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梯安全把脉问诊

提要:电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经成为老百姓“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城市“垂直”交通工具。近年来,电梯事故趋于平稳下降,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安全态势。但是,电梯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电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经成为老百姓“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城市“垂直”交通工具。近年来,电梯事故趋于平稳下降,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安全态势。但是,电梯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下去”。电梯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是电梯安全的第一隐患。二是责任链条“链接不紧密”。电梯涉及多个责任链条,《特种设备安全法》虽然规定了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但配套措施不足,“链接”不紧。生产环节“滑链”,标准针对性不强。三是监管责任“严格不起来”。一方面,政府领导责任落实还有差距;另一方面,监管执法还不够严格。四是多方联动“动作不协调”。一部电梯反映民生实事,只靠质监部门单打独斗难以管好管实。目前,特种设备部门联席会议联而不席,还没有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电梯具有公共属性,具有数量大、环节多、监管难、涉及民生等特点,电梯数量快速增长给安全监管提出了严峻挑战,虽然开展了多个专项整治,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始终难以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依法治梯,解决“谁负责”的问题。建议制定电梯安全管理专业法规,广东、重庆等部分省市将陆续出台政府规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全国统一的《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依法明细各方责任。明确规定电梯从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在生产环节,强化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责任,细化制造单位安装、维护保养制度、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度、产品质量召回制度等,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在设计采购环节,联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住宅电梯配置选型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做到设计有标准,采购有要求,监管有依据;在使用环节,强调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承担首负责任,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建立物业星级评价机制、建立征信体系,健全市场竞争和淘汰机制;在维保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和行业自律,建立维保质量检查标准、征信评价体系、黑名单等约束制度。

  改革兴梯,解决“怎么管”的问题。放管结合,提高监管有效性。

  放:推进行政许可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机制。建议调整制造许可的方式和条件,优化行政许可流程,强化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维保服务能力。比如鼓励发展电梯4S店、连锁店,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引入检验竞争机制,建立开放有序的检测市场。

  管:实现3个转变。一是落实责任“全覆盖”,实现由管设备向管单位转变。强化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机构、培训机构等的责任落实全覆盖、全落实;二是隐患整治“零容忍”,实现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三是监督管理“严执法”,实现由证照管理向证后监管转变。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严厉打击拼装梯、以旧充新梯、假冒伪劣梯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对不履行主体责任、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不落实整改责任的依法从严查处。

  科技强梯,解决“管理难”的问题。一是修订完善安全技术标准。整合优化安全技术规范,建立安全技术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协调体系,提高电梯的本质安全;二是优化整合监察信息平台。应整合和优化信息平台,建立互联互通、科学管理的信息机制,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确保监察、检验、使用数据统一;三是建立快速反应的应急救援平台。突出电梯使用的公共属性,推广和建设全国统一的“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电梯“110”的应急处置作用;四是积极推进电梯物联网建设。

  多元治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一是强化综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各级政府应加强领导,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完善多部门综合监管和隐患综合治理机制,解决电梯选型配置、施工安全管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保障房电梯维保资金保障等方面不协调、不畅通的问题;二是强化行业自律,发挥监督作用。加快完善电梯市场体系,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及时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的信息,建立连带责任机制,以市场无形之手倒逼物业、维保、检验单位等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加强诚信建设,促进公平透明。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为电梯安全把脉问诊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