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地王背后资本市场输血 房企拿钱手段多

近日,针对一些热点城市地王频出、房价“高烧不退”的现象,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温政策,直指房地产企业融资、拿地以及个人住房信贷。 据记者了解,二线城市“四小龙”——南京、苏州、合肥和厦门等城市相继出台“控地王”的相关限制政策,包括实施土地拍卖熔断机制,提高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收紧个人购房贷款政策等。

  文章来源:新华社。近日,针对一些热点城市地王频出、房价“高烧不退”的现象,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降温政策,直指房地产企业融资、拿地以及个人住房信贷。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房企利用金融杠杆获得资金手段繁多,成为推高地价房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房地产市场降温政策近期频现

  在全国范围内,对房地产企业的部分政策逐步收紧。据记者了解,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部分银行已将房企的开发贷周期由2年期的中期贷款改为一年内,甚至半年期的短期贷款。

  针对备受关注的“证监会收紧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一事,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企业再融资募集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需详细披露募集资金的实际投向等政策,自2010年以来就一直实施,并非新政,但近期确实再次对证券公司高管进行了强调。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对房企发出收紧政策信号。隶属于国土资源部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近期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 报告》指出,今年二季度,热点城市政策开始由宽松转向收缩。南京、合肥、中山出台调控意见稳定房价地价,苏州出台“苏十条”、严审个人住房信贷、实行土地 拍卖最高限价制度,天津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

  据记者了解,二线城市“四小龙”——南京、苏州、合肥和厦门等城市相继出台“控地王”的相关限制政策,包括实施土地拍卖熔断机制,提高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收紧个人购房贷款政策等。

  南京和苏州分别出台土地拍卖熔断机制,即当出让地块竞价达到最高限价时,终止土地出让,所有报价无效;安徽近日将单宗土地出让价款最低首付比例提至50%,南京将住宅用地出让金首付款比例调整为60%。

  在资金供给端,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提高二三套房首付,并限制购房贷款,以减缓房企销售回款,减少向开发商“供血”。7月1日,合肥楼市新政正式实施,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40%,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最低首付比例均为60%,且停止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降温政策直指房企高杠杆融资

  记者调查发现,近半年来,地王频出的背后既有资本市场输血的力量,也有银行开发贷款等低成本投资资金的“辅助”。所以,从近期各地各部门的调控来看,给房企降杠杆成为上述降温政策的重要手段。

  今年在北京昌平豪掷62亿元拿地的招商蛇口背后就隐现再融资身影。去年,招商蛇口吸收合并招商地产上市,募集资金118亿元,基本上全部投入公司的房地产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上市房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高杠杆来拿地的做法非常普遍。万得(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房企通过股份定向增发募 集的资金总额接近740亿元,共21家A股上市房企完成定向增发。去年全年房地产行业共38家企业完成了股票定向增发,募资总额约为1687亿元。

  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表示,股权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是不少上市房企的重要融资渠道。监管部门再次强调再融资不能用于拿地,对于不少A股上市房企影响较大。

  开发商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绿城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我们有多少融资渠道,开发贷都是必须申请的,因为价格低廉。”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博客)表示,部分银行此次缩短房地产开发贷款周期旨在规避楼市投资的金融风险,缩短开发商的资金周转率、令其资金链趋于紧张,从而在拿地时量入为出。各种金融收紧政策加上一些地方土地供应端的新政策,都是为了抑制开发商的非理性拿地。

  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地方政府通过“提首付,降杠杆”可以减缓开发商销售回款,削弱为房企拿地“输血”,抑制地王产生。“总体上,监管层对开发商变相‘限贷’,有利于减少土地市场资金过剩导致的泡沫。”

  新政策对龙头房企影响力有限,房企拿钱手段越来越多

  部分热点城市房价过高,来源于地价居高不下。一系列楼市降温政策能否遏制开发商争当地王的冲动,进而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对此,多位房企高管表示, 目前出台的政策影响力对于中小房企杀伤力较大,而对于资金充足、信用良好的龙头房企来说,市场上融资拿地的手段却越来越多。如果地王继续频繁出现,对于房 地产市场来说仍会推高房价。

  旭辉控股总裁林峰表示,房企过去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多依赖银行的开发贷款和卖房的资金回笼。现在融资工具繁多,不少房企50%以上的融资来源于公司债和企业债等,其余部分除银行开发贷款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各类资管计划、信托等融资渠道。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企业绕道债券市场融资。2015年,恒 大地产发行50亿元公司债,经批准的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金融机构借款、优化债务结构和补充流动资金。在长三角地区连拿数块地王的信达地产,发行2016年公司债第二期也是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

  浙江一家龙头房企执行总裁告诉记者,“即使再融资大门重新关闭,对于标杆房企来说,也并非不能容忍。因为当前房企获得资金的渠道更广,资本一定会克服‘重重障碍’奔向高回报行业。”

  记者调查发现,在货币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各类变通做法在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渠道。“银行受制于政策约束,并不能过多向房企贷款,但房企可以找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一个信托计划,然后由银行购买,实现信贷资金绕道流出。”

  在房企拿地过程中,目前甚至还出现一些资金方式“创新”。一位近期在上海频频参与拿地的开发商告诉记者,现在一线城市拿地,基本只需准备10%的土 地款,剩下的资金可以以夹层融资的方式获取。“不少金融机构竞相上门来提供贷款,但会设置一定额度。超过授信额度,就以股权的形式放贷,未来销售利润与他 们分成。”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多个机构,专门为开发商提供拍地保证金甚至首付金。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对上述这些“创新”“变通”渠道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才能真正影响到房地产商的资金链,新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进而挤出土地市场的局部泡沫。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