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 新规划 2016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

提要:“2016清华同衡第四届学术周”活动于5月9日-13日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学术周以“新视野-新规划:管理与实施下的城市规划”为主题,齐聚院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开展一年一度的学术研讨活动。活动集合“家国天下”共同理想及专业认同的热点话题,共同搭建美好人居建设平台,促进我国人居环境产业的发展。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袁昕

主题:面向未来 规划行业的供给侧变革

    袁昕: 下午的论坛因为主要是站在规划院的视角去谈规划的事,所以,我想还是把它回到我们作为研究院,作为一个规划院的这样一个行业的参与者角度看看我们所面临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或者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
    其实这些话题,无论是上午的各位领导,还是下午刚才各位嘉宾讲到的多多少少已经有所涉及。
    气候变化,这是这些年大家一直提的一个词,但是今天我讲的气候变化并不是国际政治上所探讨的巴黎气候会议等等所说的气候变化,而是我们这个行业里头大家所谈到的。
    冬天,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一个转型期。政府的投入开始有所减少,房地产行业也进入到一个下行的空间里头。所以,大家在近几年普遍的感觉到规划市场,或者说规划设计市场开始萎缩,竞争加剧。于是,我们这些年来以往不会碰到的很多事情可能这些年都会碰到,一个是招投标,可能有的设计单位会以一半的价格去抢这样的一个业务。政府不做了,低价竞标这样的项目可能真的被一半的价格在实施。
    建筑设计市场其实也如此,以往可能是一个几十块钱一平米的价,现在可能十几块钱,甚至可能不到十块钱就有设计机构来承接了。那么,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到时候造成的是物价不停在涨,但规划行业员工的收入还是在下降。各个企业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人员流失的情况,很多人开始觉得设计咨询行业是不是已经真的进入了冬天了。
    纵观各国城市化的进程,有研究表明,当城市化发展水平达到它的饱和值的时候,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它的一个发展的极限,并且以此为分界点,在这之前城市化的速度不断的上升,加速,在这之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会逐渐的下降。
    那么,中国在2011年我们内地地区城市化率达到50%。当然,在这个时候我们其实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是半城市化的状态。但是,中国城市化的饱和率应该说也不是100%。所以,如果以75%,80%这样的一个假设城市化率的这样一个发展的极限,那么,大体上在2011年前后应该说中国也达到了这样的一个城市化发展速度的阶段。
    所以,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冬天并不是没有预警,这确确实实是一次行业里的气候变化。
    在这张图上有一条红线,大家猜猜这条红线是什么?就是我们清华同衡自2000年以来变成一个企业化去运作的时候这些年我们的产值,或者我们这个企业的发展这样的一条曲线。我以2011年这个点对照的这个时间,这个时间轴并没有精确的吻合,但是看到一个现象,我们这个企业的存在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还是有高度的吻合。所以,值得大家去思考的,接下来我们这条曲线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去走?是根据城市化速度的曲线往下走,还是我们努力争取跟着城镇化发展水平这条曲线有一个持续的发展。这可能是我们作为院长,作为规划同行大家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实际上这几年虽然从表面上看有点下降,但是因为我们在最近这几年有一些部门已经孵化成了一个独立的企业,从统计的口径上来讲,这些部门新的对接、增长并没有统计在我们这样一个新的业务里头。
    所以,从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你能够了解到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将会逐渐趋缓,无论政府投资力度,还是开发的强度,还是开发的速度,将来会持续放缓,这就是一个发展的规律性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回答刚才那个话题,大家还会认为我们面临的只是一个行业的冬天吗?大家会觉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我的个人感觉来讲,它就是我们所要接受这样的一个行业发展的新的常态。那么,纵观这些走在我们前面的发达国家,看看在那些国家我们的同行,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这个行业的愿景。
    当然,我所说的这个冬天可能对于某些企业来讲会更困难一点,特别是以刚才说的价格或者更低的价格去抢占市场的这样一些企业,对他们可能会更为严酷一些。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精力去储蓄,没有更长的时间来去适应我们新的常态。我们把它称之为“累死自己,饿死同行”,这样实际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但是,现在好像在我们的内部,相对规划圈似乎还好一些,建筑行业或者是旅游规划的市场,还是某些的规划市场可能这种竞争变得已经不那么健康了。
    所以,站在行业比较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只是一个画图的公司,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个行业是不可能再欣欣向荣的。所以,我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这样的一种情况。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后,规划行业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才得到一点长足的发展,规划行业我们现在还不能站在产业结构调整这样一个大思路上来说规划行业是产能过剩。
    前些天我们跟山西省住建厅李厅长交流的时候还听到,当地有很多地市连一个注册规划师还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城乡建设发展其实还是非常需要规划行业做更多的支撑。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就是行业还没有真正的有更长远的发展的时候怎么去摆脱冬天,而且雪上加霜的是传统的规划行业,或者传统的规划设计机构还将面临着互联网时代这种破坏性所能够带来的颠覆。现在对未来的出租车系统有强烈的冲突,未来的出租车系统在政府的庇护下可能时间并不会太长,如果真的把它放在一个市场角度,可能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那么,在刚才我提到的低价竞标的项目,我想技术含量大家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项目的传播质量,这种团队的技术配置或许很快就会被像Alpha  Go这样的人工智能所替代。因此,在这个时候规划行业,或者说规划院到了思考供给侧变革的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去做,而是我们必须要去做,今年我们清华同衡把学术周定义为“新视野·新规划”,也正是有了这方面思考来迎合这种变革的需要。
    规划院是不是真的就没有春天呢?我觉得完全不是,相对其他行业的设计机构来讲,审视一下我们在中国城乡建设发展轰轰烈烈这样30年的过程当中,应该说规划团队受到了一个很好的锤炼。无论是我们在对空间的这样一些技术的分析能力,还是我们对社会经济等等其他方面的广泛的关注,其实这都是我们非常具有优势的。只是这种优势就像刚才沈院长所谈的,可能我们更多在圈子内部来去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这些优势实际上并不被其他的这些人所崇拜。
    几年前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找我合作,当时他们在一个城市做发展战略,我想律师事务所不是打官司吗?为什么能给城市做发展战略呢?接触起来一聊很简单,这家律师事务所在这之前刚刚做过一个比较大的资产并购的案子。那么,在资产并购的时候他要对这个产业要摸的非常清晰。所以,他通过这样的一个案子的处理把全球这个产业梳理了一遍。而这个城市刚好想把这个产业当做它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去发展。所以,它也想通过这家律师事务所能够去了解这个产业,并且通过律师事务所在这个过程当中跟这个产业里头的企业建立起一些资源对接,进而把这些企业寻找到合适的引入到这个城市里头来。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使得律师事务所可以华丽的转身来去做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从我们来讲,原来只是基于画图的,或者基于空间的这样一个规划,必须要把它放得更宏观、更长远一些。一定要把它放到城乡发展这样一个产业链条里头来去看自己的价值。这里头就可以体现出我们规划行业更高的这样的一个附加值。
    近些年来我们也看到,很多设计机构开始加入到EPC的行业里头,当然各有各的选择。那么,跟金融的捆绑等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融入到产业链中的某种方式。当然,如何能够保证规划设计行业第三方的公平、公正,而不是与金融的这些利益所捆绑,也是我们站在规划行业所考虑的问题。所以,从规划角度来讲,加入EPC没有问题,但是规划用什么方式融入到产业链里头,在空间链、供需链、企业链、价值链之间寻找到自己合适位置的问题,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事情。
    另一点,城镇化率达到50%的时候也是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积累的时候,进而可能达到激化甚至失衡的状态。那么,集中表现在这种公平和效率的失衡,即以公平为导向的社会活动和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量的这样的社会矛盾开始出现,甚至包括一些大型的政府项目,PX等等这样的项目,到底是以经济优先,还是说环境优先,还是说与其他的市民诉求相关联的时候开始出现。
    所以,以往我们更多的关注于城乡建设,而如今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视角去关注城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回到根源上是关注人的问题。那么,上午石楠秘书长也说到刚刚从美国回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当中重要的一个成员去参与联合国人居议程的讨论工作,由此我们也看到城市规划其实不仅仅只是一张空间蓝图的问题。石秘书长所说的这张图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蓝图,可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这里头从联合国来讲,它的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里头,有很多是原来我们在城市规划里头忽略的,但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矛盾开始激化的时间的时候,可能恰恰是我们可以发挥我们作用的这样一个很好的时机。那么,以人为核心,在这里头应该有一个更突出的体现。
    前两年日本建筑师坂茂获得普利斯特奖,给难民做廉价住宅,廉价设计的这样一个建筑师能够拿到这样一个奖项,但是在我们这儿你要说做了一个集贸市场,可能没有人去关注。所以,显然这个价值观需要去调整,这给我们一个新的空间和新的机会。
    另外一个新的视野,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现在,也要更关注未来,规划其实一直在关注未来,但是我们关注的未来可能还远远不够长远。人类在3000年前发现煤,2000年前开始发现石油。真正人类社会进入到比较快速的成长和发展时期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的空间也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记得小时候看了一本书,我记不清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那是他在1865年的时候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当时刚刚有发电机,电视、汽车都没有,但是他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人类登月的前景。与此同时,我看了另外一本书,一本科普读物就是美国《阿拉伯计划》,详细的介绍美国宇航局如何去实现航空11号登月的整个系统。那是在凡尔纳写的《从地球到月球》之后的100年,人类真的实现了登月。
    那么,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一段时间里头,我们身边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发明和技术创新。这些创新在之前的发明和创新在今天,我们已经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现在身边还不断的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黑科技”,这些“黑科技”将来会影响我们的城市,影响我们的生活吗?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些,我觉得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事情还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可能每周都会有一天,半天能够与家人一起吃顿饭,甚至有些设计师已经开始去探讨我们的这个住宅已经取消厨房,因为我们大家都没有时间在家里做饭。大家把住宅变成了一个很小的操作空间。接下来这些新技术会不会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让我们重新回归家庭,自动化的交通工具会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等等。
    我觉得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自己可能都还没有足够完整的一个知识体系去消化,去吸收。当然,这些我们没有,那么,供给和需求之间到底应该做什么?一些小企业可能更愿意,或者他的思维逻辑是如何把自己善于做的东西拿出来推销出去。但是,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类似像当年的苹果,它一定会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去引领消费者潮流。那么,对规划行业的参与者来讲,我们以往只是说去卖我们的规划,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通过我们自身来技术上的创新、变革,引领中国设计的发展和规划设计人员和规划师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正如刚才沈院长,包括王院长,吴教授都提到。那么,再往前一步做高质量的规划,去打破我们的规划圈子,在制度化、体制上再往前做一些探讨,不仅仅只是做空间规划,而且要去做公共政策,去参与公共管理,这可能是我们规划行业做供需改革的过程当中可以往前进一步延伸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一点,我想我们的规划行业就能够有一个更长远的发展,那条曲线就不会往下一直延续下去。
    怎么做到那样一点,首先我们行业还是要不断的学习自强不息,不断的去突破。另外,行业体系之外必须要精诚团结,一个三鹿可以毁调中国的乳制品行业,规划圈,或者泛规划圈,刚刚谈到圈子的问题,我们把它放到泛规划圈,或者大规划圈的概念,还需要有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合作。在这儿我们也不能做竞价排名的事情,还是要有一个社会公立的、第三方的、科学的来去辅助政府,来去做决策,来去引导我们公众,参与城乡建设。
    最后,我觉得清华的校训不仅仅只有前两句还有后两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是我们作为规划从业者更长远,或者更高远的目标,就是你要有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就是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我们也非常希望通过我们的自立自强,能够逐渐取得政府对规划行业,对规划从业人员的尊重,而不是以往的嗟来之食,跟你探讨一些城市发展的问题。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规划行业能够看到,或者我们期待的春天的到来!最后,还是回到我们人居集团组建时候的愿景,用远见践行人居理想。

新浪地产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