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市场的治理与信息化”国际研讨会
孟庆国:建筑市场治理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行业协会在治理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一位主持人讲,我们的建筑一方面要好看,不仅好看要好住,不仅好住还要结实。这里面涉及的问题非常多,所以我们的第二位发言人为建筑市场治理,从提升建筑性能上,给大家做一个交流。第二位发言的是来自于GBPN,Global builidings perfomance network执行理事长Dr.Peter Graham先生。
Global builidings perfomance network执行理事长 Dr.Peter Graham
Dr.Peter Graham:大家上午好。我是Dr.Peter Graham,我没有办法说中文,我继续用英文发言,我感谢清华大学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介绍一下目前的最佳实践在提升建筑性能,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我们在这里提到市场改革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提到如何能够促进市场改革,促进更多的投资活动,还需要关注如何确保这个市场的投资和增长是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
我跟大家介绍的主题是最佳实践在能效政策方面的最佳实践和促进市场的转型。我们的网络就是GBPN的网络的目的帮助政府,帮助行业建立其相关的体系,进一步促进高效建筑性能。
我们在这里是有自己的使命,我们的使命帮助我们实现,不仅仅是两度的全球温度的增加,限制再两度之内,这是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我们看到全球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是最大的排放领域。
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份报告,这个报告是联合国环境保护署的一份报告,建筑行业排放非常大的温室气体,但是我们可以实现1.4-2.9G吨碳的减排量到 2020年,我们应该实现这个目标,发挥我们的作用,在减少排放以及缺少全球变暖在2度之内的变化。
我们的主要工作做政策,所以我们才刚刚开始建立的时候,邀请政策分析方面的专家,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些建筑行业的政策,是不是满足我们在节能方面的目标,还是我们没有大家节能的目标。
这是三种假设,第一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冻结效益就是最差的一种。如果各国的政客不采取任何的行动,他们没有采取建筑的节能政策的话,你可以看到整个能源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到2050年的时候,热能的需求会增长100%。
蓝色这部分也是属于不是特别理想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假设下,如果我们100%的成功实施节能政策的话,会实现到蓝色这部分,就是改进建筑能耗。所以你可以看到,按照我们现在的方式发展,仍然会带来50%能耗的增加。
我们还做了更多的研究,对建筑行业怎么制定政策实现减少温室气体的发展。在绿色这部分,我们对于全球的政策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在热能需求减少30%,通过提供的服务,到2050年,我们可以完全消化掉我们在能源方面的增长需求。这个到底如何进行实现呢?
这是我们GBPN全球建筑表现绩效网络。大家可以看到全球组成架构图,在这个区域我们有最大的节能潜力,我们能支持这个行业,支持这些企业更好的制定政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欧洲的业务,我们在布鲁塞尔有我们的办公室,美国华盛顿,我们在中国北京开办了我们的办公室,印度,全球中心在巴黎。建筑行业其实是比较分崩离析,你必须有本地的专家和本地的政策制定者进行合作。
我们建立了全球的中心,邀请了本地的雇员加入,同时我们把专业知识放在一起,把他们最好的经验进行分析,把全球好的实践的介绍出来。巴黎就看趋势和前沿的技术。我们的目标通过建筑节能最少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实现知识的交流。
这是我们在中国办公室做的工作,我们进行国际间知识交流,我们在欧洲、美国、东南,我们发现和中国最佳实践和国际的水平是处在同一标准水平上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特别是中国用的东西,我们希望能把中国专业的知识专家、中国专业的网络、把中国的最佳实践介绍给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分享,他们可以学习中国的经验。
我是用mac写的幻灯片,有一些词、字母都消失了,所以比较高校。如果我们看一下在政策方面我们按照不同的地区进行划分。这是我们的分析,我们和在匈牙利中欧大学,包括美国大学共同做的研究。这张图当中显示的,黄色是按照现有政策执行下去的建筑能耗。印度建筑能源策略主要依赖于公共区域,但是最主要的部分节省的是来自于住宅的,它将来对能源方面会增加414%。
中国政策者制定,希望减少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供暖这部分的装置。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进展,但是它还有很多的目标要实现。如果说我们达到全球的目标的话,欧洲的政策已经出现这样的趋势,要减少整个能源消耗,美国政策制定,大家可以看到的是U型的,可能在2035年之后有一个反弹。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国最终能源的需求,需要有热需求,就是供热这部分。你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反U型,美国是一个正U型。中国的建筑最终会比美国高,中国的总的能源消耗2050年的时候会低于美国。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对它进行分析,我们采取积极的政策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看一下有哪些要求。我们实现从近零能耗到正能量。有很多国家一听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不仅仅满足近零能耗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造。比如说中国政府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能源政策,进行改造,对现有的楼,比如说在能耗消耗方面从1-3%,希望进一步提升到30%多。
我们做过一些调查,大概有400个全球顶尖房地产开发商,我们问他们你觉得这些目标怎么样,你觉得能实现这些目标吗?他们给我们反馈说是的,但是如果给我们提供明确的路径,这是可以实现的。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在市场当中,我们需要保证它和政策是相一致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胡萝卜家大坝(音译)的政策,我们要支持,让他们达到我们最低的要求,用胡萝卜引诱他们做的更好,之后给他们一些甜头,对做的好进行鼓励。
我看到很多的国家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政策。首先我们看一下欧洲,欧洲的政策制定是非常激进的,希望新的建筑是近零能耗的,包括法国,到2020年的时候,制定强制性的正能量的标准。美国的目标要实现近零能耗,但是实施速度是比较慢的。美国有一些城市做的比较好。但是对于州和联邦方面比较慢。
印度也有自己的问题,我前面也说了。印度最主要的能耗主要消耗在他们的住宅存量。住宅存量没有被包括进去,中国在政策制定方面的目标是非常大的,非常的雄伟,具备面是有的,结构是有的。但是我们希望中国能不能制定很好的政策进行实施,同时也是建立在不同的标准基础之上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网站,可以看一下世界有一些其他的国家最好的政策的设定。我们还列出我们做的案例研究。我们刚从上海过来,我们在上海建立了能效实验室和上海房地产商合作。我们问他们投资方面哪些负面的因素。首先是信息和数据的清晰性,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包括建筑的认证,对市场来说是很好的驱动力,同时也需要好的数据支持。第三是建筑准则包括和政策的一致性。另外就是供应链的教育管理。实际上供应链对其他的供应商能不能意识能效。
谈到总能源,实际上我们在投资方面要考虑能效,还要考虑哪些是回报和利润,毕竟企业是利益驱动的组织,我们还要需要进行案例研究,建立更好的情景假设。
对中国ESCO的市场,我们问题差不多,对于政策改革来说,我们鼓励低碳发展出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需要落实。同时现在也有很好的项目在过去十年当中建立起来。但是我觉得对于项目真正的好处,有的时候公众的认知度是比较多。中国很大的问题要在中国提高高能效建筑的认知度。
数据问题也比较大。在这个领域我们一直比较关注,不同数据的质量有什么样的数据可获得。我觉得对于这个挑战,我在这个会上来说,我们听到了关于大数据、IT的支持、信息化的支持,现在总是有一些先进的技术融入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当中,这方面的机会是很多的。
刚才我说的这些投资,我们希望在整个的建筑绩效数据方面,能有更多的公开和透明度,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政策分析。
最后我简单分析一下。我们看一下全球政策的制定,总体市场增长还是非常好的,可以支持可持续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目标。对于这些政策来说,首先应该以绩效为基础的标准,你要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设的比较大,现在我觉得目标最大的就是近零能耗和正能量,这个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而且给市场发出一个信号,你要在5年达到30%的节能。对市场来说,它觉得这样的政策信号会比较清楚的。包括对现有的建筑进行更好的节能改造。
比如说欧盟现在就是强制性的要求,对现有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对它予以政策支持。另外还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引入资本进入现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另外包括数据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像高质量开放的透明公开的数据,这些不仅仅帮助企业可以更好的决策,也可以帮助政策制定。另外很多时候,我们由于缺乏数据,或者说我们不知道政策的实施的效果怎么样,所以就没有办法对政策进行评估。
现在我们正在和行业合作建立合规遵从的工序(音译)建立建筑行业节能的准则,可以在市场当中合作。另外我们还和其他的合作伙伴合作,支持政府,支持企业实现我刚才说的目标。我们也非常愿意将来和中国的利益相关方合作。
我们刚推出2014年在中国做项目,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话题,我们希望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将来进行更多的交流,进行更多的共同的研究,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