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应理顺横向协调机制 形成跨区域合作样本

提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下,随着北京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纾解功能,河北“四个基地”的建设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叶堂林:就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而言,天津已做得很好,而北京正在弱化该功能。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

   在这份规划中,北京的定位是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四个中心”;天津规划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调整为四个基地,主要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多年来,三地产业缺乏协调,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饱受诟病。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三地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产业合作,实现三方共赢?针对这一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研究京津冀产业布局多年的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叶堂林进行了专访。

   河北具备产业承接能力

   NBD:很多评论都说三地产业同质化严重,这个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叶堂林:产业同质化不假,但是产业内部也存在分工。以汽车产业为例,三地都有所涉及,但是北汽集团的产品相对高端,适应北京市场,而天津的汽车产品主要是自主品牌,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也就不会形成同质化竞争,所以三地产业相似度并不高。

   NBD:北汽落户沧州的项目背后,是双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但企业自身是否存在转移意愿?

   叶堂林:这就是政府和市场边界的问题。政府可以出政策、出规划,但最终去哪是企业的自主选择。

   从北京的角度上讲,政策要形成推力,将不符合北京城市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推出去,而天津和河北则要加大吸引力,让企业认识到离开北京到津冀发展对自己有好处。这些政策可以是房租、税收优惠,也可以是相关配套产业的完备。

   NBD:河北是否具备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能力?

   叶堂林:硬件层面上讲,河北没什么问题。北京向外纾解的都是非首都核心功能,包括现代装备、批发零售等,这些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没那么高,河北是具备承接能力的。

   问题是在解决产业纾解的同时,公共服务配套要跟得上。产业到了河北,人也会到河北,河北的教育、医疗资源也要随之配套,同时生态环境也应该进一步改善。

   NBD:但是北京的这些优势资源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怎么能把好医院的大夫也纾解到河北?

   叶堂林:这是一个机制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在北京周边建立医疗中心,专门为来自各地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这个医疗中心必须保证和原医院的医疗水平接近,同时两地之间的交通要足够便利,大夫可以在原来的医院和医疗中心分布就诊。

   北京缺空间 河北缺机会

   NBD:北京的定位是“四个中心”,其中和经济相关的主要是科技创新中心,您认为北京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叶堂林: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不仅要辐射京津冀,成为全国创新的典范,还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全国“老大”是没有问题的,但和新定位的差距就在于全球影响力的扩大。

   北京目前人均GDP在16000美元左右,而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一线城市都在五六万美元以上。北京要成为世界级城市,还需要升级发展。但现在北京城市布局已经非常紧凑,土地资源被很多传统低端产业占用,环境压力也非常大,如果按照原有产业发展,很难达到国际一线城市水平。

   所以北京要纾解低端产业,给城市升级发展腾出空间,吸引更环保、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端产业,同时避免吸附更多人口。

   NBD:将这些产业纾解到河北,会给河北带来怎样的影响?

   叶堂林:北京缺少发展空间,河北则缺少发展机会。河北的定位是“四个基地”,第一个就是产业转型升级基地,这就非常需要北京的支持。河北本身有煤和铁矿石资源,同时劳动力较为丰富,依靠自身发展肯定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通过和北京合作,河北可以利用北京的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使其对环境的影响有所下降。

   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能,同时承接北京相对低端、吸附了过多劳动力的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给河北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北京的大城市病。

   NBD:河北在京津冀大局中需要如何与北京合作?

   叶堂林:河北“四个基地”定位的第二个方面是商贸物流。现在北京在转移大红门、新发地、动物园等大型批发市场,河北能不能建成商贸物流中心,要看其能否承接得好这些市场。

   第三个方面涉及环保和生态涵养。河北在环保方面需要中央和北京出台环境补偿政策,制定协调机制,保证其通过环保就能养活一方百姓,而不用依靠发展工业,让当地的发展冲动降下来。

   第四个方面是科技成果转化。河北要想让北京的研发成果到河北转化,就需要深化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政府服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下,随着北京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纾解功能,河北“四个基地”的建设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京津应联合打造金融中心

   NBD:天津在一个基地三个区方面有哪些优势?将来还需要补充什么?

   叶堂林:就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而言,天津已做得很好,而北京正在弱化该功能。

   天津规划的三个区里面第一个是国际航运核心区。目前以天津港为代表的天津航运能力已经是领先水平,尤其是天津自贸区获批后,天津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区难度不大。但天津和河北的航运能力存在竞争,下一步要做的是将河北的港口整合起来,实现京津冀整体航运能力的最大化,提升区域整体影响力。

   第二个区是金融示范区,天津需要和北京深入合作。北京有人才优势,而天津的金融创新正好需要人才,天津应和北京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北方金融中心。

   第三个区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就是国家级新区,所以天津在这方面的基础很好。

   NBD: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对全国产生什么影响?

   叶堂林:京津冀是跨行政区域合作。一直以来,我国行政体系的纵向协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省与省之间没有协调机制,缺乏横向沟通。相比之下,长三角的协调就比较好。上海在长三角中实力最强,行政级别最高,江苏和浙江都承认它是老大,要做的是如何让老大更好地带领大家一起发展。

   而京津冀地区的行政级别是不对称的,若能理顺横向协调机制,对全国跨行政区域合作也会产生示范作用。

   NBD:京津冀的定位是不是也要注意和长三角、珠三角区别开来?

   叶堂林:这个问题不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和上海、深圳、广州之间的重复和冲突已经很小,并不会形成直接竞争。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