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徐林:更好发挥城市化战略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11月9日下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清华大学共同指导、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英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Stephen Ellison先生等重要嘉宾出席。论坛由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主持。
本次论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旨在释读会议对中国城镇化工作的战略安排,探讨城镇化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吸引了400多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以及多个省市地区从事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政府部门的代表参会。
会议上,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会议实录:
徐林:非常荣幸、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的活动。
今天我首先要说个抱歉,我没有像辜胜阻先生、王一鸣主任做了完整的PPT给大家做介绍,我结合十九大报告的学习谈一个观点,我只谈一个体会,所以我的题目是城镇化战略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几个新的战略,其中有两个特别突出的要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但是十九大报告通篇没有提要试试城镇化战略,所以有人就问我,因为我是搞城市的,是不是未来中国城镇化战略不重要了呢?就不要实施呢?因为很多人都知道,201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个规划的规划期是到2020年,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疑问。我说不是,城镇化战略不仅要实施,而且城镇化战略还要实施好。特别是要发挥好城镇化战略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我们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我们国家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当前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是57.4%,按照我们的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到2030年的时候,会达到70%左右。
现在有的学者我看到他们写的文章,说中国已经出现了逆城镇化的现象,我是不赞同这样的提法。为什么不赞同呢?因为城镇化的力量或者是城镇化推动的力量是由城乡差距决定的。我们的城乡差距现在到底有多大呢?如果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来衡量是2.7:1,如果用城乡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的差距来衡量,这个差距有可能更大。关键是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现在大到什么程度呢?4.1:1。这种差距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必须发生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这样才能够缩小这样的差距,所以我说我们现在还处于城镇化相对比较快的转型期。
第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城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的发言都特别提到了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记得在中国编制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当时我们第一次国家发改委那个时候叫国家计委提出来要中国要实施城镇化战略,当时我们第一次编制了城镇化的规划,我记得当时负责分管我们司的国家计委的副主任汪洋同志现在已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了,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现在记得很清楚,他说抓住了城镇化就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这句话我觉得到现在依然是有道理的。
我们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我们必须要减少农业的就业人口,因为中国的农业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人均水平是比较低的,要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的资源的水平。但是我们现在农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员的比例还高达27.7%,如果我们去看那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占整个从业人口的比重都是在10%以下。所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水平。
从农民的收入来看,我们现在农民的收入虽然和城镇居民的收入还有接近三倍这样的差距,但是别忘了,你去看农民的收入来源,农民收入的结构,6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非农产业,来源于所谓的工资性(音)的收入。所以未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根本的收入还进一步扩大我们非农产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数量,只有这样的话,农民的收入能真正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扩大增收的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城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城镇化对农民提高收入,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的发展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十九大报告虽然没有直接说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但是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协同互助的作用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一个含义非常深刻,要求非常高的一个任务和举措。通过这样一种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完善,要为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一个根本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保障。这是我要谈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那么重要。
当然乡村振兴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限于经济,还包括文化、文明等各个方面。恰恰是城镇化使得大量的农民进了城,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他们对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的接受程度,受到城市文明的洗染核辐射,这对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和提高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也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我想讲讲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有什么关系。这次十九大报告把城镇化的两句最关键的话是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里头说的,这和过去的表达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句话就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刚才王一鸣主任的介绍有几张图,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现在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异地转移的大概有2.7亿人左右。这些人都是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去就业、居住的。如果我们可以使集中的越来越多的人尽快可以市民化的话,他可以相对固定这些人的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而这种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经济空间分布会变得更加协调,当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分布在空间上变得更加协调的时候,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要追寻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所以加快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别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
第二点,在这一部分提出了要以城市群为主题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我们知道刚才王一鸣主任PPT里面有几张图,其中有一张图勾勒了我们国家大概19个城市群的空间分布,这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来的一张图。
19个城市群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包含了257个城市,占全国城市总量达到40%左右。但是这19个城市群的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达到了7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部GDP的比重达到了81.7%。所以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我们在城市群地区能够有效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这样一个格局的话,对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起了一个非常主要的一个支撑的地位,那是非常有利的。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们国家常住人口在这个城市群地区分布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过去十年里头,实际上提高了接近10%,所以我们预计中国未来的人口可能会有80%以上会分布在目前在确定的19个城市群的地区。所以我们只要把城市群内部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好了,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就基本上有着落了。所以站在这样两个分析的基础上,所以我认为十九大报告虽然没有提出要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但是十九大报告在涉及到城市化的几个关键的表述上恰恰加重了城镇化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城镇化战略在未来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一点都不会减轻,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