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一个富思特 细说富思特难以复制的文化基因
序:
20世纪90年代,人才流动的价值取向是“铁饭碗”,进国企或机关事业单位是第一选择(2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选),但在那个激荡的年代,郭祥恩是个不安分的人,在大学毕业被保送进入国家机关单位后不久,便毅然辞职下海,选择了经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这一次冲在了主航道上。
如今的郭祥恩有着商人的精明、学者的内敛,也有着诗人的狂放和热切,在民族涂料领域,他不仅关系到自己企业(富思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思特)的“国计民生”,更代表着中国企业和国际风云相连。
但不幸而又有幸的是,他是以“民营”的身份从底层起来。不幸在于,20 年创业与发展太多坎坷,市场混杂、产能过剩、房地产行业低迷、国内外竞争对手围剿……可以说,富思特的成长与壮大,正是不断地挣脱包围与突破围剿的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有幸在于,恰恰是这样一个严酷的外部环境,逼迫郭祥恩和富思特不存任何侥幸与幻想,在迂回曲折中摸索前进,从而既创立了富思特独特的、自成体系的企业管理哲学,又造就了富思特的卓越与辉煌。
富思特是一个充满了思想力的企业。20年来,郭祥恩正式或非正式地、系统或零碎地,表达过关于富思特发展的无数观点。领袖皆为精神的苦旅者、苦行僧。郭祥恩对每一个观点的思考、研究、成形、成系统的全过程,可谓艰辛与执着,这其中渗透了成与败的总结,长期不怠的阅读、交流与思考,以及精神上炼狱般的折磨。可以说,正是这些如珍珠般串接起来的思想,使富思特从“青纱帐”中走了出来,成为一家现代化的企业。这些正是富思特最原生态的文化基点,也是富思特有别于绝大多数企业的根本所在。重要的还在于,在这个思辨色彩浓重的组织里,思想总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创新
不变则溃,则亡
似乎是,没有多少企业能摆脱这一宿命:创新就是在消灭自己,不创新就会被他人消灭。富思特亦然。“创新”是富思特价值观中最原型的DNA,没有这样一种20年不变的基因传递,富思特不可能走到今天。
在富思特的创新体系中,对管理的创新与变革固然是重要的,富思特不可能“揪着自己的头发冲出地球”。从国家机关下海经商的郭祥恩深知,僵化的决策程序、板结的人事文化、僵硬的激励机制……都是管理上的“动脉硬化症”。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变化,以柔软的身段去创新和提升,那溃败与没落是必然的。
可以说,富思特是在与制度体系改革的竞跑中脱颖而出的。21世纪初,当各行各业三角债盛行的时候,富思特成为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者,率先推行现款现货制度;作为传统制造业,当同行都在以“产品为王”寻求发展时,富思特先后提出“三个支持前移”、“销售只能争天下、服务才能定江山”、“为客户服务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等一系列围绕客户服务的管理思想,打造快速反应的服务体系;现在,当别人还在深挖渠道建设时,富思特却已开始跨界整合,拥抱互联网。
郭祥恩多年来最为担忧的就是队伍的惰怠,最期待的就是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激活状态”,而若如此,对组织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无疑是重要的法宝。纵观富思特20年的制度变革无不是聚焦于富思特的核心价值观,有时看似“自宫式”的革命,其目的,就是要让富思特更具活力和战斗性,更少惰怠和危机。
亲客户
以客户为全部思考的原点和终点
“客户就是上帝”的口号是西方人发明的,一部西方的商业发展史从头至尾贯穿着“客户第一”的伟大理念。道理很简单:企业的目的就是赚钱,不能赚钱的企业是没有价值的。然而,赚谁的钱?当然是客户的钱。百年西方管理学的核心思想,绕来绕去离不开一个核心根本:如何围绕消费者的需求,为公司定位,为管理者定位,为公司的产品定位。所以,以客户为中心永远没错。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经典样板,富思特深谙“长期做乙方”的制胜之道。乙方者,“服务至上”是其灵魂。从乙方起步的制造型企业,在血液中积淀着一种基因:甲方至上,客户至上。所以,当在做产品的初期,即便是产品质量不过硬,但与优质的服务相结合时,也能够赢得客户(甲方)的理解与支持;当一流的产品与一流的服务相结合时,就更能够得到客户的尊重与认同。富思特的20年,正是秉持着“永远的乙方”这一信条走过来的。
现在,富思特有上千名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员工队伍,进富思特之前,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个性,拥有不同的梦想,有一种青春年少的诗意浪漫,或理性的人生主张。但到了富思特这座商业殿堂,他们便不断地被“洗脑”,经过一次次的关于价值观的培训,以及价值观导向基础上的职业化实践,他们几乎全部被成功改造:富思特这个肌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客户化”了。人、组织链条、业务流程、研发、产品、文化,都被注入了生命——面向客户生,否则便是死。
正如苹果公司的成功不是技术,不是产品,而是乔布斯那永远贴近人性、贴近客户的敏感而偏执的灵魂。离开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还有谁,能如此愿意并持久地聚焦客户的需求,并且具有穿透客户心灵的力量和禀赋?未来的苹果公司其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客户是富思特走向持续成功的根本,培育亲客户的文化,是富思特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富思特领导层对此有着清醒而坚定的认识。
团队精神
力量,来源于组织,不是个人
在一支队伍中,个人能力突显各异的团队往往会负于个人能力平平但整体能力突显的团队。郭祥恩重视组织的成就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成就描述,也没有将自己放在组织的顶部,他做的更多的是托起这个组织,并用组织的整体力量成就富思特。
如今在富思特,销售系统有一支骁勇善战的狼性团队,他们在逆境中开疆拓土的战斗力堪称史诗;生产系统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钢铁团队,他们曾经在艰苦条件下支撑起公司高速发展的壮举足以载入富思特史册;研发系统有一支勤于钻研的智慧团队,他们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挺起民族涂料工业的脊梁;职能系统有一支勤勉进取的精英团队,他们用无边界的服务意识深深感动每一位客户。
富思特的力量来源于组织整体,而绝非仅仅依靠领袖个人,这也是富思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是郭祥恩创造的组织整体的可持续力量。郭祥恩将富思特人个人的能力与组织的能力聚合,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就是狼性。狼的组织只适合于狼,一头狼率领一群羊不可能形成狼的团队,一头羊也无法统领狼群。在一个巨大变化的环境中,只有认识到个人的局限,并借助于组织的力量才能与环境互动,而这也是郭祥恩与富思特能够驾驭变化的本质驱动力。
所以说,富思特的成功,并非一个人的奋斗故事,而是一群人,上千人的群体合作、群体奋斗……
居安思危
没有安全感是好事
“富思特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这是郭祥恩对富思特发展的自我评估。
郭祥恩和比尔·盖茨一样,常常居安思危。比尔·盖茨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成就着大公司“大而不倒”的奇迹,郭祥恩同样如此。“没有安全感”是一种意识,更是大公司领导者集聚能量的内心动力——危机感常在,最终会让公司这个机体保护对堤外刺激的敏感性,保持一种警惕和临界状态。
面对强势的外资品牌,郭祥恩并没有将它们看成简单而可怕的竞争对手,相反视它们为老师也是榜样。它们的营销方法、职业修养、商业道德,都给了富思特启发。富思特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
20年来,郭祥恩几乎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充满了危机感。他始终不敢掉以轻心,始终在提防任何可能的风险和潜在的对手。如今,富思特在行业寒冬里大刀阔斧地进行二次再造,全力打造企业的管理转型。在郭祥恩的倡导下,富思特人始终没有放松学习。正如富思特八项准则中所说:“我们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纳入到‘诚信、高效、创新、团队精神’的轨道上来,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不懈改进,永远创新”,“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检讨并修正纠偏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而决不讳疾忌医”。郭祥恩正带领这个已经站在行业高端的企业进行全面的组织转型,他是一个敢于自我否定并把自我否定作为一种领导者关键气质的人。
我们常说安全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最好的状态可能恰恰相反:没有安全感才是内心得以强大的好事。
结束语
在一个信用大幅缩水、忠诚加速折旧、偶像皆为泥塑的时代里,富思特人对富思特这家商业组织的向心力,是一道特殊的景观。即使许多离开了富思特的人,也依然对富思特充满了感情,就像许多离开了大学校园的校友们对母校的眷恋。
原因何在?富思特透析人性的企业文化在发挥效用。郭祥恩的管理哲学超越了传统企业管理的“黑白思维”,也给富思特这架冷冰冰的商业机器加注了更多的润滑油、弹性、暖色调。
富思特,这个由郭祥恩和上千名富思特人所共同创造的组织的生命,已整整20年。未来,富思特可能再活100年,甚至更长。但是,除了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战争、社会动荡等以外,富思特自身的衰老、衰变、中年肥胖症等,恐怕更是挑战。
在这种情形下,富思特的“胚胎细胞”能否持续传递活力与激情,并不断地向组织的各系统自动复制,才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一个郭祥恩长期做领袖的富思特,如果丢失和缺损了它的核心基因,富思特照样会失败;但如果富思特始终坚持它最原生态的核心价值观,始终传承积淀了20年的优秀企业文化,任何时空条件下都不忘初心,即使郭祥恩不再掌舵了,富思特仍能健康生存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