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绿色建筑”的不期而遇

民众可以感知的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还需要大众化和普及化,让普通老板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能带来什么好处。2. 要把宣传推广的着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给人民群众会带来的实际利益方面上,比如节能减排的经济性。

来源:苏州建科院

  绿色建筑发展前景

  前景一:民众可以感知的绿色建筑。

  前景二:互联网与绿色建筑相融合的“互联网+绿色建筑”。

  前景三:建造更加生态友好、更人性化的绿色建筑。

  民众可以感知的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还需要大众化和普及化,让普通老板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能带来什么好处。普及绿色建筑有很多创新的办法:

  1. 开发推广让人民群众能够认知、熟悉、监测、评价绿色建筑的手机软件,不仅普及绿色建筑知识,而且也可藉此来激发住宅需求者和拥有者的行为节能。

  2. 要把宣传推广的着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给人民群众会带来的实际利益方面上,比如节能减排的经济性。

  经过测算,绿色建筑的新增成本,3~7年内就能够收回,按照建筑寿命50年计算,居住者和拥有者平均可以享有45年的净得利期。更重要的是,绿色建筑会给居住者带来善待环境、健康舒适等心理生理价值认可。

  3.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注重性能的可视性。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可以将绿色建筑设计可视化和可比化。试想,未来每天一打开手机,一起床或者一出门就在社区一个小电子屏幕上看到我家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水、雨水利用、空气质量是处在什么水平?有哪些改进余地?

  4. 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

  着重于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用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例如,把雨水进行收集,中水进行回用,使其在建筑内部循环利用,即可实现节水35%以上。经过初步测算,如果北京市2/3的建筑都能够做到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就可以节省超过南水北调的供水量。


互联网与绿色建筑相融合的“互联网+绿色建筑”

  1. 设计互联网化。目前,我国引进或自主研发的建筑节能软件数量庞杂,但缺少整合的云计算平台。今后不仅要注重平台整合,还要在建筑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管理营运新模式等方面大量应用数据化和网络化新技术。

  2. 新部品、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设计师们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或国家标准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几乎每天都有多种新型建筑材料涌现出来,不仅安全性、防腐性、隔热性非常优异,还能够吸附有害的气体,甚至够释放出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气体,这些新材料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地在建筑中得到应用。

  3. 标识管理互联网化。中国城科会将推出绿色建筑标识申请咨询监测评估的网络系统,而且提供免费软件,实现标识申请评估管理咨询监管网上一体化和便捷化,能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咨询评估成本。

  4. 施工互联网化。类似于日本丰田公司发明的敏捷生产系统,未来的绿色建筑施工就像建造汽车那样实现产业化,整个过程由互联网进行严格监管,各部件、部品生产商与物流系统、施工现场、监理等“无缝”联结,使整个系统达到零库存、低污染、高质量和低成本,这是绿色建筑施工必然要发展的方向。

  5. 运营互联网化。引进物联网的概念,只要建筑内安装了相应的传感器,通过个人的智能手机就可方便地实现建筑的节能、节水或家电的遥控。

  通过传感器,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PM2.5、挥发性污染物(VOC)二氧化碳浓度、湿度、温度等五项数据均可测量。如果把这个传感器与互联网相结合,由互联网的云计算平台进行统一校准,精度会大大提高。通过这样的系统感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对自己的住宅进行监测和操控。建造更加生态友好、更人性化的绿色建筑。

  诺贝尔奖得主Richard Smalley逝世前曾列出了人类未来50年所面临的十大挑战问题。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首先是能源,第二是水,第三是食品,第四是环境,第五是贫穷,第六是恐怖主义,第七是战争,第八是疾病,第九是教育,最后是民主与人口。如果把绿色建筑做到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环保,就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解决上述前五位和第八位问题。绿色建筑已经延伸出新的理念,在建筑中利用建筑的余能、余水,以及建筑所产生的垃圾,可以做到与动植物共生,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模仿大自然的微循环。例如,在室内培养植物和果蔬,可利用室内绿植调节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同时又可以通过室内园林培育新鲜安全的蔬菜和果实。又如,室内绿植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以及循环利用中水和雨水进行灌溉,植物在吸收室内VOC、PM2.5的同时还提升了环境的美感和空气的湿润度,水中生长的植物还给鱼类提供食物和氧气。

  由此延伸开来,从建筑社区到整个城市都可以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资源。社区内的太阳能、沼气能、垃圾发电能、废水发电能、风能,以及电梯的下降能等,通过能源的物联网,可以实现“自发自用”。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这个方案,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都可以作为发电单位来经营,每一个城市都可以独立地成为一个能源单位。如果能够通过绿色建筑、物联网、智能电网,把一切可再生能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未来,绿色建筑通过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水循环利用,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紫外波段的LED供能,使建筑物内植物昼夜都可以进行光合反应,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从而实现建筑和植物的完美融合,建造更加生态友好的建筑,我们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