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高热"炒号""房托"重出江湖 业内:追高需谨慎
13 日,南京河西一家楼盘推新,尽管均价较1月初上涨2500元达到33500元/平方米,且没有任何优惠,但204套房源依然引来400余组客户认筹购房。购房人盛女士一早来到购房现场,但不巧的是,她摇到的选房号却是283号,购买一套中意的房源几成泡影。这时,现场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有人明码标价卖号!卖者卖的号排位靠前,3万元一个,选中房子再交款。
这些卖号者来自哪里?是内部员工还是市场“追涨期”趁机捞一把的楼市“黄牛”?没人能考究出真实答案。但他们只需以购房人身份多认几个筹,然后将抽到的靠前的选房号加价转让,便能轻松赚取一笔“外快”。不买房,认筹金也会退还,毫无损失。
犹豫再三,盛女士还是决定顺其自然,眼看选房已近尾声,就在她认为已无希望买到房时突现“柳暗花明”,销售顾问告诉她,已经想办法给她弄到1套1楼的房源, “可能是选房之后又不想要的客户退出来的吧。因为带院子,总价比一般楼层要贵出10万元左右。但还是决定买下来,在那种一房难求的氛围里,真是只求能买到”。
不出所料,时近正午,该楼盘推出的房源一售而空,风头强劲的南京楼市,又诞生了一个“日光盘”。不过,卖号者的出现,似乎揭开了“日光”频现、量价高企的南京楼市波谲云诡的一面——这是楼市火热时期频频出现的似曾相识的画面,归结起来,就是炒作、投机,结果或目的则是哄抬,加剧市场恐慌。
“3 月份请以下这些客户暂时不要来看房,售楼部已无空余座位。1、还没有下定决心马上买房的。2、还认为房价会跌的。3、不够首付的。4、征信不良的。5、出来看房不带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疯狂的3月,我们只能把时间留给马上能收定的客户。”前些天,有南京房企的营销人士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微信。看上去,需求喷涌之下,房企多了“喜人的烦恼”,有了筛选客户的绝对话语权,但仔细读来,却又觉得颇有快速逼订的强势意味,同样加剧了需求方的不安。
多年来波澜不惊的无锡楼市,也呈现异军突起之势。统计显示,春节后,无锡商品房成交节节上攀,3月7日和11日两天的日成交量均突破600套,堪称史无前例,这样的高成交水平有超越苏州之势,甚至比起省内最火的南京也不逊色。当地业内人士透露,正常情况下,无锡商品房成交量每天也就200套左右。
高库存是无锡楼市的标签,多年来房价处于微跌或滞涨的状态,但最近,当地一些楼盘却出现了人头攒动、连夜抢房的景象,有的购房者甚至直接睡在了售楼处等待第二天开盘。多个楼盘房价涨幅达到一两千元。
而无锡楼市突然“起火”的一只背后推手,也在朋友圈或QQ群里不经意地散落出来——
“招聘,今天。晚上售楼处充场人员20人,集合时间18点半;集合地点:高新区人民医院公交车站;工资日结90元。工作轻松,到售楼处有吃有喝。报名电话……”“报名电话”那头,是组织苏州人参加“无锡看房团”的某网站主办方人士,加入看房团当“房托”也有条件:必须长得像买房的人,一定要成熟稳重;最好有家庭成员一起去;有私家车的最好,没私家车的可以跟大巴走,私家车油费另算。招募“房托”也不是新鲜手段,但屡试不爽,常常是房企与相关机构合谋而为,无论市场低潮期还是高涨期,“房托”的出现都能快速拉升售楼处人气,尤其在市场上升期,更将影响一批不明就里的人闻风而动。
近期,苏州确实已有一批打算“抄底”的投资者入场无锡,无锡当地人也不无恐慌,购房脚步同样在加快。2月份无锡外市购房比例为36.61%,比1月上升2.85个百分点。
对无锡而言,这是一柄“既喜又忧”的“双刃剑”,诚然,“房托”们犹如“鲶鱼”搅活了市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库存的消化,但同时也搅浑了市场,不真实的需求助长了开发商见风涨的底气,房价涨势过陡,对当地市场无疑又是一种伤害。
在绝大多数城市需“去库存”的背景下,国家接连出台种种利好政策,这客观上也强化了市场良好的预期。在市场基本面较好的一些城市,预期更是爆棚,它也成为炒作、投机的心理土壤。
“我们小区有一个群,最近大家在群里都把房价统一商量好了,有的人还挂了虚高的价格为那些真的想卖房的打掩护……”在南京一知名房产论坛里,记者还看到了二手房主联合价格“炒作”的情况,令人惊异。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分析,受2015年地价快速上涨的影响,2016年南京房价还会继续攀升,但由于近两年成交量快速放大,加上房价涨势较快,下半年或许会出现需求断层现象。至于2015年二线城市中最大的“黑马”苏州,不少楼盘去年初到年末房价涨了1倍,今年还在加速上涨,2月苏州住宅均价 16681元/平方米,较2015年初上涨34%。苏州常住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6倍,是典型的人口导入城市,外来人口的涌入提供了充沛的刚性购房需求,但引人关注的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苏州出现大量投资投机群体,很多刚需楼盘50%以上房源被投资客所“占领”,如果房价最终通过投资客推动的话,苏州这匹黑马也许在2016年会改变颜色,“提醒一下各家房企,100%的房价涨幅如果只用几个月的时间,未来下跌20%-30%也许只要几天”。 本报记者 汪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