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多地试点“百年住宅”新技术助力住宅产业化
6月4日电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住宅产业化道路已走过了近30年历程,其对于实现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正日益被业内所接受和熟知。同时,如何摆脱现有的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节能效益化,仍然是困扰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少住宅产业化领头房企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绿地集团所打造的“百年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便是其中一例。
据了解,为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集团住宅产业化进程,绿地集团打造了国内首个“百年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绿地百年宅在结合中房协“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的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力图打造具备市场接受度高、推广性强、可复制可借鉴、高度契合集团发展模式的新型产品线。“‘百年宅’产品的问世具有革新意义,将真正实现住宅产品的长寿化、产业化、低碳化、品质化。”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曾表示。
目前,绿地集团已陆续在上海、合肥、成都和吴江等地开展了住宅产业化研发和试点工作。为应对复杂变化的行业形势和市场,绿地集团在百年宅体系项目实践中,对如何与市场接轨、保持行业领先性做了一系列探索研究。
以绿地南翔威廉公馆项目为例,作为中日百年建筑示范项目,引入了百年住宅建设理念,借鉴日本的先进工业化集成技术和居住模式,以空间创新和技术创新赋予住宅全新概念。其中,空间可变、SI干式技术、工业化集成部品等创新技术,已成为了绿地百年宅产品体系的核心内容。
所谓空间可变,是指套内减少承重墙,实现大跨度空间,为将来户型的可变调整预留可能性和自由度。使房子可以实现在不同家庭人口模式下,空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分割,从而满足不同人生阶段的家庭生活功能需求。同时,分区收纳系统化、套内按照生活空间功能分区、独立玄关系统、卧室区收纳系统、卫生间干湿分离收纳、整体厨房全面收纳系统等功能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运用。
SI干式技术可以通过S(skeleton支撑体)和I(infill填充体)的分离,如墙体与管线分离、轻钢龙骨隔墙等干式技术,保证因结构与设备管线不同生命周期的维护和更换的便利性。也就是说,当业主需要改修内装的时候,不必再去破坏墙体从新铺设管线,可以大大缓解给楼体结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减少建筑本身使用寿命。改装过程中产生的高噪音和大量建筑垃圾也可以得以避免。
工业化集成部品则是实现“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另一重要技术。在此过程中,工业化的生产可以保证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现场工作量及湿作业。例如,在住宅建筑中最复杂也是最容易发现质量问题的厨房和卫生间,便可以通过采用整体的厨卫系统,将设备、管线、功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绿地集团在百年宅项目中还采用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体系。在绿地集团打造的杨浦96街坊办公楼及花桥131项目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体系便得到了有效运用。项目建设过程中,部分建筑构件和部品非现场浇筑,而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并在工地现场拼装。这种建造模式,将大量高噪声高污染的“湿作业”搬到工厂中进行,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及脚手架用量,节水节电节材,最大限度减少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并且有效保证建筑品质。
据悉,绿地集团下一步还将颁布《绿地集团住宅产业化实施导则》并成立住宅产业化研发中心,从制度层面和技术体系层面实现双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