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集团:价值观驱动
对于技术,张跃本人也非常喜欢钻研。也有离开的远大人在论坛上称,张跃本人跟本不懂技术。他则自信的回应,人的潜能很大,只要全身心、高密度、集中的投入,就能在某一个短时间内聚集一种情绪,产生一种创造力。远大工程师说,由于张跃非科班出身,思维天马行空,往往能跳出固定思维,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往往也增加了工程师的难度。
很多事,他也认死理,对于管理公司,他信奉制度文化,导致远大制度文件多。按他秘书的话,文件没有规定的事都不知道怎么做。张跃还亲自编很多公司的文件、技术方面的规范。而且他习惯手写,经常写很多页纸,密密麻麻的小字。他还认为电脑可能导致人懒于思考,在2010年,还真的一次性收掉三分之二的办公电脑,为的推动员工思考力、创造力建设。
这种较真还表现于,他对于喜欢的东西会全身心的投入。采访时,空品公司副总经理彭继拿出了一张二十几稿的室内空气质量检表,上面被张画得密密麻麻。“他想得很细致,考虑周到。”在远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跟张总讨论技术问题。张跃也常常会带领工程师们工作到深夜,一起研究。据说,小时候学画画,他每天唯一想到的事就是画画。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张跃刚愎自用和故步自封。他是善于学习的,而且他的学习力和执行力超强。
事实上,远大集团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善于向优秀企业学习,张跃向华为学国际化,与万科王石也探讨过“不行贿”、也认可马云的构建新商业文明理念。在胡灿明办公桌上,看到一本被张批阅一过的一篇杂志文章,张指示把文章复印传阅下去让员工学习。
近年来,张跃活跃于各种论坛,他很愿意分享他的环保理念,他很少谈具体的企业策略和产品,更多谈他的理念。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张跃很有气场,他能把周围的人调动起来。很愿意去传播他的思想,他是有理想有信仰并且采取行动的人。虽然他的“可建”面临着商业化的障碍,但他积极地用自己的行为去推动这件事,“世界需要这种人”。更需要社会环境土壤和市场土壤。
让张跃做出这种改变的是几年前,他看了美国人艾伦·杜宁的著作《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对他影响很大。他非常认同杜宁的观点,人们必须改变生活方式,理性地控制创造财富的力量,创造一个量入为出的社会。在这本书中,杜宁论证了现代炫耀性消费让位于一个对消费有较低期望时代的可能性。
他开始身体力行,之前为他增分的私人飞机,现在已经很少开了,而且已经从卖掉了5架。因为他知道,一棵树平均一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他的私人飞机从长沙到北京往返3000公里排出的二氧化碳,相当于8棵大树生长60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鉴于张跃的表现,今年5月,张跃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企业远见”奖。“地球卫士奖”创立于2004年,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2005年开始颁发“地球卫士奖”。
他办企业已经超越了赚钱的目的。他说,最初自己跟多数人一样,创业初期源于简单的经济动力和乐趣。但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有钱可以肆无忌惮消费、享受物资,慢慢就会发现当你什么都有的时候,会丧失很多乐趣。必须跨越这一步。现在的远大集团是一家以独创技术为理念、以保护生命为信条的企业,远大所有产品和服务,从本质上优化着人类生活和地球环境。
张跃提出通过远大的空调和可持续建筑减少15%的排放,而目前1%即减排3亿吨还没有达到。张跃需要更快和更大的规模化发展。尤其是上海世博会给张跃本人带来巨大的影响,他也认识到是要实现理想达成目标,必借力资本市场。
张跃的“三不政策”也开始改变,多元化已经在路上,远大上市工作也已启动。这些决择是张跃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