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产业园或能唤醒燕郊睡城

提要:在行政规划上,燕郊30年前不过是河北三河市的一个乡镇。但是如今的燕郊与三河市旗下的其他乡镇,诸如杨庄镇、李旗庄镇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那些城镇中很多农民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燕郊的现代化的景观已经初现端倪,一跃成为三河市下属乡镇中“城镇化”的佼佼者...

  住宅开发“短平快” 二十载燕郊大发展

  在行政规划上,燕郊30年前不过是河北三河市的一个乡镇。但是如今的燕郊与三河市旗下的其他乡镇,诸如杨庄镇、李旗庄镇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那些城镇中很多农民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时候,燕郊的现代化的景观已经初现端倪,一跃成为三河市下属乡镇中“城镇化”的佼佼者。

  翻阅地图不难发现,燕郊之所以能领跑城镇化与其地理位置之间莫不相关。燕郊与北京行政区域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首都机场25公里。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加之京城猛涨的楼市,燕郊逐渐承担起大量被北京高房价挤出的刚需。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因此燕郊区域内开发了大量的商品房市场,住宅项目的开发无疑成为燕郊城镇化上“短平快”的一招。

  城镇化陷瓶颈 渐行渐远成“睡城”

  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是燕郊城镇化进入瓶颈的现实。据不完全统计,燕郊目前的常住人口是40万,而它所属的三河市人口才56万。燕郊镇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工作在北京,生活在河北。而这给燕郊交通、教育等配套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每天在SOHO现代城东面聚集着很多开往燕郊的黑车,这里是在CBD上班,但是家住燕郊的北漂一族拼车回家的据点,这样的据点三元桥还有一个。林先生是一个典型的“北漂”,因为买不起北京的房子,所以选择在燕郊买房。每一天,他都是随着潮汐一般的人流穿梭于两地之间。早就听说会有轻轨通往燕郊,但现在依然感觉遥遥无期。每天下班后,林先生就在大望路那边拼车回家,永远是黑压压的乘客,人多的时候还真是要“拼”了才能轮得到自己坐上车。

  目前,在通往燕郊和北京的通道上,只有一条通燕高速,居民要么自己开车或者拼车,要么坐公交,别无选择。然而即便是这样,大多数人依然每天往返两地,因为在燕郊,北漂一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应的燕郊也沦落为北京的“睡城”。

  林先生的无奈所折射出的是燕郊城镇化过程中单一发展住宅,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的问题。不像刚起步那会儿,现在单纯强调“城镇化”对燕郊其实已经无多大意义,房地产板块只是起助器,若想摆脱睡城命运,进一步升级“城镇化”,还要是要走提升区域产业价值的路径。进一步来说就是要注重区域经济的合理规划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其中亟需解着手的是,大力发展自身所欠缺的基础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其实在记者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在之前的政府规划中,给燕郊的方向定位就不是房地产导向的,而是产业产业导向的。早在1992年8月,燕郊就正式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燕郊高新技术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外,燕郊地处京津城市圈腹地,临近北京、天津,燕郊在人才、经济、技术、金融等资源方面可以分享到丰富的资源,并为这些资源提供配套的机会。依托燕郊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优势,以及丰富的中高端人才资源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了燕郊经济升级的首选。

  如此说来,燕郊区域的产业发展可谓“万事俱备”,然而这欠缺的“东风”和在?经过记者分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相关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虽说燕郊地区也聚集了一些产业园区,但是不少属于粗放型开发的产物。

  这些产业园主要依靠招商吸引企业入驻,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办公的场所,规模小并且零散,未能形成服务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服务体系,所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更不用说发挥产业链的价值了。另一方面,这些传统开发模式的园区很难在开发前有着明晰的规划和定位,后期入驻的园区客户五花八门,产业类型杂乱无章,所以长时间以来,未能形成较大的具有专业定位的产业化集群。

  不过记者在走访多个产业园区后发现,虽说燕郊区域内的园区良莠不齐,但是一些优质的项目已经逐崭露头角,而这些项目将承接着未来燕郊区域板块的价值提升。以中兴燕郊科技园为例,它就避免了粗放型开发的产业园区的各种先天不足,成为燕郊摆脱城镇化困局的契机。

  中兴燕郊科技园唤醒燕郊“睡城”

  据记者了解,中兴燕郊科技园有着中兴通讯集团的背景,因此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是自身集团业务的需求的延伸,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背景,所以深知高科技企业的需求,从而在产业规划方面十分专业。

  园区内大量进驻中兴自身投资的高新科技公司,旨在以中兴集团强大的品牌效应及技术力量,构筑科技园资源整合能力,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数字通讯企业集群。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创新型企业等方面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

  由于开发模式的不同,相比粗放开发模式下的园区,中兴燕郊产业园形成两个显著的效应:强强联合的品牌效应,以中兴产业形成的聚集效应。通过以产业品牌效应带动产业聚集,并进而形成品牌集聚的驱动力。目前中兴燕郊产业园已经聚集了以中兴通讯北方研发中心为主、华通科技、百维科技、廊坊移动、春秋永乐、河北高速等为辅的相关产业及品牌聚集,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中兴燕郊科技园服务体系建设有着优秀的“硬件”物质基础和周到的“软件”服务体系。园区内项目配套设施齐全,除配有员工宿舍及食堂等,还通过物业管理公司成立综合的“一站式”物业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政府信息咨询、优惠政策协助办理、法务及税务咨询、会务办公、人才招聘服务等等服务体系,通过增值服务体系,提高园区运营效率及企业需求服务。形成了中兴特有的产业园区服务体系。

  相信随着园区建设配套的日趋完善,以中兴为首的高科技企业将形成燕郊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必将引领燕郊区域经济走向高质、多元化的发展。中兴燕郊产业园抓住了燕郊从商品房繁荣向多产业转变的良好契机,随着园区建设配套的日趋完善,以中兴为首的高科技企业将形成燕郊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驱动区域产业升级,必将引领燕郊区域经济走向高质、多元化的发展。

  同时,在中兴燕郊科技园这样的园区的带动下,燕郊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工作耕耘,而不仅仅是入眠,将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摆脱“睡城”的尴尬,化身一座“24小时”的不夜城。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