛,珠江对于内部交通来说是一个鸿沟,不是一个通途。我一直琢磨谈老师“三家分晋”的说法,我虽然一直对大学城比较熟悉,单一制没有搞清楚大学城是属于番禺的,包括现在行政规划也还是属于番禺的,一开会都是番禺区的局长、副局长在那住着,他们离海珠区多近,但由于历史行政区划的原因,我狠狠心就把大学城归到海珠,说的还不是黄埔,黄埔可能在行政感觉上不过江,长洲岛从真正的交通和行政感觉来说成本很大。我们一到长洲岛考察,黄埔区的领导就从那边坐船过来,靠轮渡。你说“三家分晋”,我看两家就分掉了,大学城不属番禺了。

谈锦钊:大学城还不是由番禺区直接管的,区里是不管的,是由市里直管的,这五年左右,广州的行政区划没有大的,我跟胡教授PK一句,你刚才讲把黄埔区、新塘纳过来这是不可能的,新塘有常住人口50多万,超过了一个镇了,给增城是的财政超过一半以上是它供给的。也可能下一步五年前后被增城成为一个区,民政部觉得广州发展太快了,应该放缓一点,现在主要领导,政策研究司副主任是我老朋友,也是为增城变成一个区做准备的,所以把新塘划到黄埔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一个与胡教授PK的观点。

  第二个PK,老的开发区那一块,一个角,然后中间断了,我参加过规划,也就把黄埔区吃掉了,下面继续把它吃掉,可能两家就可以了,一个是萝岗区,然后是天河区,当然也可以把长洲岛、黄埔军校这块的旅游资源,沿江一路过来,广州的天河区是能够代表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志性地区,两个区把黄埔区吃掉,行政区分掉。

胡刚:我跟谈老师PK一句,黄埔区在全国也很有名,人家知道广州,更知道黄埔,知道有一个黄埔军校。近期公布的最有中国文化的城市,广州也是其中一所,之所以划进去是由于广州的近代文化、近代历史,而黄埔军校就是近代很有名的。而且现代行政体制改革要考核GDP,老城区也要考核,老城区里怎么保护好传统文化。

劳毅波:我理解它的观点,是不是“好女要嫁多金男”,这个比较现实,是个女孩就比较聪明,知道怎么找多金男,以后谈情说爱就不要喝白水了,要找多金男。

胡刚:黄埔区原来的港口对广州发展影响比较大,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国营企业,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对广州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还有一点主要是产业链。

谈锦钊:如果天河区把长洲岛划进来发展旅游,天河区的资源就放在你们那里你们绝对能够发展起来,我经历了那么多,原来是番禺不是广州的,想成立地级市也搞了很多动作,做了很多工作结果搞不起来,要修路,珠江要进广州,广州的这一头的路迟迟不修,但不接受能怎么办,不是广州的行政区划钱就不投番禺。一样的道理,如果把长洲岛这块划到天河区,如果把高科技创意产业这块放到长洲岛,五年以内马上活了。

杨山: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新,但是有点机械化,说得不好听是有点暴力,东山区的“伤口”我觉得还没好。

谈锦钊:显得越秀区越来越没文化了。

杨山:现在西湖街改成东山街了,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很多东西,原来长洲岛叫黄埔岛知道吧,黄埔军校不可能放到天河来,现在长洲都在跟武汉PK辛亥革命的资源,不要随便割裂。

钟炬:我想起来为什么新港东路一直到现在,只要过了琶洲那边就是一塌糊涂,因为那里是通向你们黄埔的,所以另一边就不修,所以不“嫁”天河,是不是可以考虑“嫁”海珠。

李铭建:原来在黄埔村黄埔古港那里,后来近代以来出现了船坞,那个时候造船基地迁到了长洲岛,也是后来叫做黄埔岛的原因,还是跟黄埔故村有点渊源,现在海珠区路都不愿意修,如果“嫁”给海珠区人家愿意把你把路修到门口。

杨山:我不“嫁”,我要“娶”,我要全球“招亲”。

谈锦钊:但是你的牌子不够响,黄埔区很多人都到天河,很多人到增城那边买房子。

胡刚:关键是一个概念问题,白鹅潭经济圈关键还是钢铁厂要转化,打造成一个白鹅潭经济区,白鹅潭主要土地就是钢铁厂和造船厂的土地,主要要给一个概念。

谈锦钊:以前黄埔区有多少财政让你改造?芳村拿过来,芳村区的房子叫荔湾区楼盘,如果天河把黄埔的拿过来,天河的房子多少?普遍2万多。

劳毅波:天价。

钟炬:我之所以提“环长洲岛”,也是刚刚胡教授讲的,只要有一个好的概念在那里,央企想升值会主动搬。如果广州发展好的话必然也是这样的趋势,如果真的要改行政区域很麻烦,如果真的要改我建议把大学城生物岛划进去。

劳毅波:要翻脸了,要吞土地了。

杨山:机械化为什么多,有行政的纠葛,我举个例子,你吃过沙县小吃吗,全国多大产业,一年几千个亿,它是黄埔的吗?它在哪里其实不受限制,所以你要把它作为一个引擎,比如黄埔就是周边科学城、大学城、天河,你要找你的定位,服务你周边,科学城、大学城的学生老师来出租,长洲岛没有商品房,农民把自己的房子租给你,他们也很开心,而且那里的环境非常好,人口也不是很多,大学城这边相对比较单纯,一定要把长洲岛划过大学城才高兴吗?

黄穗诚:我刚才非常同意杨先生的意见,我回顾一下芳村划到荔湾,有多大发展,它没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刚才杨先生说必须要用它内在的发展动力才是一个区域长久的发展方向,如果你把黄埔就算划到北京去又能怎么样,我认为关键的是你有什么东西可以拿给人家看,别人有什么东西可以利用你的才有发展。

  我曾经去过芳村的荔湾区法院政府,他们都非常痛苦,5点半下班5点钟就要下班了,如果不是这个时候去坐车就要等很多,所以政府机关搬到荔湾区都是很痛苦的。我曾经也听过那个地方有升值空间,但现在没有升的的机会了,没有内在的发展动力。黄埔应该吸取芳村的教训,还有西村,我们“老广州”一听西村就是很严重,灰满天飞。石化在当时广州化工厂来说,黄埔这个石化厂在当时七十年代是最先进的,引进法国30万吨的石化设备,相对来讲它的环保什么的比老的工业区的污染相对少,我是化工厂出来的,我就问你什么污染,你知道什么污染味道比较大,就是酚硫,就是一个车间里的一个工序,其他都没有,所以不要人云亦云。我比较同意钟总的意见,如果就环保局来讲,石化的污染还不是很大,一测就知道了,不是很大。

李铭建: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黄先生说石化没有污染,您是比较内行的,我们望风而逃,你说在黄埔区买房地产,反正我是不敢买。就象当时为什么南沙的石化项目被移到湛江去了,不是专家说是什么东西,专家可能还说垃圾焚烧场比石化还要大。

黄穗诚:我告诉你比那大。

李铭建:在黄埔建房子,好了卖得出去,如果不好,你说南沙的空气不好吗,在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沉寂了多少年,不是建了房子就有人买的,包括大学城,教师在那居住的其实不愿意在大学城。不只是房屋的配套问题,还有其他的生活配套。

胡刚:现在的房价而且很贵了。

李铭建:你们知不知道“大学时光”是卖给什么类型人的。

吴新坚:好象卖给小户型的。

李铭建:我后来问了岭南印象园的老板,他说那是养小蜜的地方,所以贵,你买得起吗?人家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

劳毅波:毛坯都有2万多。

李铭建:我们一直没明白,小户型是做什么的。

杨山:在全省,有些家里有钱的家长买房子给小孩子在那住。

钟炬:黄埔就是这样,就是因为有了环白鹅潭经济圈,就可以预料到未来土地升值是非常快的,反过来也一样,黄埔当年的石化、造船的确早期为广州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往往早期对你做贡献的地方阻碍了你的发展,成为了你发展的绊脚石。

  怎么转型,赶不走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这里做得很好,未来土地升值就会搬走,这就是经济学,只要有利益就会搬走。

胡刚:西部有白鹅潭,东部有珠江新城,带动整个东部的发展。

钟炬:如果把广州市地图当一个人立起来,就算把从化、增城算进去,黄埔就象在腹部丹田的位置,这个位置不能瓜分掉,要重新改变行政区域就是把周边的拉进来而不是分割掉。

李铭建:一个地方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并且需要有一个创意的思路把它做活,我不劝人家说石化没有污染,来这买房子吧,要从其他的思路,不要对旅游的思路深恶痛绝,原来可能没有觉得思路可以做好,也不要以为黄埔军校就是个宝,在市场上如果概念没有更新,没有注入一些新的创意,游客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

杨山:黄埔军校作为一个点,不能用这个点把整个黄埔区盖死,其实它做得非常好。

黄穗诚:作为旅游业能够带动黄埔的话,不能来了一万人,觉得就不错了,你觉得能拉动GDP多少呢,必须非常密集的人流成为旅游的支柱产业,你以为你是法国巴黎。

李铭建:旅游是一个产业链,刚才胡教授也说了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很多,你说广州的旅游业发达吗,我们说广州旅游业不发达,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那是游客不过夜,生意人过夜,但是做生意的人算不算带动产业链的一部分呢?

黄穗诚:肯定有问题,人少,我总觉得旅游的产业链究竟是什么产业难道是旅游公司那些人吗,我觉得必须要考虑旅游对象,什么人占多少百分比,我们才研究该放比例多少,黄埔作为老广州、菠萝庙、大沙地,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的人流有多少?并不多,广州有很多旅游景点,包括孙中山的纪念堂。我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一个观点,广州的旅游点只有星星没有月亮,于是乎我们人造了一个月亮就是世界大观,但这是错误的。广州有一条非常能够留住人的,就是我们世界上最长的商业街—中山路,但是后来全拆了。

  黄埔如果要发展旅游的话需要留住人,又要住一条,我觉得杨先生做得对,搞生态旅游,但这是你的特点吗,不是你的特点,你的特点就是现代的有很多伟大领袖在这里工作过、生活过,打到北方去然后统一全中国,但能吸引到人吗,有多少人是搞政治的?所以我觉得倒不如在黄埔附近搞一个像莲花山大佛的,有很多普罗大众去,如果庙宇搞得非常鼎盛的烟火,不就有很多人去。我对菠萝庙有看法,既然它历史那么悠久,能不能搞大?我们去天后宫看真的很气派,很有意思,可以留住我一天,而且去过一次想去第二次,但黄埔没有这样的景点。我觉得霍英东先生很有远见,在那设了一个点可以留住你一天,但是黄埔没有。

  黄埔要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必须有留住人的理由,必须不能只有星星,也要有月亮。

钟炬:目前广州的旅游真的只有星星没有月亮,在全国横向比,没有那么重大的东西,不像桂林,山水就可以做支柱产业,但广州的旅游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可以成为重要产业。

李铭建:广州本身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千年商都”是对它比较准确的定位,从商都来说,我们说商旅,商人行商作旅,就是必须往外跑,出去跑必须要吃、购、娱乐、住,也可能他没有时间游山玩水,但除了游之外他得住酒店、进饭馆,这是旅游产业链的一部分。我觉得杨先生已经是一个产业链了,有种菜的、有偷菜的、有度假村的,基本上整个产业链被你营造起来了。当然这是我就某一个点来说的,我觉得政府需要下决心,能够打通一些断头路,创造一些品牌和创意,使得一些地块能够升值。

  如果我们要“退二进三”,这个地方应该有第三产业落地的优势,优势在于文化、创意、服务业,大家绕来绕去都绕不开,最后又回到旅游,好像旅游和第三产业最密切,上下游的链条最多,我想这是原因。

胡刚:广州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广州对旅游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谈到产业广州还比较传统,就是大工业、大项目。我们回顾上海、北京,他们现在比较关注科技创新,包括旅游业,一线的大城市要慢慢转到第二产业转走,广州、上海的产业慢慢需要调整,调整之后,旅游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链。今后汽车、房产过了之后,旅游就非常重要了,我们现在对这个认识还不足,广州还主要是发展大工业,没有转到旅游对经济的概念上来。浙江的杭州也是这样,以前杭州的定位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放在后面,还放在杭州钢铁厂、玻璃厂后面。但经过二十年过来,他把产业转到旅游,旅游带动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等等方方面面,一个城市如果旅游是比较主导的产业,它的城市的房地产肯定价值也比较好,因为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还有旅游、饭店。广州作为一线中心城市,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

李铭建:三十年以来,我们面临着本身的产业转型压力在这,无论是周边的东莞还是哪都面临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痛苦。

谈锦钊:一个是国家给任务,先进的制造业一定要上去,万市长说过了,我们要赶上不能掉伍,广州的“老三”地位一定要保住,包括到外面去招商、央企过来这个思路是对的,没有大型的工业和企业过来,广州的“老三”地位就不保,广州的人口1200万,我估计将来可以达到2000万,没有这个规模,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就排不上,人家已经是2000万了,今后也许是3000万,所以我们不到2000万就排不上号了,这是一点。

  第二点,是文化产业,广州最近这几年文化产业也有比较大的发展,国外比较大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包括电影、印象、创意超过工业产值,超过制造业,占GDP50%以上,这是一个潮流,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做得到,但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上,现在广州也比较重视这块,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型的央企过来,广州以前也做过,把整个队伍,大的企业过来,一来就几千人,广州就增加几千人,这样在广州就立足了。

  将来国家的实验室到广州来,广州很欢迎,一个团队可能就几千人过来,包括家属,这样广州的产业就立得起来;另外一块是文化创意产业,广州这块还比较低,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基础还比较薄弱。大家看《广州日报》,把世界大观变成新的商业用地,有可能跟奥林匹克中心形成广州第三条轴线,这个地区要变成50万常住人口,原来搞的世界大观比较落伍了,要改变,变成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事。

  接下来一步轴线还要往东移,可能就到黄埔军校长洲岛这块了,所以把长洲岛划为天河区有一个好处,你的文化旅游产业、广州的中心的中心就可以发展起来,并不是要把地吞掉,而是跟了一个好的火车头,这个地方就发展起来了。

钟炬:这个观点有问题,天河是一个金融中心,我们广州的金融中心主要发展金融,不是金融的东西没有什么兴趣,发展旅游占GDP能有多少?创意产业是未来的东西,一块地卖几万块一平方,还管你那点东西干什么,没有兴趣的。

李铭建:你先说谁有兴趣。

钟炬:黄埔就有兴趣,你横向看,黄埔去和天河拼,你拼不过它,再往东去想拼大型的产业、制造业基地又拼不过萝岗,再去海珠区这边,它有它的产业,它虽然是一个老城区但有它自己固定的东西,是拼不过它的,只能另外做一个新的定位,这个定位从大广州面来看非常需要,现在没有,那么做这个定位就对了,这个定位我觉得是一个“综合体”的定位,利用未开垦的地,黄埔单单从旅游产业来看,单单看GDP没有多大作用,但整个起来之后,有很多历史沉淀在里面,会让一个地区上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是一些工业很强的地方所做不到的。作为一个外地人不一定知道五羊是什么东西,但都会知道黄埔,虽然不一定知道黄埔在广州。

李铭建:以为会在上海。

钟炬:大家都知道黄埔军校,但是更多人不一定知道在广州,所以它的知名度应该比五羊还出名,问题是我们怎么利用这些东西去做好,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做一个很好的策划,如果想要政府投钱在这个地方做不可能,但投资好地价一定会涨,这样接下来就可以把交通做好,由政府的搭台,企业就会来唱戏了,只要把这个做好就行了。

李铭建:先把金字招牌擦亮。

谈锦钊:黄埔这个牌子可以做得更响、更亮,但是我觉得这个区域还是可以一分为二,它靠近市场经济很发达的新塘你比不过人家,靠天河区广州的新中心也不可比,这么窄的地方还要瓜分。

黄穗诚:这个思路非常好。

李铭建:我同意你的思路,但是我担心在领导们的心里利益平衡方面他们接受不了。

谢逸枫:互相吞并,互相兼并。

钟炬:我讲一个反例,如果黄埔区没掉之后,黄埔这个名字也就没了,我就说虎门炮台,是两边的,一边就在虎门,一边在南沙,但是谁还知道南沙这边有虎门炮台,都以为虎门炮台就在一个地方,因为有一个虎门镇在这里头。

李铭建:有一个虎门硝烟,南沙这边不叫虎门炮台,这边有八个炮台叫大脚山炮台,这八个炮台整个格局其实更壮观。

钟炬:但是文物肯定叫虎门炮台。

黄穗诚:要提高它的速度。

谈锦钊:将来长洲岛不叫长洲岛,就叫黄埔岛,恢复过来就行了,为什么就改掉了?

杨山:以前就是叫黄埔岛,某年某月就改了。

劳毅波:我们也在研究改名的问题,在之前是分长洲和深井这几个片,解放以前都属于番禺区这个地方,在一九五几的时候改了叫公社,后来八几改名的时候还在犹豫究竟叫长洲岛还是叫黄埔岛,长洲变成了长洲岛,然后深井就变成了黄埔区。有一次开会我们讨论,要长洲和深井征集所有的署名意见,包括单位,里面前部要改,如果认为可以,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可以就可以通过了,但由于涉及到民居这部分就比较麻烦。所以是长洲岛和黄埔岛对军队没有什么,最主要不要变就行了。

谈锦钊:黄埔军校,军队在那更好了,有传统。

黄穗诚:我们以前听地名办的专家介绍,不要以为改一个名会保证很多损失,这个要综合考虑,所以要非常慎重的看待改名的问题。要该名就要产生由此带的经济损失,这样就很麻烦,我这么看,如果大家觉得黄埔曾经是近代史、政治上的一个明星,倒不出推到极端,干脆把省政府退到黄埔,近代史上黄埔军校是非常重要的明星,然后我们省政府到那个地方多好,所以说得出的结论是很荒谬的。

李铭建:这个意见很有意思,南沙没救了,这是很荒谬的推理。

张仁瀚:我今天听了这么多专家的发言,我有这样的感觉,其实黄埔的发展有两个当务之急。

  第一个当务之急,经过今天的发言我发现大家都是高人,专家、学者、社会、民间的高人都来了,当务之急黄埔区要听取这些真知灼见,所以第一个当务之急是黄埔区要拿出一批钱聘请这些高人作为政府顾问,这不是说笑话,是说真格的。黄埔区这么多年不发展肯定有潜在的损失,损失的是智慧。没有这个格调,不出这个钱,高人来不了,不听取意见怎么发展得了,我今天看每个方面都是建立发展的立足点。

  第二个当务之急,今天听了各位高人观点之后,感到一个很重要的,黄埔区缺乏强有力的中长期区域发展规划,这个不但要做,而且应该站在大广州发展的角度来做区域发展规划,而不是站在黄埔区,当区长,六年两任,第七年离任的角度做。

  我觉得这两个是黄埔区的当务之急,这些做好了其他都会有起色,其他的发展立足点和智慧都会做好,现在缺的不是钱这些东西,胡教授今天说缺了一个角色,黄埔区的领导今天没有一个人来。

劳毅波:可以叫新浪问黄埔。

谈锦钊:我很赞同张先生的意见,大概在七八年前开一个发展战略研讨会,我受邀参加过,但是这个会开完之后没有多大动静,以后再没有开了。我参与广州市的规划,说明张教授说得对了,就是没有重视智慧和人才。

张仁瀚:白云区去年都做动作,请高人过去做政府的顾问,请和不请的效果不一样,最起码抓了一个点是“空港经济”,就是以后听取了专家和高人的意见,做了这个动作,必然连带的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黄埔现在就是一任一任的过去了,但是黄埔区一支没有发展,还是今天这个样子。

谈锦钊:说到点子上了。

主持人:我之前已经做过,今天是第二轮的关于黄埔区的讨论,我想肯定还有很多方面并没有涉及到,大家谈了很多内容和自己的观点,我相信在未来还会继续有,我一开始会谈到“八字方针”,因为大广州这个战略是十多年前提出的,这十年至少南北轴线应该按“八字方针”去做。十年也算是一个时间结点,在这个位置一个往回看回顾这十年我们做过什么,怎么做,另外一个点是往前看,展望未来我们要怎么做,回顾与展望都很重要。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站在“东进”的结点上去看黄埔的发展,我们知道东进还有很多区,包括萝岗、天河、增城区,都是“东进”的一部分,除了黄埔区之外,其他区也会陆续的展开讨论,今天很感激各位精彩的发言,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