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萌环:亿达愿做新城镇化的探索者
图为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萌环在达沃斯会议现场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我的切身感受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是一堂最有说服力的理想信念教育课。”30年前创办的亿达集团(以下简称“亿达”),是一个因改革开放而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
1984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感召下,孙荫环带领十几个兄弟,凭借手艺和力气,从大连郊外走进市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筑、装修了一间间房屋,一座座楼宇。以品质和效率赢得了商机。在形成了一支过硬的队伍后,孙荫环又敢为人先的挺进俄罗斯远东地区,并很快赢得了市场,创造了完成53座优质建筑的辉煌业绩,特别是在竞标近百年历史的凡尔赛宾馆改建装修工程中,亿达击败了俄罗斯和意大利、德国等国的知名公司,以380万美元的价格一举夺标。
1992年,孙荫环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和丰富的经验。这时,几乎没有人知道,在他内心深处孕育已久的梦想才刚刚开始,那就是实业兴国,科技强国之梦。孙荫环坦言,“如果没有前期积累,就难以实现梦想。”
当时,国营大连机床厂的总经济师、总设计师等业务骨干,打算“跳槽“到南方发展。孙荫环得此消息后,果断截留了这几个难得的人才,创建了大连渤海机床厂,高起点地步入组合机床制造行业。并由此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国(企)民(企)人才竞争的“两机风波”。“官助民办”最佳软件园区
1998年6月28日,当孙荫环为大连软件园奠基的第一铲土落地,大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开始快速发力。1999年7月,大连软件园正式开园,并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0年6月,亿达集团与东软集团(12.74, 0.21, 1.68%)合资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IT人才的民营高等学府——东软信息学院,现已发展成大连、成都、南海三所学院;2001年7月,大连软件园被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授予首批十大“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被称作“北方硅谷”。
大连软件从业人员由当初的几百人,发展到10万多人;软件产业收入由当年不到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800多亿元,软件出口由几百万美元增长到32亿美元,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10年增长70倍,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五。
大连软件园为何能够屡创佳绩?大连软件园首先得益于体制创新的活力。孙荫环解释说,“官助”与“民办”就是民间能办的事交给民间去办,但是没有官助,你做不了,或者很难会那么好地成长。政府把自身能发挥的作用,包括引导作用、支持作用和监管作用,都发挥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开发企业的热情。投资行为由企业来做,企业按照市场化规则运作,投资和运作的效率较高,而且能够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发展。
探索新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近年来,如何建设一个新城区,是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亿达坚持一个理念:不是在给村民建回迁区,而是为农民再建一座新城。孙荫环警示说:“如果得不到土地原住民的支持,就会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城镇化也会遇到阻碍。”
孙荫环认为,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事关中国现代化进程。徒有其表、没有人气的城镇化不可持续;被动上楼,产业空心化的城镇化不是科学发展。如何避免“城镇化陷阱”,防止城市二元结构的出现,是城镇化必须解决的重大命题。
把企业创新发展融入到城市和国家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中,亿达当仁不让扮演了“城市运营商”的角色。由亿达负责整体规划以及建设开发的大连市生态科技创新城,已成为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城市的试验区,其核心区的产业定位是全球研发中心和创意产业开发中心。生态城确立的“三低”(低密度、低碳、低容积率)开发模式,与市区的“三高”(高密度、高楼林立、高能耗),形成了巨大反差。
孙荫环表示:“在新型城镇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不仅要加大力度,还要适度超前,切实把满足人的需求突出出来,全面做好交通、通信、能源、环保、给排水、园林绿化以及教育、医疗、商业、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力争一步到位,尽最大可能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二次破坏。”
孙荫环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金融风险很大,管理成本和效率也值得探讨。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及法规,动员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基础配套设施投资体系,进一步拓宽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