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峰会场二:办公与公共商业建筑

提要:第三届亚太商业地产建筑·设计·效能高峰论坛(Green-CREP3)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体验,新价值”为主题切入,以“办公与公共商业建筑”为主题的峰会场二,于2014年11月13日在广州琶洲南丰朗豪酒店(Langham Place)正式启动。新浪地产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赵宏:谢谢胡先生,我们给胡先生投票,投票结束,根据会议安排,今天上午最后一个演讲人是我本人,时间关系,整个时间有一点往后延,还请大家能少安毋躁,希望能够喜欢我这个演讲。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副董事 赵宏

  我本人来自奥雅纳,是结构工程师,在广州来说,我做了包括广州塔,广州东塔,现在的周大福中心,还有宏盛广场(谐音),这些项目我都是作为主要的负责人、设计人参与的,今天不想讨论超高层的东西,围绕简单的,我们看到科学性和价值在什么地方,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结构工程师一些感受。

  这里面这个带来的第一个案例,实际上发生在英国,是英国公司所参与完成的,这里面怎么样体现我们这样一个科学性,大家通过最简单的建筑活动,我们看看他这里面包含了哪些科学?这两块石头,是两位瑞典的艺术家想做一个叠石的雕塑,石头来自牧场,每块岩石的重量30多吨,这是两块石头原始的状态。怎么样做这个事情,我们工程师在这里面能协助他做什么工作?我们把石头进行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生成举世3D几何模型,小于2毫米的误差,经过处理以后,我们就生成了三维的数字模型,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块势头的三维模型,这是一个原始石头状态,生成的模型以后,我们就把它表面实体化的实体,生成我们可以打印的模型效果,可以看到这个模型和原始的势头几乎是一模一样,工程师把这两块石头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是1:20的实体模型,让艺术家做造型的处理,可以进行构造的设计,但是设计了以后,我们返回来对外形进行调整,又进入到模型中去,这两块石头到底叠起来以后是不是安全可靠的?实际上这个还需要工程师做一个详细的分析,从这里面我们看到,两块石头有自己各自的重心,最后形成整个两块石头,我们分析大自然状态下风吹雨打是不是稳妥、可靠,工程师可以做到。

  做过以后我们分析的结果是可行的,可以跟工程施工人员进行下面的施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两块势头用吊车吊到指定的位置,按照形状进行了摆放,这是下面第一块石头,这是这上的第二块石头,这个角度和位置要精确,跟我们之前的分析来说,摆放的位置要非常精确才可以,完全保持原来的风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它摆放,这就是摆放以后的两块势头的效果,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很多时候都敬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活动实际上也可以创造同样的效果,这种给人带来的震撼不亚于大自然像我们看到很多精美的风景,我们协助两位艺术家在伦敦所做的有意义的建筑活动,实际上看似简单,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现在最先进的技术,先进技术创新性应用,可以提供最优化的方案,简单易行,稳定可靠,使抽象的艺术世界,变成活色生香的体现出来。

  回到现实社会好多不管高层建筑、综合体等等,实际上我们碰到很多设计问题,在这里面我总结两点,我跟大家分享,我想谈一谈怎么样做到以柔克刚,我们举两个案例来说明,这种中国古代古人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有一个非常好的智慧,我们知道原先我们受材料所限,很多靠木质结构,这么多年经历地震、风吹雨打没有倒,采用了柔性框架体系,对现在来说,现代人用木质结构越来越少,除非特定的建筑,这个时间我这个案例是我们刚刚做完的在重庆朝天门项目,两江汇合处,有一座连桥把四栋塔楼连在一起,整个桥是架在一百米四座塔楼,这是连桥连的塔楼,后面350米高是办公的地方,怎么解决?我们知道单体的两百米在中国你找一个设计可以给你做,如果把这四栋有效连接起来,怎么解决这个事情?这是我们这个项目进行的实践,这里面可以看到几种形式,我们可以把连桥做的很高,像四个直腿连在一起,也是一种方案,另外全部砍开,砍成一段一段的,还有做成动态的,下面的建筑和上面的建筑之间可以形成相互的变动并行的形式,哪一个形式是最好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每种形式所带来对上下结构之间这种影响是差异非常大,比如说我们在这里看到对顶层的立、制作位要求、用钢量非常大,第一个方案大家可以看到用钢量是最大的,对于独立来说可以,对连桥不会增加大的用钢量,把整个建筑形态完全破坏了,所以我们更希望倾向于是这种第三种形式,让它滑动,让它产生一个动态,上下之间可以有一个协调,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采用的第三和第四的形式,综合几种影响来说,这是一个最适中的方案。

  这就是桥的示意,上面是一个很大的钢结构连体,粉色的点表示在这个位置连桥的位置,这里面因为桥体非常大,对它的支柱来说,是设置6个好还是8个好,不管从投资角度还是受理性能都有差异,经过工程师的分析,就看到加多少的位置,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方案,这里面做了很多演示,到底找哪一种形式比较契合,比如说用弹性的橡胶支柱,刚性的滑动支柱,到底是8个支柱好还是6个支柱好,做了大量的分析,我们找到了最理想的设置形式,这就是我们在四座塔楼跟桥之间的变化效果,除了民用建筑之外,工艺建筑也不乏以柔克刚的案例,我在这里面介绍一个我们在广东梅州做的现代工业建筑,实际上是一个酒厂,从生产加工到后面的储存,这就是储存区域的工厂厂房,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对这种工艺建筑最宝贵的是什么?不是说这个厂房,而是说厂房里储存的酒,这是最宝贵的,对于工程师来说,不但要保证这个厂房在地震、其他情况下不会产生破坏,同时我们还有责任去保证储存的这些酒不会发生破坏。我们知道汶川地震的时候,四川有些酒厂损失很大,比如剑南春酒厂,厂房没有倒,但是他很多酒窖、酒坛全部破损了,我们把模拟酒坛放在地震下,看会发生什么破坏形态,是单独的破坏,还是由于酒坛之间距离太近相互碰撞发生破坏,还是我们把它埋在沙子里面,通过沙子缓冲作用保证不发生破坏等等的实验,我们看酒坛应该怎么保存。最后我们综合各方面的成本,我们把厂房做了隔震的处理,让整个酒坛都坐在隔震上面,我们采用了隔震支座的形式,整个平面每个位置设置不同的隔震支座,保证厂房地震下面晃动可以减少,通过隔震支座减少上面的晃动,保证酒坛不发生破坏,这些例子都是一些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采用的一些以柔克刚的案例。

  怎么做到刚柔并济,我们做超高层结构没有一定的钢度,你没有里面的筒、柱子之间的构建,这个结构钢度没有办法保证,安全性有问题,这里面面临大家的一个矛盾,你是要钢安全,还是要真正的经济合理,这两个案例一个是香港的案例,一个是旁边看到的周大福中心,这是主体结构的效果图,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案例是我们在深圳湾发展项目,塔楼高度400米,在深圳的后海,作为华润的总部,我们知道超高层建筑一定有很好的筒,这个筒是钢的,钢的元素怎么样尽量发挥核心筒的刚性,柔在哪里?现在看到超高层建筑建筑,除了核心筒之外,外面的柱子非常大,大家都追求越钢越好,我们反其道而行,外观做的非常柔,柔到什么程度?整个网状的结构形式,红色就是我们结构的柱子,最大尺寸的长600多因为是T型的,400和350的变化,和幕墙巧妙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在底下,上面是室内,下面是室外,把柱子往外推,跟幕墙的结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体,这个可以看到下一步有转换的形式,到了上部以后,最后形成的幕墙效果,人站在里面可以基本上感觉不到它的柱子在哪里。为了解决梁和柱的关系,我们做了偏位,这种对结构来说不是太合理,这个我们在项目也成功去把它实现了。在这里面我们做了很多,因为整个在变化,怎么样体现节点可造性,我们在项目用了很多3D技术,把从而实现建筑师所设想的结构幕墙这些元素能够给它柔和在一起。整个建筑设计下来以后,用钢量非常少,我们在这个项目避免把外面做的非常钢,构建非常大的效果,在这个项目里面成功得以实现。

  这是现在的工地效果,整个项目现在正在建设之中,谈到建筑活动价值问题,我刚开始很为难,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个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栋建筑起来,尤其标志性建筑有它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想在这里面过多的讨论这个事情。这张图是我们在中国,因为今年正好是我们进入中国三十年,我们这段时间也在回顾三十年中国走过的路程什么样?这里面看到我们在中国这么一些年,最初的时候可能两百米,现在三百米、四百米、五百米,六百米,高层建筑我们做了很多,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比如说在2009年的时候珠江新城的景况什么样?西塔也是我们做的,实际上已经封顶,除了这个很多区域还是大量工地的情况。到现在以后,大家可以看到东塔、西塔、电视塔起来以后,整个珠江新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效果,在这里面应该有一个我们原来现在建成的效果,不想谈太多在城市尤其这种大种型城市里面核心区域我们做的建筑活动,它的价值到底在那一些方面,我想跟大家在这里分享我们做的很有意义的一个建筑。

  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在红点这个位置,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州米霞村(谐音),离我们确实非常遥远的地方,确实很美,完全原始的风貌,它这个地方村子2007面通公路了,村子很大,是半山的地貌,大片区域没有路,我要讲的这样一个桥,他们过这个河是很简易竹子的桥通过,到了雨季就不行了,安全性有很大的问题,人们来回交通都是用这个竹桥通过,我们想怎么样个我们实际上希望帮助他解决交通的问题,帮他建一个桥,这个桥如果是在城市里面,或者是哪怕通车的农村来说,做一个桥像这样一个桥,在中国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像这个地方不通车,没有办法把物资运进去,那个时间我们怎么帮他们做这个桥,对工程师来说就是一个挑战,我们看一看状况怎么样,近岸和远案,用篮子形成的支点,下面可以看得很清楚是什么样的状况,只能人走的路,现有的桥是这样的,我们建这样一个桥,这个地方又没有办法用大型的机具,不能把物资运进去,我们怎么去做?我们工程师很有智慧,我们在整个全球奥雅纳公司做了设计比赛,设计比赛以后,不是说这个里面什么漂亮,或者什么高大上的方案就可以的,我们找的最可行的方案才可以,设计比赛的一个中标后来采用实施的方案及大家看了很简单,就是一个桥体,两边的支撑,就这样简单一个东西,最大的问题怎么把这个桥从一个螺丝,从一个钢板组装制造,再组装、运到这个地方,在这里面再去拼装,这是最关键的问题,这是分析桥体的模型。我们就把一片一片的东西全部拆分出来,把那么怎么样拼接在一起,大家这里面要考虑很当因素,比如说每个构建的大小、重量等等方面,包括我们有的工具,我们有什么?我们只能做最简单的手拉吊车、滑车、钢索等等这些设备,这是我们能有的东西,我们要通过这些把桥建起来,这个时间我们在工厂里面,完全模拟现场的时候我们的工具、材料在这里面加工完以后,现场做一个模拟的组装,组装以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的,然后我们再把它拆开,拆开以后把材料运到现场,能通车的地方就运大,不能通车就人抗马驮,我们是一个构建一个构建的组装起来,这是建成以后的效果,跟之前的情况是不是完全吻合?建设这些人,都是我们公司的人,因为这个实际上作为一个福利项目我们去参与做的。这个服装大家看到,他是哈尼族聚集的村落,确实非常落后,通过能给他们建这样一个桥,他们也确实非常高兴,很多人你给他物资上的馈赠,解决不了实际上面临的困难,我觉得做这种工程,这种价值、意义不亚于我们在城市中心打造一个标志性建筑,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标志性的建筑,通过这种活动,我们自己也非常觉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是我对所谓建筑活动的价值一点感受。

  今天这边的演讲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也有一个环节,就是投票环节,谢谢大家!今天上午所有活动就到此结束。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