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石材碳酸钙产业谋划“十三五”大布局纪实
“十三五”的帷幕已经拉开,处在2016这个开局之年,贺州石材碳酸钙产业有着哪些宏大的目标计划?
透过“十三五”的发展定位,贺州市将打造全国最大的大理石综合开发型加工制造基地、自治区碳酸钙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国内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
一组数据可以看到石材碳酸钙产业的发展前景:
2012年底,我国碳酸钙总产量达到3300万吨,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酸钙生产国;
同年,广西碳酸钙生产能力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产能达到665万吨,占全国重钙总产能的20%以上;
预计到2017年我国碳酸钙需求量将突破4000万吨,2020年将达到5400万吨。
巨大的市场前景激发着能量的释放,贺州凭借着石材碳酸钙方面的优势,欲与群雄争锋。贺州市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山资源,大理石远景储量达26亿立方米,石材及粉体用白色大理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平桂管理区,矿区呈条带状东南至西北向展布,东南起黄田镇新村,西北至望高镇的黄沙庙及小铜鼓凹一带,长约30km,宽度最大达1km。
贺州市抓住碳酸钙产业纳入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计划的机遇,立足丰富的石材矿产资源,搭建载体平台,强化招商引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科研合作与产品研发,努力构建“石材矿山开采—板材和工艺品—边角废料回收—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岗石—新材料(涂料、塑料母粒、石头纸、新型建材等)”产业链,时下已具备年开采荒料112万立方米、加工板材产量3459万平方米和工艺品165万件、年产重质碳酸钙粉体800万吨的加工能力。2015年,全市石材碳酸钙产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7.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1.7%。贺州的重质碳酸钙产品在全国占有量达60%,2016年4月贺州市被授予“重钙之都”的称号,成为国内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和人造岗石生产基地。
“十二五”末期,贺州市根据石材资源分布及产业分布现状,设计采用“1 N”布局方式,形成分区分类开发,企业园区化产业格局。西湾石材园区作为贺州石材产业中心区,重点布局石材板材与石材工艺品等加工区、碳酸钙新材料(以重质碳酸钙为主体的基础材料)加工区、下游产业区以及综合服务区。这个区域作为贺州市石材产业对外窗口,集加工、技术、商贸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对内具有辐射其他分区功能。在主要矿区所在地,布局相关品种石材加工园区,承载当地石材的矿山开采、石材初加工,成为西湾(平桂)工业区配套的加工基地。各园区中规划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建设石材废物综合利用加工小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
贺州市对发展自己的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勾画了这样一个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精深加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分阶段实施产业优化与提升工程,做大做强做优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到2020年,行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最大的人造岗石基地和自治区级碳酸钙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争实现千亿元产值目标,创建以碳酸钙新材料为核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基础材料板块、下游新材料产业板块、配套产业板块等“三大板块”为贺州市石材碳酸钙产业链的规划形成作出了安排;特色产业园区(基地)的开发,碳酸钙粉体、人造岗石、复合新材料及制品、机械装备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等五大行业的形成,是贺州市未来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贺州市制订了石材碳酸钙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产业基础以及相关园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和规划,依据碳酸钙新材料产业构成,先期规划了西湾发展区、旺高发展区、钟山发展区以及信都发展区等四个发展区。2015年末又调整规划西湾发展区、旺高发展区为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钟山工业区石材碳酸钙产业园和粤桂县域经济产业示范区石材和碳酸钙产业园区。从空间上构成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以重质碳酸钙粉体为基础,带动新材料产业链延伸和相关产业发展,逐步构筑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根据土地条件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项目布局,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不均衡问题,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保持产业发展的有序性。
旺高工业区(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定位为重质碳酸钙粉体材料及纳米新材料等基础材料产业,人造石(岗石)产业,同时承接近期东部碳酸钙下游产业转移,钟山工业区石材碳酸钙产业园和粤桂县域经济产业示范区石材和碳酸钙产业园区重点定位为下游及配套产业。
通过10年努力,贺州市石材碳酸钙产业将培育成为资源特色突出、市场定位鲜明、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品牌繁多、技术文化交融,集生产、贸易、服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时,建立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石材碳酸钙新材料现代产业体系,部分重质碳酸钙新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碳酸钙新材料产业成为贺州市经济的先导产业。到2025年实现千亿元产值目标时,形成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强、区域带动作用明显、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特点鲜明的优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