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 新规划 2016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富海
主题:规划的存在感
王富海:同衡能每年搞这么一个学术周,就像我们在“过年”一样,大家为过这个年做了很多准备,很辛苦,但是过年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我很高兴,去年没有来,今年终于有机会一起来“过年”。
主题上,我用的词叫“存在感”,没有用“存在价值”。价值是可以度量的,度量肯定需要精确,需要很严肃的去做这个事情。跟今天上午尹老师所说一样,我也是做了30年的规划,非常的严肃。30年之后我就发现这个规划根本就不是一件严肃的事。也就是不能太较真,为什么?曾经做深圳规划,我们非常认真、严肃,也得到了一个称号叫“做按照规划建设起来的深圳”。但是实际上当统计数据出来,就发现深圳总的建筑面积当中有一半是来自于违法建设,也就是那些自下而上的建设。
再来看这个城市,它现在是创新的,也是包容的,更是多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深圳呢?我就在想如果当时真正按照我们规划所打造的有秩序的深圳来的话,深圳绝对没有今天。如果做一个对照的话,比如像珠海,但这绝对不确切,因为珠海本身也是很有活力。但另一方面他确实在经济和各个方面应该说更单元化一点。自发这一块给深圳提供了刚才讲到的这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子?我们反思一下。其实上午尹稚老师讲到规划价值观,我们规划的价值观确确实实是美学,是功能,是比例的。自发生长的城市、自发生长的社区它可以说给相当多的人提供居住的这个地方,恰恰反映了这种实力。
回到规划本身两个特点,一个测不准,第二是变动性。我们规划的前提是要预测,预测人口再预测土地的需求。20年你去预测的话能准的了吗?说实话谁要是告诉我哪个城市20年前的预测对了,我说绝对蒙的,不仅是绝对,这是偶然的,不准才是必然的。首先就是数据基础,预测方法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还有社会的变迁,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变革,观念的演化以及建设模式等等一直在变化。在一个社会如此巨变的时候,以现在的状况预测20年以后不是瞎蒙是什么。还有我们在建设当中也有很多的变革,比如规划的标准,原来有千人指标,现在千人指标很多都废掉了。包括我们现在千人指标用的最多像教育、医疗等等这些东西恐怕也变成变革的对象。我们也知道你有多少的住户需要配一个中学、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但是你知道现在有择校这么回事啊?房地产建起来都卖出去了,但是可能有几百户人家只有10%的灯是亮的。学校建了,有多少孩子在那呢?等等问题。还有家庭结构又发生了突变,“二孩政策”又来了。很多时候我们规划师给每个城市按照规模来提供一系列的依据,说在我这个地区人均100是不够的,其实人均用地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的客观性。
深圳的罗湖50平方米,这个城市很差吗?用150平方米,这个城市又很好吗?恐怕也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投资的规模,各种设施的配套以及生活方式等等这些需求在当前阶段也许有它的必然性,不是你人为可以选择的。再有像规划不断的修改,甚至像建筑,我们规划和建筑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在设计一个变动的系统,你必须跟着它变。建筑,好歹设计好了,建好了。但是再看看,用30年来看建筑实用功能的变更发生的还少吗?所以,某种程度上如果用精确做规划,我相信这是痴心妄想。甚至我觉得早些有一个系统动力学可以模拟城市,现在有智慧城市可以把城市的生活弄的很精确。早晨的尹稚老师讲到了人居环境的科学希望的是对大的复杂系统,最后有一个大的融会贯通。我非常希望有这一天,但是我相信我看不到,在座各位恐怕也看不到。
所以,规划本身很多结果对了是偶合的,不对也没关系,因为后边的使用会对它进行调整,规划会对它进行弥补。某种程度上规划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像吴必虎老师两年来很多时候与大家在微博上争论规划资质的问题——规划有资质会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如果规划没资质,也会造成另外的一些问题。所以既然你提出一个办法,并不是更好的办法。那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去变动它,我相信这是要付出很多社会的成本。怎么办?它就会去变。所以这就是一个相互的调解。 我用的是“存在感”,是几个方面的感觉。
第一,规划存在的时代感。
20世纪50年代建国以后是建设,而且规划做的很快。规划主要是配合国家的建设重点,56个大项目,若干个重点城市,还有一些老城市的基本的环境改造等等。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规划的存在感叫做配合。60到70年代不说了,停止。但是实际上我们在隐身,规划并没有完全停止,但是是隐性的。1978年是一个春天,但是在我看来是很低端,是有和无的问题,当然它解决了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通过特区、开发区,规划有很大的突破。这个阶段我们今天规划的体制在今天突破了,这个存在感自身是塑身的过程。90年代规划是黄金期,整个铺开了,规划实用价值比较高,规划从思想到具体做法上面还是比较符合我们规划的基本原理,叫做内敛。规划从90年代开始走到台面上面。到21世纪出,城市规划可以说进入一个“爆发”时期,吴必虎老师的一些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这个概念,在这个阶段规划的作用被抬的很高,这个阶段最重要就是土地财政问题。甚至这几年不是土地财政的问题,通过土地开发再去卖地收钱,地方政府觉得这么玩太慢太傻。干脆用土地通过政府的融资平台,直接去变现。规划在这里边起了很重要作用,整个行业可以说也是爆发各种各样的都进入到规划的这个行业。
个人认为规划已经走向了多元的概念,只不过多元过程并不是一个很有秩序的,而是已经有了很多的冲击。这时候可以说规划的思想和规划的做法都大大的走样,完全背离了原本很多的东西。包括南沙有这么大的地,有那么多的想法,规划做了大的格局。不像早开发区从三五平方公里起步,小格局做成一定的人气和综合性以后,再开始往外扩张。那时候小心反而造成很好的效果,南沙一开始做大格局,从规划就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个阶段规划的存在感,我觉得更像是工具。别以为我们的社会关注度高了,好像地位提升了,而且我们兜里的银子好挣了。实际上我们恰好是背离了规划应有的价值。到21世纪10年代,可以说进入到物极必反的状态。同时我们规划的规划,我们有那么多专项规划,为什么叫城市总体规划?总体是干什么。不就是综合和协调的吗。现在本来是一个专项内容,现在你要弄一个法定的专项规划,谁来协调谁呢?
城市的问题就是单向的问题。很难导至最佳。这时候综合协调,这就是我们规划固有的能力。现在我们本身已经被“肢解”了,综合性地位也被打压,所以出现了很大的转折。这个转折是决定规划的生存和到底能不能很好的蜕变。所以,37年之后的城市工作会议是不是又一次春天,便不得而知了。
从时代的角度来看,时代存在感不断的增强。随着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难以见到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运作造成运动的话,我们规划的英雄情结不断的被放大。这个过程当中整体都是被动,在膨胀当中我们走完了一个时期。
第二方面,规划存在的角色感。
从规划理论状态研究,四大类:政府、企业、公众、规划专业人员。这四个角色就是决定了规划如何去形成一个好的关系。政府和我们的专业形成了一个直接对应的关系,我们直接服务于政府,但是间接上边企业和政府,企业和我们的专业现在构成了一个主体的关系。
但是,社会的变革一定会走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公众的力量,大众的需求,城市发展当中的社会的要求开始起来了。它对政府产生需求,对专业提出要求,这时候政府和专业以及公众感到其实又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现在的政府依然很强。我们本来认为新型城镇化,新常态政府要弱一点,非也。现在公众会不会很强,我现在只看到一些苗头,没有看到更新的东西。企业怎么样?企业作为重要的力量的话,开发企业是一种形态。以后这三样都会对我们的专业起作用,当前阶段一定是混合的时期。从我专业的角度来讲,我们以前揣摩领导太多,接下来叫做我们要走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这应该是我们专业的。从专业情怀这块我们也应该对城市负责。
所以规划存在角色感觉,我个人觉得未来对上我们要更加的做好总体的规划,对下这块我们要把自己拆解掉,深入各个角色当中能够了解他们,参与他们,帮助他们。
第三,规划存在的方式感。
这里我罗列了很多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们的技术载体这块,法定规划是现在大家都关注的事情。而且从规划管理部门我就是做好法定规划,依据法定规划做好两证一书,现在的体制里面管规划管理部门只对他自己的行政行为负责,它不对城市负责。规划编制人员莫名其妙有一个很大的人文情怀。我们对城市有很强的责任心,我们规划内部,规划管理者。还有非法定规划,非规划的内容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从技术方法方面,过去我们名词横飞,上面提各种各样的词,经常拿着大旗去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结果会怎么样?就是把我们所有的规划那里该守的道都弄掉了。
现在大数据对于现在城市当中的行为的精准的描述,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难道真的能给我们一个规划的,所谓更加科学化的一个结论吗?我个人真的不是这么看的。因为你只是主观上作为规划师你有更好方法去了解城市的行为。但是城市的建设、管理、运营这些行为有太多的非科学类的因素,太多文化的因素、人文因素,非理性的因素。这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个人觉得确实规划要抓好我们的真技术,海绵、智慧、生态、安全等等。同衡路子这么走是对的。
接下来有关场所这块也是一样,规划能不能参与到区域规划当中。我发现我们城市规划的方法,过去区域规划这些方法对于行政区域经济来讲,你在多个行政区当中来做区域规划的话,往往所有的目标性的规划、非规范性规划都是不适用,有用就是行动性规划。抓住大家共同关注,少做做精,推动它的行动才有效。城市规划对于乡村说白了,我个人对乡村规划没敢说过任何的话,因为我确实第一,我尊重乡村它的生成规律。我了解法律上边乡村有自治权,第三对于乡村问题我根本不了解,所以我不敢说乡村。而且我认为城市规划的手法也不应该用到乡村,我们要把城和镇能够守好就可以了,其他不说了。
再说主要成果,一个是叫做做好规划,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去制定规则。因为按照我们现有的规划是全覆盖、全过程的一个控制性的规划。我们对城市建设的所有行为都要进行,能管好吗?用一种价值观,一波人能够管好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吗?不可能。所以我一直在研究所谓的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到我们规划上面该怎么做呢?最后的是“二八原理“。也就是城市当中有20%的面积或者部分是需要你去认真对待好好的去做,因为它控制全市框架和主要的风貌,剩下80%我们就制定规则,让市场更多去说话。这样的规划才真正做到两个深圳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这才会给我们带来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城市。
关于规划院。现在是叫专业院,专业院的发展原来大家还会有一些担心,但看起来我们政府慢慢的退出是一个很缓慢过程。所以专业院不用害怕,有很多活继续在干。综合院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有的综合是以规划院为主,整合其他的资源,有的是其他方面来整合我们。再有就是附属院,现在很多公司,各种各样都会成立院或者是收购院,还有一个叫做兼营院。我们院既搞规划设计,又搞城市运营。我个人觉得未来不用担心。社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涉及到传统背景情况下,我们不用太担心。
最后,存在客观环境叫做我们城市化加速期和城市病的高发期。
另外,规划存在主观背景一个是主体多元化,第二是混乱博弈,需要我们长时期存在一个秩序重建期。还有规划存在的角色转变,一个我们确确实实规划在推动着技术进步,一个叫做我们规划一定也要放低身段。为什么要放低身段?和我们过去的英雄情结相对应,我们要真正扎进去,真正了解城市,真正适应城市,特别是我们以前总是要去创造一个城市,但是这个方法是错的。主流的应该是如何推动城市从现在往来更加健康的方向去走,你不是从生理角度描述一个病人,你理想的健康身体是什么样。你的病你需要如何去治,这才是我们规划价值的重塑。再规划存在的方式转变,一个我们一定要主动的推进,同时也要被动的适应。属于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行业会竞争,会下跌,但是所有的下跌的时候都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规划行业不会消失,也不会走入苦难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它会有一个蜕变的过程。所以,对于规划院来讲也许这时候我们是一个生存优先,活着才是一个存在的价值。
再有,规划存在的价值取向,我们规划所告诉我们这套方法,我们的思维方式其实是最价值的。有了这个方面,即便规划院不存在了,我相信专业人员还是有机会在社会所需要你的地方,发挥规划的强项,发挥规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