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年内拆除市中心最大棚户区
(记者 张建群)旧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今年,本市的旧区改造速度会比去年明显加快。作为重点推进区域,今年以来,虹口区旧区改造的势头之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今天上午,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建平做客新华社长三角新闻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新闻晚报、东方网联合主办的“2012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时表示,如果进展顺利,预期两年内,虹镇老街的危棚简屋问题将彻底解决,这片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将成为历史。
【旧区改造】
“群众通过违建改善居住,我们很内疚”
为什么要选择旧区改造这块 “硬骨头”来啃呢?孙建平介绍,虹口区是上海危棚简屋最集中、旧改任务最重的老城区之一。目前,全区仍有152万平方米成片二级以下旧里、约62000多户居民居住条件非常恶劣。群众盼旧改、搬新家的愿望十分强烈。 “当看到一些群众通过违法搭建方式来改善居住条件时,我们更是内疚和自责,旧改必须加快。”
虹口区的人均土地资源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需的全部空间,都要通过旧改征收来获得。旧改一旦滞后,不仅拖累民生,也成为转型发展的掣肘。
对虹口区而言,旧区改造就是第一民生。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将成虹口区发展的最大制约,解决好了就会成为实现虹口区新崛起的最大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我们选择了旧改这 ‘硬骨头’,而是旧改选择了我们。”现实中,受房源、资金、政策、法律等多种因素影响,旧改推进困难重重。尽管如此,虹口区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五年内完成或超额完成25000户的旧改任务,再难也必须完成,今年必须确保完成5000户。
今年前4个多月,解决了250多户 “钉子户”,主要在虹镇老街区域。孙建平坦陈“现在是最困难的时期”,假如按常规思路,这一目标很难实现。为了助力旧改,组织部门还开设 “绿色通道”,旧改需要什么干部,就调派什么干部。把旧改征收工作当作培养干部、锤炼干部的舞台。虹口区有8个街道,旧改主要集中在嘉兴、提篮、川北三个街道,一些不直接承担旧改任务的街道和部门,主动提出以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模式,支援这三个旧改任务最重的街道。
虹镇老街、北外滩的几个重点地块有无推进时间表?孙建平回答,虹镇老街区域已核发拆迁许可证的2、 3、 9、 10号瑞虹地块去年余留的919户中,已拔点198户,完成余留量的21.5%。计划年内3号、 9号地块完成拔点交地。虹镇老街1号地块已启动,公房部分第一轮征询达98.36%。计划年内1号、7号地块完成第二轮征询。北外滩地区新建路隧道扩大动迁地块拔点2户后交地。计划年内12号线国客中心站完成拔点交地。 《虹口区房屋征收和补偿方案》 5月份确定, 6月份开始征求意见,争取8月份正式启动各地块的第二轮征询。
“直筒裤式”拆迁打消居民疑虑
旧区改造当中,有的老百姓不愿签约。孙建平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因为老百姓房屋的共有产权的属性,在面对旧改的巨额补偿下,他们家庭成员在资产分割、利益分割、利益协调上,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最后无法签约。 “我们就派出人民调解员,把‘老娘舅’送到他们家里去。 ”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年来旧改过程中存在所谓“喇叭裤”的不良现象,就是越往后越吵得凶,拿的也越多。 “因此有一部分人利用对旧改新政的曲解、误解,然后与政府博弈,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诉求。对此,我们采取法律援助的方式,法律工作者到这些居民身边,告诉他们,应当主张自己的哪些权利,让他们回到一个理性诉求的渠道。 ”同时,推行阳光动迁,全过程公开到底,用“直筒裤式”拆迁打消居民疑虑。
“此外,面对有一部分居民对旧改新政不了解,主要是通过志愿者进行宣传,区里面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都做了志愿者,这个星期都将会到现场到居民家庭,去宣讲旧改新政。 ”
嘉兴街道一号地块,在对800多户居民做征询的时候,虹口区没有采用由动迁公司负责的方式,而是由60名社区社工去征询相关的意见,效果很好“第一轮征询,原定10天时间,最后只花了2天半就完成了98.5%的支持率。1号地块私房部分700多户,原定10天时间,仅花了15个小时完成了98.7%。现在的7号地块有1300户,两天时间已超过90%。 ”孙建平特别提到优秀人民调解员梁惠英的工作法,“满怀深情做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以心换心,老百姓才能真心支持你,才能听得进你的话,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
“最牛”违建户被拆后写来感谢信
“违法建筑的整治、违法经营的整治、违法出租的整治,成为整个旧区改造推进的前提基础,是旧改的三个前哨站。 ”近一段时间,随着“最高”违法建筑、“最牛”违法建筑被一一拆除后,受到居民称赞。
去年12月20日整治的7层楼违法建筑已成为“最牛违建”。原本两层的私房在没有办理建房手续的情况下,竟被户主加盖到7层。建筑面积约为420平方米。 “两年多的违法建筑因为没及时拆除,成了一个标志,只要拆不了,就不断昭示政府的无能和疏于管理,所以我们采取措施,制定方案,认真实施,花了较大的代价才把事情妥善处理好。 ”在违法部分全部拆除后,被拆户居然给区委领导写了两份信,对于他们违法建筑影响干扰城市的环境给予道歉,并对在拆除过程当中对他们的关心、帮助、照顾表示感谢。“这让我们也备受感动。”
物华路一位在29楼的业主擅自将公共通道封闭搭建阳光房,破坏房屋结构,危害了高层小区的公共居住安全。接到群众举报后,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到现场,并多次上门做工作,但业主拒绝自行拆除。执法部门在完成前期执法程序的基础上,多部门联动联勤,这一被称为“最高违法建筑”终于被拆除。
对于拆违的力度是否还会继续下去,孙建平表示,虹口区在拆除违法建筑工作方面不会削弱,只会加强。同时,始终保持新增违法建筑“即搭即拆”的高压态势,确保实现“遏制存量、杜绝增量”的目标。虹口区今年计划拆除存量违法建筑4万平方米。截至3月底,全区共拆除违法建筑合计17277平方米,在建、新建违法建筑4824平方米,存量违法建筑12453平方米。
记者手记
“拆”心结
拆违,人们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冷漠甚至粗暴,其实也能“拆”出理解甚至温情。
违建和拆违,一直被视为 “猫和老鼠”关系。在虹口区邢家桥北路有幢私房,原本两层,后被违法加盖到七层。周边群众强烈不满,有关部门几次拆违都未成功。去年底,这被称为“最牛”违建的人家不再“抗争到底”。终于,七层楼被恢复到了两层楼。原有的面积眼睁睁被“削”去,“损失”很大。出人意料的是,被拆户此后还给区里写来两封感谢信,并表达了歉意。
拆违前,进行了大量的“说法”和“说理”工作,进行细致摸底调查以及充分论证评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如虹口区委书记孙建平一再表达的:“当我们看到群众不惜用违法建筑的方式,自行改善居住状况,深感内疚。 ”这也更加坚定了“虹口大规模旧区改造,刻不容缓,加快旧区改造,尽快地改变老百姓的居住生活。 ”
在旧改推进中,一些居民也有心结,有的不愿意签约。于是,运用人民调解的方式把“老娘舅”送到居民家里,或通过司法援助的形式,让法律工作者来到群众身边。对于不少居民存在的对新政的陌生和误解,一批批干部担任志愿者,到居民家中讲解旧改新政,认真倾听,沟通理解,打开纠结。
只有足够的诚意,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旅游观光】
“一滴水”观光平台将向游客开放
“上海发展,100年看外滩,20年看陆家嘴,看外滩和陆家嘴最好的看台就在北外滩。 ”北外滩位于虹口区南部滨江,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与外滩、陆家嘴构成“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