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联动护驾绿色建材
乘着保障房绿色建筑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量巨大的东风,绿色建材迎来了发展契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前副主任王珏林认为,依赖于房地产业发展的建材行业,其机遇来自利好的大环境。
我国建材行业现状是建材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加之近年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现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化解产能过剩成为建材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绿色建筑大力推行的当下,绿色建材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向。
绿色建材迎新机遇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品认证处处长刘敬疆认为,保障房开始要求做绿色建筑,在民生工程领域为绿色建材创造了好的条件。
据悉,北京市自2013年6月1日始,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此外,广东、深圳、厦门、安徽等全国多个省市均出台了促进绿色建筑在保障房领域应用的相关政策。
工信部材料司建材处原处长陈恺民表示,推进绿色建筑必须要有绿色建材支撑。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凌宏也认为,要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建材行业发展,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可破解建材行业发展难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在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力度频增,也将加大对绿色建材的需求。
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
住建部建筑节能中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梁传志曾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全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已经开工了4亿平方米,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超额完成任务,做到6亿平方米。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绿色建筑将成为建材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因为《方案》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
在王珏林看来,当下我国建材企业地位不高,鲜有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在产品创新和科研方面能力又太弱。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在对市场认知和主导方面下更大的工夫。
标准制定从十类产品开始
国内绿色建筑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建材行业也正在向“绿色”积极靠拢。然而与绿色建筑有自身明确定义与评价标准不同,绿色建材发展仍在初级阶段,评价、认证工作并未实质性地展开。
不得不说的是,行业针对绿色建材至今还仍未有明确定义。回顾建材“绿色化”发展历史,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张玉祥称,其最早接触绿色建材是在1988年与瑞典专家来访的座谈会上,当时他们提出的是“健康材料”这个概念,讲求原材料从采取阶段、加工阶段、使用阶段到最后能否重复利用这一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翼也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介绍,目前国内绿色建材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评价标准,导致真正的绿色建材评价、认证没有系统地开展。
多位从事不同建材产品生产的企业均提及,目前住建部发布的绿色建材部品目录,基本上是由各行业提出,再征求意见,然后专家审议,“而在没有统一技术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主观性较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快绿色建材产业发展,带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2013年9月26日,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成立了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携手推广应用绿色建材。
刘敬疆介绍说,《方案》的确指出,将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共同研究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确定绿色建材目录,然后由技术部门来监管。
根据《方案》要求,我国将首先“加快发展加气混凝土制品、一体化屋面、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高强钢等十大类产品的发展利用”。
陈恺民坦言,目前正在研究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厘清哪一类建材属于绿色建材,以便在评价标识基础上,分类出台评价的技术要求。他还透露说,第一批绿色建材会考虑量大物广、节能效果明显、容易推广的建材品类,比如说围护结构、门窗、建筑遮阳等,这也正好符合国务院化解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