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主导转型,陶瓷行业能否浴火重生?
经济产业的逐步转型,社会环保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2015年各项新的环保政策实施注定了今年将是一个以环保为主导的转型年,陶瓷行业能否浴火重生,走过难关,前提是紧跟政策的步伐实行产业的创新升级。
环保要求提升契机不断
2015年,陶瓷行业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关口,或许会有一些企业倒在这个艰难的关口,但行业将会因此浴火重生,迎来新的生机。
2015年,对陶瓷行业来说,是一个环保年,也是一个转型升级年。因为地方政策和地方政府对新《环保法》执行力度的不同,让各产区的陶瓷企业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发展生态,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困境和挑战。如福建产区要求全面使用天然气,而其他产区并未有此要求,或者虽有要求但尚未落实到位,如此,福建产区将可能因成本的高涨而处于竞争的劣势;临沂产区因山东省制定的排放标准严格于国家标准,提高了行业准入的门槛,如果严格执行下去,临沂很多企业可能因此被直接淘汰出局。清远产区明确不再新增陶瓷生产线,相比之下,四川产区和法库产区,虽然也同样面临着环保整治,却在今年逆势新增不少的生产线。
陶瓷企业能否严格执行新环保法规
在叹息穹顶之下陶瓷环保时,总会让人想起相关的陶瓷环保法律法规标准问题,特别今年国家开始实行新《环保法》。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史上最严的法规”或“达到超过国际水平的标准”。其实法律法规标准不在于它有多严格有多严厉,关于在于它有多严肃,能否真正让大家都来遵守,执法者能否做到一视同仁。这次修订尚未彻底完成,在现实条件下,相信该标准会有所改善,但不可能真正摆脱严厉、严格、高水平的中国特色。
说到穹顶之下陶瓷环保时,应该特别注意与其伴生的环保腐化,以环保名义对门企的敲诈勒索,说到穹顶之下陶瓷环保与雾霾时,在技术层面应该研究透明透彻,雾霾的主要贡献者到底是谁,在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里直指钢铁、煤炭和汽车行业,并不是说陶瓷企业对雾霾没有“贡献”。
在“环保”倍受关注的今天,陶瓷企业走环保之路,万不能人云亦云,需在根基上了解环保的真正需求和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确保环保之路走得更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