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资产管理张宏:医养结合产业链投资布局初析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于4月21日-23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政、学、研、产的各界领导和专家60余位,百余名媒体记者,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日、新加坡等国家的两千余位嘉宾,共同探讨养老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政策、金融对养老的助力与变革,以及养老服务产业如何通过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等产业融合得到良性发展。在分分论坛5-养老产业的投资与风控的会议上,深圳市基石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宏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会议实录
张宏:非常感谢大家!在这样容易困的一个下午听我来讲一讲医养结合的投资产业链布局这样一个话题。刚才我听了卓总的演讲深有启发,卓总是从养老产业角度和实业角度分享了他20多年来的经验。我的演讲主题跟卓总正好有一定的契合,我们作为一家投资机构从投资的角度来选择什么样的养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养老业态,正好和卓总他在实践中的经验能够相互契合、相互补充,我的话题是他实业和产业话题的延伸。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这家机构,深圳市基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VC PE机构里是比较历史悠久的一家,我们创立于2001年,公司伴随中国VC PE产业发展成立起来的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今天在行业青稞排行榜排到第6位,我们16年的时间里面一共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达到近300亿,投资项目大概有100个,从这个布局上可以看出来,我们投资项目是一个重点投入的格局,我们在每个项目上的投入比例比较大,但我们会重点跟进重点扶持。在我们这将近100个项目里,大概有40多个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退出,这在我们行业也是比较领先的,这样高频率项目退出的比例,也是在行业里属于相对来讲比较卓越的。
从我们设立之初,我们把医疗健康板块作为重点的布局和投资的重心。我们过去主要是投资了一些医药企业,这些医药企业也陆续伴随着中国高成长性的经济轨道,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在最近的十年当中,我们从医药企业逐渐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始布局,渐渐地进入到医疗、服务、养老等等产业里面。对于养老这个产业我们作为投资机构也在不断地摸索,也在思考什么样的模式是我们去投资的重点,什么样的模式是我们要寻找的标的,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想法和理念。
我的演讲分三部分:养老产业现状、医养结合及落地路径、医养结合产业链布局的思考。
这两天大家围绕的话题都是养老产业,很多数字前面很多专家做过介绍我不再重复,有一点想强调一下,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有的长达几十年100年,比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们国家只用了18年。一个是我们经济过去40年高速发展,带来医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使得人口年龄迅速增长寿命迅速增长,再一个是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这样一个结果。
这是养老产业市场的空间。
这里是总结了在过去一年当中,我强调是过去一年就是2016年以来,我们国家以及各个部门分别出台的关于养老产业的一些政策、规定,可见国家对养老产业的重视程度是在不断提升,而且密集地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我不一一列举了,但有一个今年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十六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这里有一句话“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社会养老体系更加健全”,这是我们未来做养老产业布局一个核心的战略方向。
应该看到刚才确定的战略方向实际上所依赖的现在现实的背景基础是非常薄弱的,现在的情况是养老行业尚未形成真正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可以跟日本、美国、新加坡分别对比一下,这三个国家可以说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真正成熟的居家养老必须是以完善的护理体系来作为一个基础的,并不是你把老人放在家里就可以了。日本在这个方面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模式。社区养老是以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和社区的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鼓励老人以社区为中心,来参加养老活动,通过社区把老人的体系连接起来,他们能够力所能及的在社区参加一些服务,这样形成一个完善的社区养老体系。
我国的现状是什么呢?社区养老设施在过去十多年当中反而不断下降,全国社群服务设施在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当中从19.6万下降到15.3万。机构养老在座各位有到美国有所体会,美国机构养老的完善和发达。中国到底适不适合机构养老?怎么样做机构养老?现在还都在一个探索和摸索阶段。
下面我讲一下第二部分以医养结合为中心的养老体系产业链的布局和落地的路径。
医养结合应该说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各地新型养老模式,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构筑的是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监测行为指导的全程健康管理体系,这是十三五重要的战略部署方向。
在医养结合概念之下,如果要实现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是持续的照顾,这是居家养老的精神实质,尽可能老年人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得到持续的养老照料,尽量减少由于护理程度变化不断更换养老场所的次数。为什么现在老年人不愿意到敬老院不愿意到机构去呢?那个环境是陌生的完全不熟悉,去了以后很难适应,持续照顾理念非常重要。
第二是医疗护理这是医养结合的另外一个实质。在中国现阶段经济基础、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层面上,可能跟医疗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养老模式体系。可能也是像我们对于投资机构来讲,并不是一家公益机构,他在去布局养老产业时,也要寻找成功的盈利模式,可能医养结合是能够建立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三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我们要有对老年人相应的精神慰藉。
第四是临终关怀,使他最终临终的时间阶段能够得到有效的护理,而且能得到合理的尊严,我们不说足够的尊严说合理的尊严。
这是比较形象的一个图,不仅仅是疾病治疗,另外还有失能照顾,还有预防体系,整合出来一个健康功能的照护平台。
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现在的医养结合其实他的责任主体、归属主体是多元化的。刚才卓在他的演讲也讲了几种模式,第一种医疗机构里有相应老年病科,第二种是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第三种是医疗机构下设独立分设的养老服务单位,第四种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载体,这样针对老年人上门服务的医疗体系。
从刚才我们分析里看出来,实际如果大家对中国现有养老现状有一定了解,离真正实现医养结合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里有哪些障碍和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呢?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几个:
首先是主管部门交叉重叠。我们看到刚才这张图,你会发现养老机构和福利机构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什么?大多数是民政、老龄等部门,但医疗机构主管部门是卫生管理部门,卫生方面的行政管理部门,所以这样就造成主管部门的交叉重叠和责任边界的不清晰。
第二个,医疗资源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看不过来谈不上顾及养老,而且漫长的投入期低回报不是大家追逐的目标,对大家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第三个,作为医养结合的载体,它本身定位比较模糊,还没有找出自己自我循环自我发展一个良性的路径。像卓总这样的机构能做到这样的规模建造这样的体系,还是非常稀缺的。
第四个,服务体系的建立。刚才卓总也强调,他们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确实这是非常可贵的,因为现在整个服务现状是服务内容缺乏,统一规范标准没有,统一规范管理缺乏足够的监督。
下面讲讲真正实现医养结合有几个路径,目前大家探讨的几个路径。
第一是医疗和养老双方的合作,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一些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具备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后期护理场所。这种路径有一个缺点双方责任不清晰,医疗有它的医疗责任的监督体系,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会出现互相推诿的局面。
第二是养老机构自己办医疗服务体系,这是非常非常难的。首先相应的资质,医疗本身是特许经营行业,相应资质的配备,第二是人员队伍的建设,第三是还有医保问题的解决,这个可能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障碍。
第三是延伸到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卫生服务和居家养老和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结合,来建立这样一个网络体系。这样的服务模式对于现阶段中国养老产业来讲比较现实,但是往往这些机构会缺乏动力的,因为它的盈利模式没有探索出来,不是说不成熟,还没有探索出真正的盈利模式。很多投资机构去涉足养老产业有很多犹豫的,因为投资机构投资是有周期的,通常5-10年已经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了,但养老产业本身的周期远比这个长很多。如果是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合理而且又清晰的盈利模式,投资机构是很难下手的。
下面讲到我们的现状、思考和我们面临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或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怎么思考呢?这是我想谈的第三个方面。如果你不去单点布局,去做一个单点的布局去选一个养老机构来做投资,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投资机构,至少对我们这家投资机构来讲是非常难的。一个单点养老的养老院也好,无论做得多么成功我们是怎么考虑的呢?实际上是两个产业链的布局,一个是纵向的产业链的布局,一个是横向产业链的布局。纵向产业链布局以机构社区和居家为链条的一个完整的养老体系。确实刚才卓总在这20年辛勤的耕耘当中,初步地具备了这样一个养老体系的雏形。机构养老以医疗机构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这种可以以托管的方式,往往自建也不是投资机构鼓励的方式,因为重资产的运营会摊薄盈利水平,而且会带来很担的负担。我们现在有很多比较成熟的闲置的地产,完全可以作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场地。还有一些应该说盈利水平并不是特别强的医疗机构,比如有一些厂矿医院甚至有一些民营医院,它的盈利水平甚至有的是处于困境的,这种都可以作为机构养老的一个载体,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康复护理外包,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场地及设备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现在在北京我是看到过这样的模式,在沈阳也有这样的模式,它是以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来提供这样的一定区域半径里面的,比如日护理这样健康养老的服务体系。从单点上来看做得比较成功,使得老年人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和关怀,又离自己的家庭步行不超过10分钟的路程,这样的载体对老年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第三个层面是居家养老。实际上它是刚才讲社区服务中心体系的延伸和辐射,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做一定半径发散性的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比较成熟的护理员的培训体系,他们定期或定时到老人家里去,一方面是家庭护理,另一方面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和照顾,第三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
在这个产业链的这三个层级上,最最核心的是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形成一个T次的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医疗本身也是一种服务,还是你的养老照顾这两个体系都是以服务为核心的这样管理理念的形成。
刚才我讲的是纵向的服务产业链的布局,再讲一下横向的产业链布局。横向产业链布局意味着我们要有真正的在这个服务体系里面寻找盈利模式和盈利点。还是离不开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我们的高质量全方位优质的服务,一方面是医疗服务,一方面是养老服务,这些服务的核心不仅仅是对他身体的照顾,同时也是对他精神的照顾,这样横向的精神产业链条。这里面能够想到的有几点:一是家庭医生体系的建立,具体政策颁布时间我记不清了,国家鼓励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我们也看到在医疗板块里面,很多的医生建立了医生集团,还没听说建立护士集团,就是“医生集团”的概念。医生集团到底如何定位?我们看很多医疗健康的项目,首先我跟医疗方面有关专家也做过这方面的探讨,医生集团本身这个概念是个误区。Group这个词在美国不仅是集团,实际有“集合、组织”的概念,本来概念是“医生的组合”,到了中国演变成医生集团,这个医生集团真正脱离医院的医生集团,大家觉得怎么样找到盈利模式?真正完全脱离医院的医生集团,怎么找到一个盈利模式?可能有点跑题请大家思考一下,美国医疗体系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医生的存在,他们有病不是先去医院而是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
如果今天跟养老这个话题结合,也许真正脱离了医院的医生集团,真正找到自己的出路,首先以社区委中心的那些真正需要医疗健康照护的养老体系里面能够找到他们的立足点,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第二火力体系的建设。刚才卓总讲护理是真正难做的,真正难做的养老体验就是护理,尤其现在劳动力成本巨高的情况下,真正能到稳定成熟的护理团队、护理体系要花大功夫。
第三是供应体系,对投资机构比较行之有效能够创造一个盈利模式的一个基础。当然这些东西还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中去纠偏摸索,这个环节上反而比一定的纯服务啊体系能够带来一些收益,甚至是比较高的收益。
第四是成熟的体系。这个管理体系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实践不断纠偏试错才能逐渐完善起来,我们看了那么多的医院,我们发现在中国这个先真正成熟的医疗管理队伍的建设是最为需求的。医院无论民营还是公立硬件不比国外差,硬件设备起来了,中国出来全国最大的医院,河南的第一附属医院。但是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大家体验都不好,越是大医院大家体验不好,医生体验不好,患者体验也不好,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到位增长的。养老也是一样的。
刚才谈了总向和横向产业链布局的思考,我们做了这些尝试希望通过努力形成的模式是什么样的?第一和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合作,比如托管。兴办医疗机构可以考虑,现在不是的重点,它的周期太长了。一家医院真正申请到真正落地真正走过创建期,可能需要至少5-10年时间,现阶段通常处理和医疗合作的关系,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第二实施医疗服务的动态,加强养老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必需的工具和体验。第三是管理水平反复提升,各类管理模式均以不同模式为老年人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功能完备、质量水平一流。
最后讲一个张大诺(音)他长达10年的记者经历写过一本书《今天我来过》,他们的今天即是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未来,请更好地关注他们的今天!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让我们老人生活得更好,这也是未来我们成为老年人时也会生活得更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