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围绕“政策、标准、示范”推行住宅产业化
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深圳重点围绕“政策、标准、示范”三个方面,先行先试,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住宅产业化单项技术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所谓住宅产业化,是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传统粗放式住宅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大幅度提高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住宅质量,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降低住宅生产和使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深圳作为首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以保障房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住宅产业化,并通过示范项目引导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深圳计划新增安排筹建保障性住房24万套,其中2011年计划开工7.3万套。为加快建设速度,深圳鼓励品牌开发商采用代建方式加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同时结合地铁上盖物业、旧改项目最高配置30%保障性住房、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等方式,合理地解决保障房规划问题。
从2006年开始深圳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圳市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市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深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等法规中对住宅产业化进行了相应规定,并对建筑节能、建筑废弃物和一次性装修提出了要求,同时在示范项目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必须进行一次性全装修。目前深圳市新建建筑必须强制达到50%节能标准,实现建筑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率达30%。新建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前必须完成室内一次性全装修。
深圳住宅产业化集聚效应初显。住宅产业化不仅成为完成保障性住房的关键性举措,更是传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目前已有全国各地几十家住宅产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生产企业与深圳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联手,共同打造和开创住宅产业化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