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不能混为一谈
社会上很多人把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混为一谈,两者有本质区别,“这就使得一些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被开发商忽悠了”。陈宜明解释,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从内容、形式到评价指标均不一样……
“建筑节能水平低,的确是这样,我们很着急,恨不得一年就做成低能耗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直言建筑能耗太高。建筑能耗目前占社会总能耗1/3。
建筑节能总体形势“两高一低”
“每年有将近20亿平方米的城乡建筑建成使用,多一平方米就多一点能耗。”陈宜明认为,当前建筑节能的总体形势面临着“两高一低”。“一高”为建筑能耗总量在增长;“二高”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能耗也在增长,“20世纪80年代,大致统计每百户家庭的平均用电器是30多台,现在有100多台。”据悉,官方公布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27.5%,实际有幅度变化,常用的说法是占社会总能耗1/3。与此同时,我国建筑能效在降低(“一低”),相应的节能标准在提高。根据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规划,从1986年起逐步实施节能30%、50%和65%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十一五”期间,我国执行的主要为50%的建筑节能标准,“十一五”期末逐步提高到“三步”节能标准的水平。根据《“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不能混为一谈
陈宜明认为,社会上很多人把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混为一谈,两者有本质区别,“这就使得一些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被开发商忽悠了”。陈宜明解释,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从内容、形式到评价指标均不一样。具体来说,节能建筑是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一单项要求即可,而绿色建筑涉及六大方面,涵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物业管理。实际上,节能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是强制性的,如果违反则面对相应的处罚。绿色建筑目前在国内是引导性质,鼓励开发商和业主在达到节能标准的前提下做诸如室内环境、中水回收等项目。
据悉,我国目前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有550多个,总面积达5200万平方米;经过能效评测的节能建筑有100多项。不过,节能建筑的管理机制尚缺最后一个环节,前期有设计施工审查,交付有竣工验收,唯独在能效标识上没有强制手段。“如果有消费者对项目的65%节能指标不认可,测评机构的法律效力就很重要了。“现在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在抓紧解决。”陈宜明表示。
可再生能源利用首选太阳能光热
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陈宜明有个排序,首选太阳能光热,其次是太阳能光电,第三是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海水源热泵等。理由很简单,“太阳能光热技术比较成熟,用起来简单”。即便是太阳能热利用,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建筑一体化,解决整体美观和安全使用的问题,如集热装置可尝试作为建筑部件而不能像“贴上的膏药”;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涵盖零部件生产、管线铺设、部件安装和售后服务。
陈宜明特别提到售后服务,“如果强制推行太阳能,售后服务谁负责,出了问题找谁去。”陈宜明曾经与做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的国土局局长说,一定要解决这个事。过几年个别产品老化了怎么办?不过,这个长远问题并没有得到示范地区很好的重视,虽然在补贴基金里提到为建立维修体系做好准备,但没有具体措施。
地源热泵也不是没有问题。陈宜明斥责某些项目地质勘探根本不翔实就盲目上马,使用能系统最终失效。据了解,某些项目的蓄能体(土壤、水)提热后得不到补偿,温度回不去,用能系统失效。目前推行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必须让当地了解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况。
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当做精品来做
目前,有些节能水平高的建筑被炒作成零能耗或低能耗建筑。实际上,低能耗建筑是个舶来品,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基于冬天采暖提出,其中一项指标要求每平方米用电每年限制在120度。据陈宜明介绍,我国和德国合作的秦皇岛“在水一方”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按德国标准在做,能做到德国要求的程度,采用的一些材料甚至德国也没有。“德国的住宅确实做得比我们细。”陈宜明通过合作有所感触。陈举例,窗户安装后不是直接刷涂料,而是粘胶带、装密封袋,解决窗户气密性和水密性的问题。
据了解,示范项目不少细小的环节被德国人考虑到。如,原本工人直接将卡子装在下水管上,德国人说不行,这样管道走水会有噪音,卡子装在管道上再往墙上固定相当于一个扩音器。德国人的做法是,先把管道安装卡子的地方包起来,装好后再把卡子打在隔音层和保温层外面。
陈宜明认为,住宅还是要当做精品来做。陈在韩国考察时,对韩国借助红外线来安装门深有感触,“我们的安装工人看着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不是漏风就是漏水”。为此,陈宜明要求河北的中德示范项目从标准、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总结,“把这些做好,我们就能指导大面积的低能耗建筑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