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集团:价值观驱动
如果说从做非电空调延伸到能源管理是服务链条拉长,那么远大做空气净品也是顺势而为。
在远大一份《张跃生活与事业的小故事》的资料上,记者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多年以来张跃一直有个习惯,只要在长沙每晚必回家陪父母用餐。以前,他的家里总是夏天热,冬天冷,原因不是远大的空调不好,而是母亲不准开空调,因为空调一开她就感冒。这件事一直是张跃的心病,直到有一天美国汉斯公司的总工程师莱芮先生告诉他:医学发现,所有风机盘管出风口测出的细菌,比进风口的细菌要多许多。
张跃这才明白,原来风机盘管是滋生细菌的温床。叫工人来洗家里的风机盘管,但清洗得十分费劲,干脆拆开,里面肮脏不堪,甚至还有个鼠窝和几只幼鼠。第二天,他就召集高管开会,提出公司必须开发一种能轻易拆洗的风机盘管。
等到真正动手开发这种产品时,追求完美的张跃和工程师们已不满足于“可拆洗”要求,而是在风机盘管里装了一种能杀灭细菌并过滤比细胞还小的灰尘的过滤装置——静电除尘器。至此,远大空调室内机和空气净化系列产品应运而生。随之诞生的还有远大一个新的口号“我们保护生命”。
远大再次获得创造了企业独特的领先优势:空气污染已经很严重,继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污染和19世纪石油和汽车工业带来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自20世经中叶至今还在继续的第三代污染。世界卫生组织把室内空气污染列为18类致癌物质之首。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伤害超过室外5倍。
在远大城采访时,远大空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继用远大“生命手机”测试了他办公室与室外空气的质量。测试显示,装有远大空气净化装置的办公室空气要优于室外好多倍。在远大做这些产品之前,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传统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室内污染,比如开窗通风、空气过滤、空气消费和物理吸附等。但是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都不尽完美,有弊端。比如,吸附剂达到饱和就不再吸附,如不及时更换还有再次释放的可能。而实际应用中,理想的新风系统应具有极好的除尘效果、更低的运行能耗、极高的杀菌效率。
远大把应用在电厂等领域的静电除尘技术应用到室内,2005年,远大生产了装有静电除尘器的空调室内机;2006年,生产了全球第一台静电除尘、缺氧监测空气净化机;2007年,全球第一台智能化热回收新风机;2010年,全球第一台具备空气品质检测功能的手机。彭继说,远大已经在空品净化方面形成了一些专利,产品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有人指出,远大在空品净化产品方面沿用了非电空调的套路,做集成商。远大在集成创新方面很有经验,在制造工艺方面也积累了经验,远大只做研发和掌控关键工序。彭继表示,在空品净化产品方面会逐渐走OEM道路。
张跃同样希望能把这些经验复制到可持续建筑产品身上。至此,远大集团完成了非电空调、空气品质、可持续建筑、能源利用四大板块的布局。
三 阳光营销杜绝商业贿赂
产品无论多好,只有销售出去才有利润。张跃笃信:只要生产独创的、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肯定就会盈利。他分析,独创的产品价格由自己决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才卖得出去,这两条是企业基本的生存之道。
远大的产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价格比较贵,但胡灿明认为贵有贵的道理,客户是物有所值,远大只赚取良性利润。如果说远大的成功是产品的成功,那么产品的成功则源于张跃的智商,智商最终反映在张跃的选择和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但远大成功的道路只是属于远大的窄门。
多少年以来,远大专注在非电空调上面。在销售环节上,他一直坚持“七不一没有”(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的道德底线。这似乎与中国商业的大环境格格不入。在业界眼里,企图将高调的道德理念加诸企业甚至企业的外部各利益方,让张跃颇似与风车作战的唐·吉诃德。他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得自己的公司更洁净,在利润与道德底线之间,他选择了坚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