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嘉宾发言

提要:7月13日至14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西安召开第五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转型发展”。

  平行论坛三:房地产业转型发展

  主持人:张学冬(博客) 《房地产世界》主编、新京报传媒副总裁

  张学冬:经过短暂的茶歇休息之后,我们又进入下一场来自关于中国房地产业、城镇化以及思想对撞的盛宴,上午和下午的两场论坛中,对中国城镇化、房地产业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高屋建瓴的谈了一下中国房地产顶层设计,以及中国房地产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路径,下面谈一下房地产企业如何转型,对这个行业我们都非常的了解、热爱,现在我有请参加第三场论坛的嘉宾: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原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淮(微博)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毛大庆

  天朗控股集团董事长 孙茵女士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 韩建徽

  上海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 张永岳

  因为房地产行业非常熟悉了,都是房地产从业人员,有房地产研究的资深专家,也有参与房地产的实践者,首先有请陈淮老师给我们点题,就是新型城镇化房地产业如何转型。

  陈淮:我没有想到上来就让我做概括性的发言,这个题目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比如说我们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市场发展,比如说电商、新的节能省地的新技术、新材料,都在这个范围内,房地产业转型还包括房地产企业的合理发展,根据前10年的发展情况,房地产企业还需要在抗风险能力、优化自己的财务结构等诸多方面有所改善,过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以来恐慌性需求的,依赖于低成本的拿地的运行模式显然都要转型。

  我重要强调的是,大家别以为转型就是听政府的话,别以为房地产企业以后少挣钱、利润低也可以活就是转型,转型是很广泛的,这个总名称里面有一个科学发展,我建议大家把转型和尊重科学和尊重客观规律联系在一起。

  张学冬:毛大庆是我非常熟悉的老大哥了,他是早上10点到的北京机场,下午4点会议现场,万科今天提出新型城镇化他们要转型,万科做中国城市配套的服务商,我想问一下毛总,万科基于什么条件下、什么原因,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如何借助新型城镇化这个机遇实现更好的转型呢?

  毛大庆:我接着陈老师说的,行业的客观发展规律,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我也很认同这个话题,科学发展论坛,包括房地产产业转型发展,转型这个词我从2008年到现在,开这种转型的会议有几十个,转了都多少次型,今天到西安又转型,转来转去,我估计脑袋都转晕了,转了没有到底是?是原来转了转错了,还是从来没有转过,还是坐在这说转,真的没有转,这个会开完大家都不知道要转什么,万科又做商业,潘石屹(微博 博客)又持有了,好像这些都是转型,事实上这些都不是转型,刚才陈老师说,房地产发展的规律,第一个我们必须认同,过去20年房地产高速发展,实际上这个行业高速发展,跟我们这个国家大的经济布局和城市化的规律,是一起在同步往前走,这是什么规律?今天谈这个很有关系,过去20年里,我们一直看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这20多年,我们看国家调控这个行业,我们看看那些文件的数字,这些数字把它都串起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开始是36个城市,然后到40多城市,然后又出来一个20多个城市,弄来弄去,我看取了一个常数,大概中国有毛病的城市,取个平均数就是50个城市,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就没完的跟这些城市折腾,所谓的调控、所谓的房价,所谓的人口资源环境配比问题,所谓的雾霾问题,说来说去就这50个城市,这50个城市是什么城市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大概基本上70%都是省会城市和北京这种特别怪异的城市,还有17、18个非常发达的地级市,这些城市都在哪?基本上在江苏、浙江、福建,还有湖北这些地方,其他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规律呢?这个规律是今天房地产真正过去20年的规律,就是所谓搞大、搞好、发财、挣钱的企业,事实上就是踩上了50多个城市快速的火车。

  但是这些城市为什么能够这么得风得水呢?其实还是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政策导向、资源投入,带来的这些城市不可取代的优越性,最后谁来填补这些优越性呢?就是过去20年里,这些城市大量的新增人口,人到跑到这了,为什么人跑到这呢?谈房地产这个行业,去年在北大校园招聘我就特别受刺激,我说我们万科60多个城市,去年开始封闭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招聘的名额,少招,让这些城市回到万科所在的60多个二、三线城市,我们希望学生回家乡建设,响应城镇化的号召。几个学生给我说,毛总您这个建议很好,要不然您到我们家乡建设,你在北京盖有的都有了,你这资源让我享受享受,我觉得这非常具有代表性。

  什么叫行业的规律?这就是行业过去的规律,什么企业的经营之道多么伟大,什么企业有多大的战略眼光,要没有这样的机会哪里发展,哪里有企业的生存,今天这是什么情况呢?再往下是什么情况呢?再往下我们还面临人口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我们也同意,如果我们仍然就这50多个城市,我姑且当它是容器,人们就愿意到这50多个城市生活,这个状况不可能改变,什么这些城市大幅度上涨,根本就不要指望它有变化,国家这次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什么叫新型城镇化呢?刚才我还跟孙总说这个问题,现在是690多个城市,这些城市说来说去就是这50个城市有毛病,那630个城市怎么没人说说呢?那630个城市都没搞好,又去弄一堆新城市干什么呢?还说房地产有机遇,房地产有什么机遇呢?大量的开发区、好多新城镇建到那现在就是一片死城,这是机遇吗?显然不是机遇。

  我觉得新型城镇化最大的问题,就是事实上重新解决资源布局不均的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回到核心来还是解决过去这么年带来了资源不均、分配不均的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创造更多的,能够容纳更多新型城镇人口的问题,对现有城市,事实像北京这个城市,仍然面临它的城镇化,另外一个,城市群的建设,比如说西安这种城市具有辐射能力的城市群的建设,第三再产生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万科在干什么?万科就是一个企业,没有能力说万科怎么着中国就怎么着了,无非我们市场规模大了一点,能够干的事情就是看清这个规律,规律就是两个,一个是未来你只能越走越节能,越走越环保,越走越向资源节约型、再可利用型发展。

  第二个就是最近的项目,向服务运营商转型,并不是大家说的万科明天要搞商业,要搞养老,只要跟居住有关的,万科都会涉及,这就是我们未来的转型。谢谢大家!

  张学冬:谢谢毛总,毛总提到房地产转型要注意规律,跟陈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提到客观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在新型城镇化中要探索的道路还很多,韩老师是中国商业地产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专家,我想问一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中,中国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新的变化?而且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地产发展的出路和路径在哪里?

  韩建徽:非常荣幸今天作为一名商业界的人士,参加第五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新型城镇化这个命题提出来以后,社会上有很多的说法,就是我们商业地产的春天又到来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机遇更加扩大,我们要讨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们国家商业地产发展的这么一种状况,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去清醒的判断一下。

  第一点,去年、2012年9月份,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国内贸易“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里面,对全国应该说明确规定了十大商业区域。

  第二个,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新型城镇化和我们目前已经运行了20年左右时间的城镇化,一个衔接的关系问题,不是意味着从某一天某点某分开始就迈向新型城镇化的步伐了,它实际上跟过去走的道路是分不开的,全国商业地产的发展,局部过剩、资源安排不合理、盲目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新型城镇化下,新的机遇和积累的问题,这些关系如何实现有机的衔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第三个,要从理论体系中,对新型城镇化,包括未来新型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也要做一个基本的研究,比如说一提到城镇化,脑海里面总在想,城镇化到底有多少种类型,到底分布在一个什么样的区域,除了一个数量、数字的概念,从商业发展的情况看,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全国商业网点布局基本上处在东重西轻、南重北轻这样一个布局,在新型城镇化我们要创新,也要治病,把以往多年来积留下的问题解决了,过去我到了新疆的克拉玛依,这是一座石油城市,全国类似像这样以单一产业为支撑的城市也是一类,我们有钢铁城、陶瓷城等等,现在一谈城镇化都谈得比较泛。

  下一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商业网点、商业怎么发展,我想有两个方面,可能会机遇比较明显,大家关注一些,在其他方面会有一个间接的过程。

  第一毗邻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机遇比较明显,第二个远离特大城市,自身对周边、对区域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又有一定的产业支撑和消费能力,这样一些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机遇也会比较明显,其他的一些类型的城市和区域,可能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

  具体的我们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商,我们未来发展的形态,我想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关注,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点线面边,点就是以便民、利民服务为宗旨的商业网点,我们可能步行不要出5分钟、10分钟、15分钟就可以满足基本需要,这也是未来新型城镇化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配套要求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线就是作为一个城市,满足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体验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街道,所谓就是特色商业街。

  面的话,就是说具有比较强的辐射能力商业中心区,第四个就是在城市的郊区或者边缘区,以物流、专业市场,包括一些新兴的业态,比如说大型的奥特莱斯等,我们从四个方面应该给予关注,具体到商业地产的形态,这几年在国内发展的非常丰富,地上、地下、综合的非常多,包括和交通枢纽相结合的,在产品形态上,我想结合所在城镇的具体情况,我们来进行统一的评判。谢谢!

  张学冬:谢谢韩老师,韩老师提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商业地产有两种机会,一种是毗邻大城市,可以受到这个城市辐射的中小城市,第二个就是有一定产业的中小城市,自身有一定购买能力的城市,谢谢韩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建议。

  孙总的公司,上午做主题演讲的时候,他们公司进入多个行业、多个产业,涉及到文化产业等等,我想问一下孙总,这也是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你面临了哪些困难和问题,你是如何回避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

  孙茵:谢谢!

  我们在城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其实比较典型的是在大城市的新区和郊区,进行新区和郊区综合性的开发,这些区域首先面临农村人口的整体搬迁、安置,接下来,做新区开发和做老城区开发有明显的区别,到了一个新城区的时候,其实应该是典型城镇化的过程,所有的内容都是全新的,首先一点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怎么样去聚集人气,把人留下来,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发展中面临这些问题,进行了产业转型,做一个新区的时候,首先要有产业的植入,一般一个新区,开发区的一些规划和招商是政府做的,但是我们进一些区的时候,也欢迎由我们进行产业园区的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产业园区的开发,当然我们也请了一支产业园区招商和运营团队进行招商和开发的。

  有了这样一个产业的基础,接下来就要做新区整体的配套,这样一个城市配套除了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之外,它配套中商业服务这项内容,和老城区又有很大的差别,老的城区一般的购物广场满足需求是没有问题的,到新城区还是人气的问题,我们被拼的要做很多体验式的商业,这样可以很好的聚集人气,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商业往体量化的发展是一个大的趋势,老城区其实也开始增加这方面的元素,我们把文商旅集群开发的业态开发出来,在郊区这种业态是能够生存,可以聚集人气和发展的。

  通过产业和商业综合配套以后,这个区域的居住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好聚集人气了,整个的配套居住就比较能聚集人气开发,客观的讲,通过居住的现金流和产业园区,包括文商旅综合的配套,有一部分持有的运营结合起来,这个区域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新型城镇化有很多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户籍人口、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个跟我们开发商确确实实关系不大,但是产业化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整个地产商进行产业的转型,由住宅地产向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综合发展,区域性的打造一个新型的片区,对推动城镇化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谢谢!

  张学冬:谢谢孙总!孙总结合他们做产业地产面临的困惑,以及通过自己实践的解决路径,给我们谈了一下他们这个企业体验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张老师是房地产研究方面的专家,他们做了很多关于国外、国内城镇化与房地产之间的研究,我想让张老师谈谈,结合他们这么多年的研究,谈一下国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较好的一个操作模式,以及在国内研究过程中,您发现哪些城市和企业做得比较好?

  张永岳:上世纪有一个预测是对的,上世纪推动世界发展的两大动力,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中国为代表的城镇化,这是一件事,另外一件事,就是90年代后期,碰到亚洲金融危机,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当时由国家提出了很多意见,以住宅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以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往后国家住建部出台了一些政策,大力发展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产业,不管后来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不可否认中国的城市化和房地产业,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这个中国不可能到全球第二经济体,中国的经济社会将是另外一种景象。

  那么,今天我们还要向前走,今天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加上产业也遇到了更多问题,然后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当一种生产方式、当一种产业形态,它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之前,它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今天中国城市化仍然要发挥作用,中国的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中仍然要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的城镇化过去有很大毛病,不均衡、城市病,带来很多经济社会的问题,包括环境的问题,房地产发展中也呈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转型,我是从这样一个角度理解中房协开这样一个会,实际上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房地产业转型中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我们的产业发展得更好,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这个产业对中国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里我简单的提几点,首先转型就意味着要和谐发展,从大系统角度来讲,现在是人、社会、自然,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房地产发展也应该以人为本,我们现在还有一个社会的制约,现在我们不要看两极分化,房地产的发展,这里也有一个保障协调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绝对不像前一轮房地产发展一样,前一轮房地产发展比较超前,如果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本身就搞得很差,新型城镇化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还有什么二产因地制宜,有了产业就有了盲目性,互动发展中,我们今天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业来说,我们要考虑的更加深入,我们对一、二、三产的动态要了解,我们要互相协调发展,我们房地产要考虑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就有机会,转型也转得好。

  比如说房地产融资渠道怎么打开,比如说房地产业怎么形成产业链,我们的产业化怎么推进,我们的房地产业管理需要成本,以及房地产业怎么使我们的产品性价比更加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林林总总,我想能不能和我们在以人为本的基础,能够和生态做到一个协调的发展,能够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国外的经验实际上,其中有一条就是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所以,中国现在大城市的引领作用,包括北京、上海,仍然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的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个培育,但是它有一个过程,中国要通过大城市带动城市群,然后再引领中小城镇,在这中间房地产业一定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中国经济走过目前的一些坎,能够使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得非常好,新型城镇化也发展得非常好。

  陈淮:老百姓买房子,就是因为他们想过好日子,老百姓想过好日子这个思想非常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产业带来了物质发展的基础,如果一定要说转型,我觉得解释为进化,而不是转来转去不知道方向,进化更好,进化就包括个体的进化,个体进化要适应环境,完善自己的功能,群体的进化要优胜劣汰,把优质的个体留下来。

  有一位领导人说,房地产业转型就是听政府的话,我不赞成这句话,过去很多年成功的企业,我觉得听政府的不多,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的话都是主观认识,客观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举一个例子,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丈母娘需求不是有房、有车,那时候丈母娘需求是有冰箱、彩电、洗衣机,后来政府说,家电业泡沫得转型,以后谁想生产家电必须部一级部门发牌照才可以生产,后来发现政府定点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活下来,我再说一遍,政府不给报户口的黑孩子,现在都成了世界级的家电企业,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的家电大国,这就叫市场。

  当时的领导人都说咱们引进录像机的时候,绝不分散生产,结果这厂还没建成,录像机被淘汰了,现在碟机都快淘汰了,这就是技术进步,我看我们还是转型进化适应环境才最重要,别以为人的主观设想能代替取代客观规律,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张学冬:毛总,您对陈老师的观点是怎么看的?

  毛大庆:我非常赞同陈老师的观点,我再讲一个适应环境的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问题,其实时间很快,再过多少年、5、6年,我们又会讨论另外一个转型,我们又会坐在这里谈转型,实际上在变化的过程中,无论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在默默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问题,它是扰动很多事情变化的因子,很多事情都存在大量的变数,回过头来还是说人的问题,就是10到15年人口结构迅速恶化的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所谓的限制和将我们面对的未来。

  我们今天谈的这个事情,如果不能有基本的观点,胡葆森有一句话,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可能才有意义,这个未来是什么?现在很多人在预测未来,中国怎么着了,改革怎么着了,这些事情不是我们今天可以谈得清楚的,但是有一个事情可以谈清楚,到了2028、203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出现4.4亿左右,今天在座的爱听不爱听、同意不同意,在座的人都将步入这个行列,这个事情跟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世界大事变化都没有关系,它就要出现,我们出现了一个高速人口增长的高峰,这个退出的高峰,将对人口的转移结构、产业结构都带来重大的影响,今天谈什么城市运营商、城市服务商,我们要怎么转型,如果今天我们谈的就是2、3年的转型,那是企业的转型,没有问题,比如说万科说进行大量社区商业的建设,这个没有问题,现在老百姓回到自住要求了,开发的校区越来越偏远,人家就要吃食堂,人家就要有诊所,你给他提供人家就高兴,你不给他提供他就不高兴,万科就要搞这个,这个不叫转型,可能算一点点进化和进步。

  真正的转型不是这些问题,真正的转型是10到15年以后,人一大把60多岁,15年以后变成4亿多60岁以上的人口,最近很多人拿日本研究这个事,日本1亿多人口,一半人都老了,也就是5000、6000人,现在日本小城市死亡的速度非常快,每天都有城市死掉,不是说没人了,日本这么高度城市化的一个国家,最后回到首都地区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口结构老了,这是非常基础的一个原因。

  如果我们是4、5亿老龄人口的时候,我们会出现什么转移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天谈的新型城镇化到那会还算数呢,我也不知道。我们永远坐到这,为了一个会谈转型,到时候恶梦醒来的时候,看到这个事又得转型了,站在未来客观分析规律,听谁的都没有用,听谁的指示,说指示的人都不见得能活到那一天,你听他给你指示,你这个行业怎么玩呢,上百年的事我们才叫规律,人口老龄化这个国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创新行业肯定会衰减,风险意识肯定会提高,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跟风险有关的事情,大量的人会围着看病,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做什么,城市运营商做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现在研究,因为十年转眼就到。

  我就陈老师说的转型,客观到底是什么,不是说今天拉动GDP就是客观,谢谢!

  张学冬:毛总谈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因子就是人,人口的变化对产业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

  毛大庆:你看这两年下大雨,你看看北川和汶川,一场大水又冲得乱七八糟,这是什么规律,大量的修改自然的地理地貌,这跟今天有没有关系,是不是要符合一点自然科学规律?

  张学冬:毛总越来越像一个哲学家了,时间也是控制在一个小时,陈老师给我们点题之后,我们就转型进行了探讨,最后还要回到转型上面,虽然毛总和陈老师对转型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还是要说一下新型城镇化中,房地产业需要注意的有哪些问题?

  孙茵:其实说到问题,一直有一个疑惑的问题,就是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其实我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国做,都只敢去大的城市,包括在大的城市周边的新区的开发,一去小城市就有很多的困惑和担心,新型城镇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又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城镇化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陈淮:需要注意的问题,我看其实首先要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活下来,活着才有机会,最近有一个新词是克隆,不管是万达还是万科,克隆别人的,克隆技术最大的缺陷,就是克隆的生物是不会进化的,它的遗传密码是没有变异的,它最大的问题,它永远是同一个遗传密码,不会适应不断的环境,提升生存能力,我觉得重要问题就是适应通胀、通缩的情况,适应政策左右摇摆,适应市场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活下去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毛大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无论什么领导说了什么,目前要为了什么干什么,我觉得这些事其实都不重要,若干次的经济波动,国家的调整政策,以及调整政策以后的修改政策,就是摇来摇去,那会我老说房地产业要靠天吃饭,郁亮也说这话,天外又有天,天外有国际大事、国际政治,弄来弄去,实际上我们都是大规律中的一个棋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微观上说,也就是做好企业的生存之道,让企业能够持续的发展,宏观上说,确实踏踏实实的沉下心来,研究中国是什么样的宏观发展、客观规律,哪怕你不能搞清楚全部,我们看清楚一个大致的选择,这对你企业都有好处。

  比如说,我们看看未来的人口会变成什么样,由此导致城市形态会有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之中,无论政策如何调整,最终还得适应这个大规律,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弄弄清楚,起码脑子不糊涂,别天天围绕一个事转型转型,微观上说把企业弄好就行。谢谢!

  韩建徽:曾经听一位农民企业家的朋友谈他对城市化的理解,他说城市化是什么呢?就是城里人下乡、乡下人进城,这句话比较朴素,但是又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在新型城镇化的命题出来以后,可能我们有一种取向,更多的关注农转非、户籍制度的问题,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我们新型城镇化关注人,这个关注人不是关注我,不是关注某一部分人,而应该是关注所有的人,包括城里人。

  另外,我有一点担心,实际上我们不缺城镇化,我们缺的是城镇的优化,在未来城镇化下一步大跃进的发展中,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倾向要避免,其次,就是全国千城一面,没有城市个性的情况也要避免,更为严重的就是说,打造出一座座新的鬼城也好、睡城也好,这种情况要避免,谢谢!

  张永岳:我作为一个学者,从学者的层面,从宏观上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把问题逐渐逐渐挖掘清楚、弄清楚,包括老龄化对城镇化、房地产业的影响,所以我同意应该宁静致远、高屋建瓴的研究。我认为要脚踏实地、精耕细作,新型城镇化中房地产业有两个棋可以下,在合理的城镇化布局中,寻找可以开发、投入,而且可以按照周期进行产出的亮点,其次就是大城市的开发。在转型过程中,我们的精耕细作相当重要,有精耕细作才可能使我们的产业得到更持续的健康发展,谢谢!

  张学冬:我们今天下午的第三场论坛从新型城镇化、房地产业的转型,谈到整个行业规律的出现,以及从转型谈到进化,谈到人口的老龄化,台上五位嘉宾以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对行业深入的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场非常有趣生动的,在新型城镇化房地产业转型思想的盛宴,最后再次感谢五位嘉宾,如果大家对台上五位嘉宾的很感兴趣,可以继续和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关键词:科学发展论坛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