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楼市可能面临突出问题:住房品质低劣

提要:■中国楼市发展背景已悄然发生深刻的转变,未来十年将出现两个趋势性的变化:一是居民需求热点由“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住房市场会出现重大结构性调整。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背景正在悄然发生深刻的转变,“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将取代“总量供不应求”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楼市发展的大背景。

  放开城镇居民自建房 重构住房开发模式

  在地方政府、银行与开发商三位一体共同主导垄断商品房供给的条件下,住房品质低下价格畸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们日益精细化的住房需求,存量结构性过剩与优质住房短缺同时并存的矛盾难以缓解。尽管政府已经出台诸多政策以支持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开发模式没有全面改革,居民住房条件难以得到快速改善,更多的是在深化住房投机与结构性过剩。具体表现为:商品房位置越盖越远且产品风格简单重复,既无法上班也无法正常生活,孩子上学老人就医均十分困难,只能依赖投机者购买;住房消费者在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期房预售制的助推下,虚假宣传、住房品质低劣、销售欺诈现象普遍存在,购房者权益普遍被侵犯,但维权极为困难;住房建筑质量低劣维护成本较高,住房规划设计简单克隆现象普遍,难以满足居民家庭追求品质生活需要;物业管理水平较低下,物业与业主的纠纷或冲突多发;绿色、环保、智能等新技术和理念推广应用较慢等。

  较高的居民住房条件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三位一体的商品房开发模式更适合于大开发时代,而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品质需求。不改变住房开发模式而依赖单纯的政策刺激,不能有效激发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而只会使商品房非理性投机与结构性过剩更加严重。政策重点应及时顺应市场形势的转变,以放开城镇居民自建房为契机,重构住房开发模式。不断提高居民住房品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放开城镇居民购买国有土地使用权自建住房,将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激发居民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经济增长。农村居民可以在宅基地上低成本地自建住房,但城镇居民却只能高价向开发商购买质量低劣风格雷同的商品住房,这必然抑制城镇居民住房改善需求的释放。当前虽然中央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城镇居民购地自建房,但绝大多数城市政府都禁止了城镇自建房,或给自建房设置了极高的制度障碍,使其无法付诸实践。主要包括:通过地方法规直接禁止居民自建房;提高拿地门槛使个人无法拿地建房;建房报批办证手续极其繁杂,使个人无法完成;地方政府规划法规对个人自建房进行限制等。

  全面放开城镇自建房,一是需要从中央层面出台相对法规,对个人自建房的权利进行全面保护,废除地方政府对个人自建房设置的种种政策限制;二是降低拿地门槛,划小地块出让;三是全面改革规划制度,建立与个人购地自建房相适应的城镇规划体系;四是废除房屋建设的面积套型限制;五是简化繁杂的报建审批、办证手续,清理昂贵的报建与办土地证、房产证费用;六是探索与代建、合作建房、自建住房相适应的住房融资模式,为代建、合作建房、自建住房低成本信贷支持;七是禁止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强拆城镇居民住房用以开发商品住房。

  短期政策走势及其影响

  随着住房市场结构性过剩形势的不断明朗,调控政策出现由抑制住房消费到支持住房消费的方向性转折。

  一是限购政策相继退出。自2011年以来相继实行限购的46个城市中,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及三亚尚在坚守外,其他于2014年均已经取消或松绑了限购政策。

  二是针对住房改善及投机的信贷限制获显著放宽。2014年9月29日,人民银行[微博]与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对于已经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再购买二套普通商品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对于已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再购买三套及以上住房,取消贷款的行政限制,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时隔半年, 2015年3月30日二套房信贷再获松绑。央行[微博]、住建部、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对购房贷款尚未结清的居民家庭购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

  三是调减二手住房交易税费,降低住房投机成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微博]联合发布消息,从2015年3月31日起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其中个人转卖已购普通住房,免征营业税的期限由目前的购房超过5年(含5年)下调为超过2年(含2年)。

  如果楼市继续下滑,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有望推出的救市政策包括:全面取消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住房限购政策;进一步放宽二套及以上住房的按揭贷款条件,降低按揭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包括营业税、契税、个人所得税等;政府收购过剩的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房之用;加大旧城区及棚户区改造力度以扩张需求、减少供给等。

  限购限贷及存量房交易税费政策的及时调整,一方面有利于提振开发商信心,激发部分投机及改善性购房需求。但同时也将使公众对经济增速快速下滑、房地产市场过剩的猜疑得到确认,从而助长了对房价进一步下跌的预期和观望情绪。总体而言,密集救市政策的推出对于扭转住房市场一边倒式的看空预期,从而缓解局部市场恐慌、避免部分城市房价硬着陆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住房过剩城市楼市短期大起大落。这些政策在宏观政策刺激下,部分大城市住房成交量出现阶段性放大,房价已经出现小幅上调。

  在住房价格过高投资收益过低、住房供给结构性过剩的大环境下,即便政府强力刺激,短期内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也难以重振雄风。但对于少数特大城市,宏观刺激政策对房价上涨仍然具有相当的正向助力,需要未雨绸缪加以警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