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金融化趋势加强 房企再融资或成鸡肋
房企对于再融资的渴求已经不再那么迫切。中小房企在2014年初开始了新一波海外融资潮。海外融资、信托融资,以及房企涉银和私募,为房企拓展了多元的融资渠道,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预计房地产信托、房地产私募基金等未来的融资成本将缓慢下降。
荣盛发展16日晚间公告,公司申请撤回2013年度非公开发行申请文件,根据该文件,荣盛发展拟定向增发45亿用于旗下项目的开发。
据一位参与地产再融资的投行人士称,房企再融资审核重点,目前前置于国土部和住建部,首批申请再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已于2013年11月初上报材料,目前国土部反馈的结果是,仅有一家房企的定增确定通过,其余审核意见分别为审慎通过、附条件性不支持,或者直接不支持。在其看来,虽然再融资开闸确定,但真正最后能通过的企业会很少。
在万科董秘谭华杰看来,万科已经不需要通过公开市场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转而在海外市场中得以解决。万科自2012年开始在香港买壳上市搭建“A H”融资平台,2013年3月7日,万科首次境外发行8亿美元的5 年期定息美元债券,票面利率仅为2.625%,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2013年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规模和利率差异显著,资质优良的龙头企业成本优势突出,保利、中海外、招商等龙头海外发债平均利率均在5%以下。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对于大型品牌房企来说,无论是从平衡融资渠道风险的角度,还是企业谋求逆势扩张、实现国际化来讲,建立在内地及香港(或其他国家)的上市“双平台”战略已成趋势,比如绿地去年在香港借壳上市后,其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1月10日透露,绿地集团将在1月底或2月初提交A股上市申请。
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政策对海外融资有收紧迹象,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未来房企在海外融资的难度将大增,成本也会上升。
在国内银根紧缩的背景下,房企正在致力于打通多元化融资渠道。房企涉银、实施金融创新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指数研究分析师指出,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国内房地产也或将逐步从以开发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向以财富及资产管理为主的经营模式。
目前,已经有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始将发展触角伸向银行业等金融行业。2013年10月26日,越秀地产宣布向创兴银行提出部分要约收购;随后万科于10月29日,花费逾30亿港元认购了徽商银行在港IPO股份,成为其单一大股东。
此外,房地产私募基金得到快速发展,募集资金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2年房地产私募投资基金的新募基金数为94只,是2008年的10倍。房地产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也更加多元化,从住宅为主逐步延伸到商业、旅游、养老地产等多元化领域。
房企通过联合拿地的形式融通资金也已渐成趋势。2012年,保利地产、滨江集团分别实施了基金联合拿地的举措,越秀地产继2013年6 月、7月分别通过基金形式摘得杭州江干区地块及佛山禅城同济路地块后,9 月份再次通过与投资基金广州越秀仁达四号实业投资合伙企业合作,购入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精武路地块,该基金以90.1亿元人民币,成为2013年三季度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
上述分析师指出,2014年,随着流动性趋紧、信贷政策差别化待遇,以及外资逐步撤离、热钱流出,房地产企业融资趋紧已成定局。资金安全将成为房企的生命线。一方面应紧抓融资窗口期,加大海外发债、信托等多元融资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搭建更为多元化的融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