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资产注入范围微调 金丰投资变弃儿?

http://news.dichan.sina.com.cn华夏时报作者:王海春2013/10/12 11:04:25 新浪地产
提要:绿地香港控股正式挂牌一个多月后,绿地集团在香港的这一平台公司第一次注入了其资本。与在香港借壳上市顺风顺水,并欲借绿地香港大展身手的形势有所不同,绿地在内地借金丰投资(600606.SH)上市之路却较为坎坷。

  绿地香港控股正式挂牌一个多月后,绿地集团在香港的这一平台公司第一次注入了其资本。不过令外界有些意外的是,绿地注入的不是此前所说的酒店或海外业务,而是其在杭州项目的权益。

  10月9日,绿地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集团对香港公司资产注入的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动。“之前的确是设想把酒店及海外业务放到香港公司,但最近有一些变动,未来内地的一些住宅或商办项目也会放到绿地香港。”他告诉记者。

  “绿地要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并进行规模扩张,抢占行业第一军团的席位,必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哪里能获得资本市场,这应该是绿地对资产注入所要重点考虑的。”克而瑞研究副总经理林波指出。

  资产注入范围“微调”

  绿地香港控股(00337.HK,以下简称绿地香港)10月2日公告称,绿地集团拟将其所持有杭州一个项目一半的权益,注入到香港公司。

  据了解,在杭州的这一项目为杭州奥体博览城,由绿地集团与旭辉地产的合营公司共同开发。绿地香港将以1.46亿美元(约合8.95亿元人民币)的代价向绿地集团收购其与旭辉的合营公司——旭宝5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该合营公司另外50%的股权仍由旭辉持有。

  这是绿地集团借盛高置地之壳在港上市后,绿地集团向香港上市平台公司注入的第一个项目资产。虽然此次绿地集团向绿地香港所注入资产的规模并不大,但由于是第一次的资产注入,因此引起业界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绿地集团未来极有可能将更多内地的优质项目,放到香港平台公司。

  “不过目前这一注入范围的改变只是框架性的方向,哪些区域的项目、多大规模的资产会放到香港公司,暂时还没有明确。”上述绿地集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今年1月份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未表示绿地在港平台公司会注入内地项目。此后市场传出消息,绿地香港公司的规模约在200亿元左右。

  然而,在今年8月底绿地香港在港交所时,这一平台公司在绿地集团的定位,与之前对外所披露的酒店及海外业务相比,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在绿地香港揭牌的时候,绿地高层对此前一直表示的海外及酒店业务所提不多,而是将重点放到了如何借香港平台来发展内地的业务。

  “在过去盛高置地布局的基础上,绿地香港未来5年的重点布局是围绕着长三角和珠三角,同时也适时地向其它区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扩展。”集团副总裁、绿地香港董事局主席陈军指出。

  绿地香港还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力争到2018年销售额突破500亿元,计划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使绿地香港进入香港房产业内房股第一梯阵营。

  陈军透露,绿地香港已制订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在创新商业模式、优化管控架构、强化人才团队等方面的战略目标及路径。“着力迅速扩大规模,促进上市平台融资能力最大化。”陈军表示。

  “从绿地高层关于香港平台公司表述的变化中,可以预计未来香港公司将获得更多优质的资产。”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说。

  就这些说法,绿地集团方面向记者回应,“暂时考虑先将一些合作项目的资产放到香港,而一些由绿地控股或独立投资的项目是否注入,现在还没有明确。”

  借壳金丰脚步放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A+H股一直是绿地集团高层所期望的理想模式。“高层希望能在这两个资本市场一起上市。”绿地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

  盛势投资副总裁简宏洲向记者指出,港股市场受国内政策因素较小,借助这一平台除了可获得国际资本青睐,还可以防范因政策变化对公司房地产融资的波动。

  “港股市场对绿地来说也有缺陷。从A股市场可以获得比香港资本市场更高的溢价率,融资成本也较港股市场更低。即绿地从A股市场能获得更高的资本杠杆率。因此从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来说,将大部分资产放到A股对绿地的益处更大。综合沪港两个资本市场,A+H的双核上市方案,无疑是最佳方案。”简宏洲表示。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与绿地内地上市的不顺利有关。“绿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借助资本平台的力量,因此绿地对资本的渴望是相当强烈的。”克而瑞研究副总经理林波指出,在A股借壳未敲定的情况下,绿地可能会更多地通过香港平台为内地项目融资。

  据克而瑞发布的各大房企三季报,绿地集团以1012亿元的销售额位列榜单第二位,这一业绩与去年725亿元的销售额相比,增幅高达40%;而增速则在五大领军企业中位居第一。

  而绿地对资金的渴望,从近期也可见一斑。在正式入驻盛高置地后不久,绿地香港在10月4日即向资本市场抛出了其第一个融资方案。

  公告显示,绿地香港拟将于2016年到期、本金额2亿美元优先票据,这笔资金将用于偿还现有债务及拨支现有及新增物业项目及一般企业用途。

  与在香港借壳上市顺风顺水,并欲借绿地香港大展身手的形势有所不同,绿地在内地借金丰投资(600606.SH)上市之路却较为坎坷。

  9月23日金丰投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正在与绿地集团商谈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宣布股票9月24日起继续停牌30天。这是自7月份金丰投资停牌两个月后,第一次向外界回应,的确正在与绿地接洽商谈重组。

  当记者提出10月底借壳之事能否敲定的问题时,绿地集团方面表示,不会那么快。“重组所涉及到的手续和流程都较复杂,预计年底前也未必会确定。”绿地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金丰投资的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为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大型地产集团公司;而绿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城投也是上海市国资旗下的公司。

  “绿地集团向金丰投资借壳,绕不开上海国资。绿地借壳金丰投资上市,除了与金丰投资进行洽谈,还涉及到上海城投、上海地产集团和国资委等多个公司及政府部门。因此绿地此次借壳所需的时间,估计也会较长。”同策房产一位研究员表示。

  有业界人士向记者指出,除了公司间整合程序繁多,政策窗口未开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证监会对房地产借壳上市及房企再融资还没有真正开闸。绿地借壳上市即使万事俱备,还须政策窗口开启的东风,才能启航。”五合智库副总经理蔡文韬表示。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