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行业打响“品牌保卫战”

提要:进入雨季以来,不少楼盘“房漏漏”的“真面目”开始显现,令事关建筑安全、百姓民生的防水行业变得受人关注起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更是把深化建筑防水质量提升工作作为产业升级、行业转型的重中之重,列入今年协会核心重点工作。

  进入雨季以来,不少楼盘“房漏漏”的“真面目”开始显现,令事关建筑安全、百姓民生的防水行业变得受人关注起来。而7月初,某媒体连续两天播出建筑防水行业市场乱象,更是一时间把建筑防水行业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行业企业的“品牌保卫战”正在打响。

  伪劣材料是渗漏源头

  建筑渗漏是建筑通病,渗漏问题已成为建筑的首要顽疾。据统计,目前全国房屋的平均渗漏率为65%,地下建筑的渗漏率更是超过了80%。每年物业维修基金中有一大部分用于治理房屋渗漏问题,即便如此,业主对房屋渗漏的投诉仍多年占据前三名的位置。而渗漏导致钢筋锈涨,混凝土开裂,进而威胁建筑安全,导致建筑使用寿命减少等间接损失更是个天文数字。而造成这一巨大的建筑质量隐患的原因之一是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

  长期以来,建筑防水市场较为混乱,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材料充斥市场,消费者难辩真假。防水建材市场分散,监管不力,一些不正当经营者低价销售伪劣材料,造成行业间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与此同时,一些重质量、守信用的企业反而逐渐失去发展和生存的空间。有专家表示,“超低的门槛,缺失的监管,最低价中标和层层转包的建筑管理方式,是导致防水材料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指出,目前我国防水行业市场恶性竞争严重,产品质量合格率较低,所有问题的根源是行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表现为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低价中标。

  国内某知名品牌防水材料公司的销售人员王丽对记者表示:“材料造假非常非常普遍,不是比较普遍。有的是将很便宜的滑石粉加进去,厚度达到了,但根本起不到防水作用;有的用废胶粉、废轮胎来做,它们中的有机物含量非常低,根本不达标;有的产品还没铺上去就裂口了,臭不可闻。符合国标的产品每平方米至少需要30元左右,但有的材料只需要5块钱,这种材料用不了两个月就会开裂,根本不防水。质量隐患一开始就埋下了,最后开发商还得反复维修,投入大量的维修资金,有的甚至投入前期3倍的维修费用。”

  多家防水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假冒防水材料的生产窝点在全国分布很广,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涵盖了国内各个区域,山东寿光、江苏吴江、浙江湖州、陕西神木、辽宁盘锦是重点多发区域。

  “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为了拿下工程,他们可以无限降低报价,报的价在市场上连购买合格原材料的钱都不够,” 上海台安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家旭无奈地表示:“我在参与项目竞标的时候,如果有小企业参加,我就不参加了。我认为工程方选择品牌的时候已经没有底线了,那就不如不参加。”

  山东潍坊市建筑防水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家玉表示,近几年假冒寿光防水卷材商标的案子呈上升趋势,他们今年就查处了多起,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还不包括公安经侦部门接手的案例。假冒寿光防水卷材商标的不法行为在山东济阳,以及河北、河南等省份较为猖獗。这些小企业使用的原料低劣,工艺简单,标上“寿光造”后便去糊弄消费者和采购方卖出好价钱,不但给各厂家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使寿光防水卷材的信誉和形象受损,企业对此都深恶痛绝。

  相关各方在积极行动

  面对假冒伪劣猖獗的行业乱象,从政府、协会到企业,相关各方都展开了一系列的积极行动。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连续第二年把建筑防水卷材列为质量提升重点产品之一。相关部门进行了全国产品质量联动抽查、打击无证生产、打击有证企业生产无证产品逃避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行为,对建筑防水行业违法违规企业实施严查严管高压态势,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同时,相关的政策法律规范已经开始发力。工信部制定了新的《建筑防水行业准入条件》,并于今年5月开始实施,从建设条件、布局要求、生产规模、单位产品能耗、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提高行业从业门槛。

  此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进一步严格审批和管理生产许可证,颁布了新的《建筑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通过规范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现有不合格企业的产能进行约束。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更是把深化建筑防水质量提升工作作为产业升级、行业转型的重中之重,列入今年协会核心重点工作。

  朱冬青对记者表示,假冒伪劣和恶性竞争在严重毁损防水行业的声誉,降低行业价值,增加行业的风险。建筑渗漏问题广被诟病,行业价值得不到社会认可,长此以往,防水行业将会举步维艰。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积极支持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生产,维护行业正常秩序。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把质量提升作为推动结构调整、遏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抓手之一,加以推进。多次向政府管理部门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和工信部都把整治建筑防水行业列为工作重点。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除积极贯彻政府有关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和建筑防水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产业政策和专项活动外,还组织重点企业签署了“防水企业质量自律宣言”,组建防水行业产业联盟,开发了运营建筑防水质量提升信息平台,通过质量新闻、抽查公告、质量红榜和质量黑榜专题,让建筑防水产品价格信号与质量信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有效释放,努力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朱冬青强调,行业集中度低是目前假冒伪劣猖獗的原因之一。行业前50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不到行业总产值的20%。提高市场占有率,向假冒伪劣产品发起冲击,是解决目前矛盾的办法之一。

  除相关的质量监察部门增大监管力度,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完善的市场约束机制外,防水品牌企业更是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规范防水市场中来。

  为避免产品被假冒,一些大的防水企业到质监部门印制了防伪标记,有的还用条形码防伪,一件产品一个“身份证”,有效遏制了侵权行为。更有些实力强的企业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打假,征集举报线索。为了快速地打击这些假冒企业,有的企业已经把举报奖金提高到每平方米奖励10元。

  唐山德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生表示,近年来德生公司发起举报有奖活动,一经证实有仿冒产品,公司就报警,由公安部门经济警察介入调查,对制假厂家进行封厂调查,相关责任人判刑,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利益,取得了较好效果。有一次被查封的工厂是有防水材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工厂规模很大,里面发现60多个品牌的产品。由于公安介入有巨大震慑的作用,仿冒德生品牌的减少了很多。

  企业打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容回避的是,防水行业的“品牌保卫战”注定充满艰辛。采访中,有企业负责人诉苦,现在假冒商标行为令企业非常头疼,常常是防不胜防,在这方面企业花费的成本也较高。异地假冒商标行为一般涉案数额较大,但要追根溯源地进行查处存在不小的难度,往往因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而不了了之。另外,有些造假者多在偏僻地点偷偷摸摸生产,生产出的卷材伪装得非常隐蔽,造假水平今非昔比,一般消费者和采购方如果不去仔细识别,很可能被盲混过关。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林弟表示,打假扶优的双刃剑要同时使用。打假要成为永恒的主题,要让好的产品用到建筑上,解决渗漏问题,这里不是指哪一个企业的产品,而是说全部的优质产品。企业也希望媒体在这方面多报道真正为防水行业做贡献的企业,树立名牌企业形象,让相关公众关注防水行业的发展动态。

  建筑防水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商标侵权的困扰,虽然创建名牌迈出实质性步伐、政府部门的打假也屡出重拳,但不容回避的是,在打假成本高企、异地打假受限等诸多因素制约下,建筑防水行业的这场“品牌保卫战”注定不会轻而易举地画上句号。解决防水行业长期存在的陋习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防水企业网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