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松绑”让银行更多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存贷比“松绑”让银行更多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齐庆华报道

  75%的存贷比红线即将被打破。

  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回顾历史,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将存贷比作为银行主要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之一,其规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也即假如银行吸收了100元存款,其中最多只能放贷75元,25元必须留存银行,保障银行一定的支付能力,防止兑付危机的发生。

  实施之初,尤其是在我国银行业的负债和资产主要为存款和贷款时,存贷比的规定在抑制信贷盲目扩张,保持银行的流动性水平,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银行业资产负债更加多元化,取消存贷比“红线”的呼声愈发高涨。

  有分析指出,存贷比已不能准确地反映银行业真实的流动性状况,其风险敏感性不高的弊端也逐渐凸显。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研究员李奇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目前存贷比不符合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负债资产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不符合外汇占款派生存款能力下降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催生高成本表外融资业务和月末高息揽存款不符合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

  据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67%。有分析指出,虽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距离红线还有距离,但是存贷比已经对部分银行的贷款产生了影响。

  申万宏源报告指出,取消存贷比,此举是央行[微博]希望通过为银行松绑,来打破银行惜贷情绪,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能够让银行更多释放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

  不过,也有人将存贷比取消解读为是央行释放流动。对此李奇霖表示,存贷比不一定会导致大水漫灌。他分析道:“当前信贷疲弱源于缺乏有效融资主体,基建托底 房地产长周期衰退 新增长点青黄不接叠加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存贷比并非直接约束。此外,还有资本充足率和贷款额度限制,因此,信贷不一定会大规模上升,也不一定利空债市。”

  此外,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即将完成的背景下,由于存贷比的约束,银行为绕开管制而发展通道业务,造成了大量的影子银行业务,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并加大了金融风险。

  “取消存贷比之后,银行将向通道业务说再见。”李奇霖指出,在地方预算软约束和房地产上升周期下,由于表内贷款行业约束,存贷比约束,在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银行的利润考核压力借道表外为上述主体融资,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成为表外融资通道。存贷比监管弱化,通道业务存在价值下降,上述机构将从通道向资管业务转型,实体融资成本也因此有边际上的改善。

  不过,申万宏源也提醒,虽然伴随着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和风险的持续下降,实体企业贷款难现象将有所改善,但总体作用有限,存贷比指标的取消要与相应的央行货币政策相配合。

  对此,有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不高,要调动银行的积极性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央行更多政策值得期待。


关键词:市场动态  

市场动态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市场动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