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北京城区将实现采暖无煤化 蓝天下煤火杳无踪

每到燃煤取暖,胡同冒烟人流泪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早年间北京城里人们早晨起来纷纷捅炉子,劈柴,撮煤,笼火烧水做饭。墙外则挂着一个销售价目的牌子,一清二楚写上蜂窝煤、煤球、煤块、引炭、劈柴和炉瓦、膛炉灰的价格。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每到燃煤取暖,胡同冒烟人流泪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排在最前边的柴,在很多老北京的记忆中,柴火既是煤火。烧火做饭,冬天取暖,离不开的是–煤。

  早年间北京城里人们早晨起来纷纷捅炉子,劈柴,撮煤,笼火烧水做饭。那时的气温比如今低的多,特别是一到冬天,家家户户屋里必须有煤火炉子取暖。一清早儿,大人孩子屋里屋外的忙活儿。特别是大杂院家家要笼火,院子又窄,有的干脆就挪腾到院外当街上。一到此时,胡同街巷到处是火苗窜起,浓烟滚滚。弄的人人是两手黢黑,两眼发红,流泪直流。那是因为烟熏火燎,呛的。这一幕,是我自小无数次经历过的。

  就说笼火,是老北京话儿。生火的意思,也有写成升火的。这活儿虽然看似简单,可是用具家什不少,煤炉子、拔火罐、炉捅条、炉火筷子……

  细细盘算,京城里百姓生火用煤,经历了支锅垒灶烧木(劈)柴;烧块煤;烧煤球;烧蜂窝煤这样一个流转顺序。

  说到京城烧煤,多源于京西北门头沟一带。做煤炭生意的煤老板雇用骆驼队或是牛马大车,向城墙外的煤场(栈)运煤,并招人制作煤球销售。说到烧块煤,有一种产自大同或下花园山沟的煤,老北京称它“硬煤”。煤价便宜,可是火力不旺,百姓们不待见。大多数人家还是买煤球,买蜂窝煤。

  北京城里大量烧蜂窝煤,起源时间大概是七十年代初。而烧煤球,已经是由来已久的。

  作家林海音女士小时候曾在城南居住过,对老北京人的生活熟悉,写出过许许多多京味儿作品,其中有一首市井生活的小诗“捡煤核儿”(发糊的音):

  “煤球掺黄土,烧过唤煤核。倾倒入垃圾,弃之同敞屣。穷儿争取拾,得来如拱璧。……”

  这诗中就提到了煤球,而且还将煤球的成分介绍出来了。煤球,就是粉碎的煤末掺着黄土“摇”出来的。而那时,从事这一行当的以河北定兴或天津宝坻的人居多,如定兴人一开口,就发出“摇(发要)煤球儿地”独特的乡音。

  我小时候看过“摇煤球”师傅干活。

  一般,他们备用两把切把(剁子)。木把,一把头上有半米多长厚铁板,另一把也有但要宽一些。出门干活时,一头挑着两个大小孔眼儿(格网)不同的荆条筛子;另一头挑着铁锹和一个瓦盆(类似花盆)。这是吃这碗饭的全部家当。

  每日里,他们走街串巷一边走一边吆喝:“摇–煤球唻。”当谈好价钱后,将煤粉(末)掺上黄土,便开始添水合煤。在平整的地面先撒上细煤末铺开煤泥,而后就使用切把先横条再竖条的切出方块煤饼,待晾干。只见,荆条筛子里均匀的撒上细煤末垫着瓦盆。再将切出宽厚大小的煤块,铲进摇煤球的荆条筛子里。剩下的就是抡开膀子,摇啊摇,摇啊摇,摇煤球。然后,把一个个煤球晾晒在太阳地下,自然干燥。这是凭着一把子力气,吃饭的营生。

  我为什么,如此了解这个活计儿呢?我家后院出租的北屋,就居住着一户张大爷,哥俩儿都是地道定兴人,摇煤球的。

  买煤的卖煤的,满面煤黑光剩眼

  儿时,我住的地界儿,离家不到二百米,就是个煤铺——顺德馆煤铺。人们都喜欢这么叫它,实际上应该叫前青场煤场。叫顺德馆,是因为此地在明代建有海波寺,解放后改作海柏胡同16 号院,即顺德会馆所在地。

  此间,有清代浙江秀才朱彝尊居住过,留下了“紫藤、书屋、木凉亭”的传说佳话。因为这家煤场紧邻顺德馆,街坊四邻也就这样叫顺了嘴儿。

  那时买煤,一来是煤场的人每个月走街串巷入户登记各户用煤的需求量,送煤上门解决个把月的烧火用煤。二来如果没有遇到登记或是烧大发了,那就只能自个去煤场买煤。你看吧,卖煤的路上有人推着自家留存的竹板婴儿车;有的拉着自制的轴承车,一块木板下四个轴承,再放上一个破筐;还有人骑着自行车,后车架子绑扎个木箱子或纸箱子;没有这些的干脆就是一条扁担两只水筲(老话儿铁水桶),自己往回挑,那才叫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呢。

  由于这家煤铺是开在胡同口的西边,街坊四邻买煤时,有人会开上一句玩笑话儿:“大哥。我挑起这担子,走西口去了。这家里屋外的托付给您,麻烦多给照应着吧。”

  到煤场再看,油毡棚高高大大有顶棚,但四面是漏风的。这简易的棚库里,堆积着比一房还高的蜂窝煤。紧邻的就是压制蜂窝煤和煤球的机器,里面干活儿的师傅口罩帽子衣裳鞋子被涂染着黑煤粉,只剩下眼球还算是白的。

  煤场北边是传达室,南边临街的房子玻璃窗户留了一个活动窗口。窗下一张方木桌,一把算盘,纸笔和一摞摞找零的钢镚儿。墙外则挂着一个销售价目的牌子,一清二楚写上蜂窝煤、煤球、煤块、引炭、劈柴和炉瓦、膛炉灰的价格。

  买煤在窗口交了钱,收费的师傅就将捆绑成一对的竹片牌儿,一个交给你,另一个留存记账。竹片牌子上用红漆写着煤的数量,其中一个打着小孔系有一条小线。随后你推着或拉着车来到棚库前,那里的师傅收取了牌子后就赶忙给你装煤。他一边“倒煤”,一边大声一五一十叨唠着,好让你听清楚装煤数量。

  前青场煤场地面低于马路,装好了煤后师傅会主动帮助推车或对挑担的给“抄上一把”。遇到不小心摔碎了蜂窝煤,师傅们会将碎煤扔回煤堆再帮助换回成块的。那时还经常在胡同街巷里遇到送煤的师傅,费力的蹬着装满煤的三轮车,赶上了下雨苫布遮不住一车煤,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脱掉身上的雨衣,盖在蜂窝煤上。那时的一句赞颂话,是“弄的一人黑,换回千家暖”。

  煤火虽有温暖,但文明行走到今天,家家改用了天然气、煤气,烧水做饭洗澡也改用了电磁炉、电炊具、电或是燃气的热水器,即快捷又干净,这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听说今年全北京还会加快煤改电,一下又将减少45万吨燃煤。

  一句话,煤火不见了,北京城里的人享清福过清洁日子,是社会进步了。

新浪地产
关键词:煤块  煤球  煤老板  采暖  煤价  煤火  北京城区  煤场  煤化  蜂窝煤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