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 小心翼翼的休闲者
纵观2013年,潘石屹好像很忙,又好像什么都没做。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过去一年间他在地产领域内几乎没有任何的动静,却在行业之外做了太多的“秀”——刷刷微博、榨榨果汁、骑骑单车、减减肥肉甚至是卖卖苹果。能够从“地产商模式”切换到“公众大V模式”,如此诡谲的身份转换,其实也算符合潘总一贯的思维模式以及行动准则。只不过,无论业内还是在外行人看来,他的这种转变,都有点把不准脉而已。
从“潘币事件”到“PM2.5事件”再到“果汁减肥被批事件”,在过去的几年间,潘石屹似乎不再是那个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的地产商人,而是开始遭遇一系列的困局甚至危机。有人说,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和他接触微博密不可分,可对于一个素来就懂得如何作秀的聪明人来说,这种依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获得快感的原始方式,显然是不可能入潘总法眼的。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看中了数以千万计的粉丝给自己带来的宣传力度。也正因为如此,“外滩地王案”审理的时候他才可以通过微博获得声援,新项目的任何动态也能最及时地得到推广,就连转行卖起苹果时,也能将微博变成最好的推销利器。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的情况还是会以小概率的形式出现,这是连“聪明绝顶”的潘石屹也无法始料得到的。4月下旬,深陷房姐漩涡的潘石屹,又在“外滩地王案”中败诉,尽管他不承认此后甩卖上海资产的行为与这起案件的败诉存在着直接关联,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行为与SOHO中国的转型间无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2012年宣布由散售转型为自持商业物业后,商业地产无疑占用了SOHO中国大量的资金。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潘石屹不可能无所作为地任情况发展下去。于是,在二审开庭两个月后,一向高调的潘石屹,却开始不声不响地甩卖起他在上海的3个商业项目。对此,他的解释显得很“弱势”:“我们在上海投资近500亿,占SOHO总量75%,我们同时看好北京、上海未来的市场。正在优化投资、增大北京,达到两地平衡。SOHO是北京、上海最大写字楼开发商,拥有200万平米在建和建成物业。开门做生意,买进卖出很正常,大家千万别过度解读。”
为了转移公众的注意力,或者说是把人们的关注点从产品过渡到个人身上,潘石屹开始有意识地尝试着完成个人的“华丽转身”——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其他一些与地产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上。比如关注天气,减减肥肉,甚至是成为一名苹果贩子。
2012年12月26日下午4时许,拥有165万粉丝的潘石屹发布了一条自己出演的《十面霾伏》视频,且言之凿凿:“伦敦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治理空气,才有了今天这么干净的城市。我们也要像伦敦人一样忍耐几十年吗?”
在微博中,潘石屹坦陈张欣自五年前已经开始出现频繁咳嗽的症状,而他本人也表示将从2013年起每天在其个人微博上公布PM2.5指数。除了以此方式开启2013年的工作模式外,他还以北京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呼吁北京市尽快出台《空气清洁法案》,甚至身体力行地做起了骑自行车上班的低碳实践者。
眼看这样一番折腾还不能达到目的,潘石屹又做出更加抓人眼球的疯狂举动——通过喝果汁的方式,成为一名所谓的减肥专家,表面上做的是为林志玲榨果汁的事,实际目的却是推销自己的银河SOHO。此后,这位“包租公”先是在10月底被聘为北京法院的特邀监督员,一个月后又化身公益代言人,免费代言家乡的花牛苹果,并取名“潘苹果”在网上出售。尽管一再强调自己是“公益代言”潘苹果,但是如此规模的推广力度,以及12个苹果就敢卖出88元的这种事,或许真的只有他干得出来。
不管怎么折腾,又或是得到了多少头衔、名头,都不能遮盖潘石屹以及他的SOHO中国在2013年里所遇到的转型难题。这就像是他穿得再西装笔挺,也掩饰不住那一口纯正的甘肃普通话一样。没人能够否认,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大名鼎鼎的“包租公”的确玩得足够精彩,但事实却是,他和他的SOHO中国过得并不轻松,也更渴望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重新振作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