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出炉

提要:近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厅联合公布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泉州市16处建筑入选。

  来源:泉州网

  近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厅联合公布第一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泉州市16处建筑入选。

  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是指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能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泉州入选的16处建筑分别为:中山路骑楼建筑群、黄宗汉故居、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库房(惠世医院主楼)、西街螺珠巷住宅、中山中路345号陈光纯故居、培元中学安礼逊图书楼、西街425号住宅(八角楼)、青龙巷李妙森故居、钟楼、江南王宫村王宫奇园、江南树兜蒋氏华侨家族民居群、北峰塔后79号陈碧峰故居、鲤城区浮桥王宫王顺兴信局旧址、西街116号宋宅(洲紫新筑)、江南亭店杨阿苗故居、江南斗南陈氏华侨家族民居群(陈正宗民居群)。

  16处建筑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山路骑楼建筑群、钟楼等外,尤以名人故居和华侨宅邸居多,这些建筑从侧面反映了近现代时期一大批本地乡贤和爱国华侨热衷为家乡各项事业作贡献的事迹,除了本身的建筑特色,还有一层纪念意义。此次评选初期,笔者就曾聚焦泉州申报的建筑,并刊发近20篇系列报道,在各界产生广泛影响。

  据介绍,对已经确定的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原则上不得进行可能对建筑原有立面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建设活动。在该建筑的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须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博客)筑相协调,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使用或者破坏历史建筑的空间环境。改变该建筑的使用功能,应注意保持建筑本身的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定程序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泉州的16处入选建筑中,尤以名人故居和华侨宅邸居多。

  中山路骑楼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由南洋华侨投资,建筑形式受南洋建筑风格影响,是泉州城市建设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历史见证。

  黄宗汉故居:位于泉州市区中山中路镇抚巷内,有两座住房,各三开间,三进深,还有护厝、书房、花园等,占地1亩多,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黄宗汉的府第。

  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库房(惠世医院主楼):二院前身是创建于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的泉州惠世医院。惠世医院主楼建于1917年,是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既具有闽南建筑特征,还带有许多欧化的痕迹。

  西街螺珠巷住宅:两排灰色高大的叶氏华侨洋楼,共有三幢,建造于70多年前,其独特的建筑样式与同时代其他华侨别墅洋楼鲜有雷同。

  中山中路345号陈光纯故居:菲律宾华侨陈光纯出资建造,为泉州最老的洋楼之一。整栋楼有16个房间,地板砖都是从菲律宾运过来的,门窗、灯饰也都是模仿菲律宾的建筑风格。

  培元中学安礼逊图书楼:建于1927年,为纪念受英国基督教长老会派遣到泉州创办培元中学的英国贵族安礼逊,由校友捐款建造。建筑第一至第四层为西式建筑风格,第五层为中式楼阁风格,门窗仿英国伦敦教堂的建筑风格。1995年,台湾校友出资百万重修,该楼成为培元中学在世界各地的校友相互交流的纽带。

  西街425号住宅:八角楼,顾名思义因其主体建筑有八面而得名。是一座经历73年沧桑岁月的建筑,不仅继承了传统装饰技艺,而且熟练地运用了外来的装饰工艺,建筑轮廓错落有致。

  青龙巷李妙森故居:位于青龙巷“龙头”地段,传统的砖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砖,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闽南建筑的外墙,屋内四根起支撑作用的柱子兼有排水功能,构思十分巧妙,进口瓷砖上印着印度教色彩的“象头人身”图案。

  钟楼:1934年建设东西街十字路时建的标准钟楼,于次年完工。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

  江南王宫村王宫奇园:创建人为泉州市区最早、影响广泛的私人信局——王顺兴信局创始人王世碑之子王为奇,于上世纪20年代末耗费3年时间建造,见证了100多年前闽南侨民创业的兴衰沉浮。

  江南树兜蒋氏华侨家族民居群:是较大型的传统华侨民居群落,将闽南建筑与西洋建筑相结合,做工细腻,所用木材多数为来自南洋的硬木。后院的西方洋楼式建筑,低调不张扬,精细中不乏创新。

  北峰塔后79号陈碧峰故居:建于1935年,二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富丽堂皇,为闽南民间建筑中少有。

  鲤城区浮桥王宫王顺兴信局旧址:俗称书房,作为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的所在地,富有历史底蕴,是研究泉州华侨史、邮政史、金融史、海交史的重要实物依据。

  西街116号宋宅(洲紫新筑):原为粘姓府第,1912年菲律宾华侨宋文圃购买改建,1915年完工。建筑临街大厝为三开间双护厝,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厝外有石埕百余平方米,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古大厝后为双层洋楼,外观为西式洋楼,内部结构为中式古厝。建楼时木料全部从菲律宾运来。

  江南亭店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

  江南斗南陈氏华侨家族民居群(陈正宗民居群):较大型的传统华侨民居聚落,1903年由华侨陈正宗先生兴建,整个院落37间,主要借给穷亲戚和一些孤寡老人以及民兵武装居住,最高峰时住3000多人。

  • 银川将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节能改造71万平方米
  • 临沂加速推广建筑一体化保温化
  • 临沂加速推广建筑一体化保温化
  • 借助现代技术智能建筑全面发展
  • 国际铜业协会荣获“2012年度建筑节能之星”

关键词:建筑    住宅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