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市场的治理与信息化”国际研讨会
孟庆国: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担任第二场主旨发言的主持人,我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孟庆国。本场研讨的主题是关于建筑市场的治理问题。大家都知道,除了要发挥好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之外,建筑市场的监管运用还要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建筑企业自身的自律作用,以及通过治理创新的手段,来加强建筑行业的公开透明的问题,以及区域间的合作问题。所以今天我们本场发言内容非常的丰富,我们总共有6位发言人,他们将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建筑治理中的相关问题。先请第一位发言人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工程担保与建筑市场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国胜老师,他发言的题目是行业组织再工作建成市场治理中的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工程担保与建筑市场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邓国胜
邓国胜:谢谢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治理这个词最近在中国特别的热,主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特别强调一个词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工程建设市场的治理,也都是治理。尽管大家理解的治理可能不太一样,大家都知道当前工程建设市场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混乱的,问题贫发。经常一会儿桥塌了,一会儿那道路又得重新。有的时候我们出差到偏远的地方,刚刚修了没两年的路,又得重新的翻修,包括建筑工程在地震的时候,因为质量问题就倒塌了,也造成了很多事故。如何治理我们的工程建设市场,这就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治理模式。这么混乱的工程市场,工程市场占GDP比例那么大,传统的模式更多的依靠政府,特别是在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更是依靠政府。这些年企业开始发挥一点点作用,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治理其实真的不是治理,更多的还是传统的管理,就是行业性的组织发挥的作用非常的有限,治理讲究多元主体,有协商互动合作治理的过程。通过三中全会决定以后,我相信未来整体的趋势不断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让它更多的参与到 治理过程当中。
一方面我们希望未来行业性组织在治理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行业协会还是面临很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在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我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最主要的问题,现在我们发现很多的行业协会、商会官僚化的倾向太重了,做一天和尚尚撞一天钟,(音译)很多行业协会,更多的代替政府,也有很多人叫二政府,代替政府对行业进行管制、对会员进行管制,很少真正由会员自己组成的代表会员的利益,所以它为会员的服务本身就很少。
还有很多研究表明,当前行业性的组织,因为官办色彩太重,自主性程度非常比较低,自主性低表现活力不足。人员任命方面缺乏自主性。比如说很多的行业协会理事长,甚至一些主要的负责人。其实表面是由行业性的组织、社会组织自己选举产生的。但是实际上很多要由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背后任命的,其实由政府部门背后选定的领导。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很多行业协会,除了人事自主性不够以外,包括财务的自主性,有的时候也不高。我们在一些地方调查,我们发现一些行业协会没有自己独立的帐户,它的帐户就是挂在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财务统筹在一起管的。所以在人事、财务最核心的地方,都没有自己的自主性,所以整个的组织哪来的活力呢?做任何开展活动,事前要得到业务主管部门的首肯,也要经过审批。
我们有一次去一个行业协会调研,我们希望他们帮我们安排调研活动。让我们发一个公函,我们通过公管学院发了公函过去,他们还不愿意接待?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接待?他说你们清华大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你还要找业务主管部门,从政府部门发汗下去,我们才能接待你的调研。你说这种行业协会哪来的自主性和活力。
当前商会还面临的一个挑战,很多员工都是原来政府下岗分流人员,比如说一些快退休的领导做协会的理事长,可能在本单位不能提升了,没有地方搁了,派到行业协会作为秘书长,级别就上去了。官员了解政府部门管理的逻辑、管理办法,对社会组织自身作为行业性组织到底怎么运作、怎么管理,其实他不是很了解。他熟悉的是政府运作的逻辑,对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没有接触过,也不懂。所以你说他们的专业化的管理能力是非常弱。将来行业性协会要担任秘书长,至少拿几个证,其中一个证就是会员组织管理的上岗证,你得懂怎么管理会员。
行业组织中的人员对行业社会组织管理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能够也非常弱。由于现在面临这些问题,很多地方也在开始改革。现在行业协会还面临的一个挑战,根据我们原有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一般只允许一业一地一会,在同一个领域同一个地方原则只允许成立一家行业性组织。这个有一定的道理,由于这样的限制,使很多地方的行业性协会,由于它是垄断性的,官僚色彩更重,不想干活,真正行业企业组织起来的行业组织,想干活没有办法获得合法身份的地方。一业一地只允许成立一家,再想成立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广东开始突破这个条例,做一些改革创新,开始取消行业主管部门,放开一业一地一会,所以有的地方出现一业一地多会,但是这里面又带来新的挑战问题,一地一业一会,便于行业的信息的统计,行业的管理。可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它放开了以后出现一业一地多会麻烦也来了,缺乏系统的管理。因为一个领域这几家企业形成协会,那几家企业形成商会,信息分布在不同的组织里面,所以不便于定统一的行业的标准,行业的行规行约,规范的约定。在这个规范中也导致一些问题。
我们现在探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业一地一会理事原因存在很多的弊端,现在完全放开也会带来很多的麻烦,我们觉得这个领域未来的走向还是有限经则的原则。改革的方向,第一正社分开,按照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强调政社分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根据决定精神,未来行业性的协会商会就不用业务主管部门了,可以直接登记了。决定中特别提到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脱钩等。在办公场地,人事、财务方面要脱钩。要真正实现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其实我们早就提过这个口号。我记得90年代初,有关中央领导就提过未来这个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要实现三定方针,但是迟迟没有推动,所以这次《决定》非常振奋人心,要限期实现。这次《决定》精神强调加快政府职能的转移,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购买社会服务,对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官办行业协会很害怕跟政府脱钩,一旦脱钩它怎么活下去。原来公共的权力更多的是业务主管部门,一旦托管它怎么生存。未来行业协会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很多的职能要转给行业协会。在购买行业协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付费原则。我们政府部门让行业协会付出不付费,这个行业协会怎么生存。
在脱钩的过程中,政社分开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新型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新型关系。一方面政府要扶持和发展行业性的协会,比如说转移政府职能,购买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比如说让行业协会做行业调研,行业信息收集,让行业协会做规定,政府委托他们做,给他们很多的支持。在支持的同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特别担心,我们传统的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一,一统就死的恶性循环,所以放的同时完善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治理机构,加强政府和社会对行业组织本身的监督,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治理。
未来的改革目标,能够让我们的行业性的组织、在工程建设市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自律服务倡导功能,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业性组织再工程建设市场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