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闖過難關 明年底可使用
滿是泥濘的頂管機被緩緩從深約32米的工作井內吊出,預示著最後一根鋼管已鋪設完畢。昨日上午10點50分,由36根鋼管組成的管幕群成功以圓弧曲線形式下穿我國第一大陸路口岸———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簡稱“珠海連接線”)頂管工程順利完工。記者獲悉,這意味著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段的施工已完成最困難階段,預計2016年底可貫通使用。
?採取業界首創曲線管幕 凍結法
據瞭解,拱北隧道是珠海連接線專案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2741米,由海中隧道和城市地下隧道組成。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環境,拱北隧道口岸段設計為曲線雙層隧道,幾乎所有傳統隧道施工工法均無法採用。最終決定採取業界首創的曲線管幕 凍結法施工。
昨日上午10時,記者跟施工人員下到距離地面約32米深的工作井內,施工的斷面面積達336.8平方米,36根頂管直徑1.62米的鋼管排成上下兩層,斷面形成一個圓,施工人員正將最後一根鋼管的施工艙和頂管機移除,36根鋼管組成的管幕群成功鋪設完畢。
國內管幕根數最多曲線管幕群
珠海連接線管理處主任王啟銅告訴記者,這是目前國內地質情況最複雜、管幕根數最多、斷面最大的曲線管幕群。整個管幕工程要從拱北口岸下一條30多米寬的狹長地帶穿過,而施工地段又位於拱北灣附近,地質屬於淤泥質土,鬆軟如同豆腐,承載力很低。而施工的頂管機機頭加上頂管重達一萬多噸,施工中很容易發生栽頭失穩、旋轉失穩等狀況。此外,施工段兩側建築樁基和地下管線則“星羅棋佈”。“施工管幕頂部的覆蓋土厚度不足5米,其上即為我國第一大陸路口岸——— 拱北口岸(日均客流超30萬人次、車流達1萬車次),管幕外側距澳門聯檢大樓樁基僅1.5米,內側距免稅商場回廊樁基最近僅0 .46米。要確保口岸的安全,頂管精確度就要求控制在50毫米範圍內,這不亞於繡花針穿線,幾乎要做到‘零誤差’。”
拱北隧道段施工分三個階段,分別是頂管施工、冷凍、中間段的暗挖施工。其中,頂管施工的風險係數為4級,屬於最困難階段,若完成則隧道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預計2016年年底,拱北隧道貫通使用。
?科技眼
曲線管幕 凍結法:即先從口岸兩端施工現場開挖兩座工作井,然後通過工作井,頂入直徑為1.62米的鋼管,形成高寬各為24米和21米的管幕群,再通過冷凍法將管幕周圍的土層溫度降至零攝氏度以下。在確保管幕四周土體地下水封閉的情況下,分層開挖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