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人士探讨集中供暖可行性

上海持续严寒,让“能否集中供暖”的话题继续发酵。近日,记者分头采访政府相关部门、能源企业、相关专家学者,听听他们的意见。

  上海持续严寒,让“能否集中供暖”的话题继续发酵。近日,记者分头采访政府相关部门、能源企业、相关专家学者,听听他们的意见。

  政府部门 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

  市发改委相关部门表示,目前上海还没有就集中供暖开展研究。如真要推广集中供暖,则需研究如何系统改造既有住宅,这就要求房管部门出台各类建筑的改造标准。

  同样,记者采访市经信委、市建交委等相关处室,他们均表示,集中供暖是一个大工程,非单个部门可以解释,目前各部门对集中供暖都还没有具体政策措施。

  建筑专家 既有建筑集中供暖不可行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强表示,从技术上讲,上海几乎没有实施既有建筑集中供热的可能性。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比大规模实施集中供暖改造更切实际。

  “集中供热需要有热源。”徐强说,在一些北方城市,城市规划之初便考虑了热力站设置。上海建筑密度很高,已经没有空间布设足以支持大规模集中供暖所需的热力站及相关管道铺设。集中供暖可以提高居民的舒适性,但上海极端寒冷气候持续时间较短,对集中供暖的需求并不如北方城市那般强烈。上海已有一些公共建筑采用了集中供暖技术,但通常居民家庭的用能时间一致性较差,采用集中供暖,反而会降低整个城市的能效水平。

  “上海冬冷夏热,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增强建筑保温隔热效果,来得更为实际。”徐强说,上海新的建筑设计标准已经提高了建筑节能的要求,要求兼顾门窗的气密性、墙体保温隔热等参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通过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并辅以一定的空调等取暖设备,居民抵御严寒应当不成问题。

  能源专家 成本高昂改造费用巨大

  上海市节能协会会长施明融表示,上海及以南地区,冬天天数总体不是很多,搞集中供暖利用率不会像北方那么高。如果集中供暖设备运转不充分,开开停停,或者每年冬季开不了几天,集中供暖的效果就难以显现,平摊下来的单位成本就比较高。如果投资成本由用户承担,这样的成本和使用价值,居民用户肯定不愿意。

  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于立军教授表示,上海搞集中供暖,改造上也有一定难度。加装集中供暖设备,首先需要拿出一定的平地场地,1000户左右的居民小区供暖,需要4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而上海大多数小区“寸土寸金”,连停车位都越来越难保证,更别说拿出很大一块场地建供暖设备。另外,需要铺设暖网,进小区、进居民楼、进房间,还需要布管网,楼板需要打洞。72家房客各有各的想法,意见是否能统一,改造费用谁来出,都是现实难题。

  能源企业 不如花钱补贴居民供暖

  上海海立集团副总经理李黎表示,如果费用100%由市民承担,那么集中供暖就比现在任何一种采暖方式都来得贵。此外城市还需要铺设采暖管道,上海高层住宅小区远超过北方城市,铺设难度非常高。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比如中远两湾城,再粗的管道铺进来,分到高层的家家户户,很难分得过来。李黎认为,考虑上海季节没有北方分明,政府投入巨资补贴集中供暖,不如花钱补贴给居民使用空调、地暖。他介绍,虽然空调制热效果普遍不如制冷,但近年来空调效率不断提升,新品制热明显改善。住宅面积特别大的家庭可以选择中央空调、地暖等产品。

  上海东智屏节能公司是沪上知名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技术总监蔡人燕表示,从技术角度分析,若上海采取集中供暖,应当参考欧美国家,选择使用天然气。蔡人燕认为,使用天然气集中供暖,将是能耗、环保、效率多方面考虑下的恰当选择。然而天然气供暖势必使得居民使用费用较高,城市天然气供需也会比较紧张,但今后西气东输、东海油气田等项目加速推进后,使用成本问题将逐步缓解。

  经济学家 如何看待公共服务均等化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则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他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日益成为探讨热点。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差异性很大,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如果完全一刀切,也不公平。如果都由各地自行决策,各搞各的,也会存在各地居民享受的权益差异很大的问题。

  陈宪建议,基本的公共服务,可由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统一决策,而在具体的实践上,应该设计一套系数,科学决策不同地区的实施细则。就供暖为例,可设计一个温度系数,以北方最冷的地区为参考值1,没那么冷的地区相应地换算为0.8、0.6,然后给予不同分级的财政补贴,补到居民手中。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开暖气空调。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