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LED营利分析:当了“小三”又迎来“小四”
企业分析
京东方大尺寸高端细分市场增长
显示器件和显示面板是京东方的主打产品。2014年京东方发挥集中议价优势,确保稳定供应,实现成本降低;通过供应商二元化配套、提前验证、针对性追料等多项措施确保供应稳定,超额完成年度BOM降幅目标。
半导体、真空电器完成事业计划净利润指标。照明业务方面,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产品实现销售。全球显示面板需求稳定增长,中国内地终端品牌厂商出货量大幅提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业内领先,大尺寸高端细分市场市占率实现持续增长。此外,京东方的智慧商务平台顺利运行,建立线上销售、线下体验互动机制;商用显示产品销量增加,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厦门信达LED成长明显
①LED业务增收又增利
2014年,厦门信达LED业务增收又增利:营业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44.59%,利润总额5540万元,同比增长22.23%。厦门信达从2007年开始切入LED产业,时至今日,虽然LED业务营收占比不到3%,但规模在跨界者中已算优秀者。
2014年,LED应用市场需求增长强劲,但封装市场面临着剧烈的竞争,行业进入全面重组的阶段。厦门信达LED业务方面主打LED封装产品、道路照明产品、室内照明产品,已形成厦门、深圳、安溪三地共同发展的格局,并成立显屏封装事业部与照明事业部。2014年募集资金用于投建安溪LED封装新建项目及厦门LED应用产品及封装扩产项目。
2015年,厦门信达计划整合信达光电、安普光优势资源,扩大产量,提升市场占有率;整合道路照明与室内照明两大板块资源,道路照明业务继续巩固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室内照明尽快打开市场;加大新品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在白光封装领域的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②继续扩产,做大LED业务
厦门信达光电和安普光光电是厦门信达LED业务营收的主要来源。其中,厦门信达光电2014年营业收入3.75亿元,净利润1169万元;福建信达光电2014年营业收入4134万元,净利润414万元;安普光光电2014年营业收入2.90亿元,净利润3137万元。此外,2014年厦门信达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被挂牌出售,对母公司影响为增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6万元。
生产方面,封装产能进一步提升,毛利率上升,显示屏封装领域地位凸显;道路照明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线,室内照明产品完成六大产品试制;市场销售方面,室内照明产品设立“信达照明”品牌,加强品牌宣导和销售渠道建设,在上海、中山设立室内照明体验店;研发方面,信达光电完成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并获得政府支持项目资金,申请的“新材料、新结构、高效率LED封装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厦门市第一批科技计划重大项目资助,福建信达光电收到福建省安溪县政府给予的科技三项补贴6380万元。
③与三安光电关系更密切
2015年3月19日,厦门信达发布公告称:将与福建三安集团、SuncorePhotovoltaicsIncorporated三方共同投资设立厦门三安信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厦门信达出资5亿元,占50%股权,其余两家各出资2.5亿元占25%股权。
乍眼一看,这个公告只是正常投资,但回顾过往,厦门信达在LED业务方面与三安集团牵扯甚深。2013年,厦门信达先后收购朗星光电(65%股份)、安普光光电,完成对厦门信达光电的全资收购,两项收购以及定增完成后,与三安光电的业务合作更加紧密。当时,就有媒体质疑:三安光电和信达光电存在关联关系,厦门信达收购的朗星光电、安普光光电与三安光电也存在关联关系。今年两家企业建合资企业,让笔者不由得想起媒体的质疑。
兆驰股份LED高幅度增长
①LED业务高幅度增长
兆驰股份LED业务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LED产品及配件营收7.45亿元,同比增长52.00%。销售量和生产量都较上年同期增长,增长幅度都较大,原因是LED产品及配件业务已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客户大量的订单,销售数量和生产量均有较高的增长。
兆驰股份2014年逐步将技术延伸到产业上游,如进军LED封装、电视背光、照明领域。除了液晶面板,基本已打通整个液晶电视机产业链,使得公司液晶电视成本降到最低,目前公司LED电视背光作为上游配套对提升液晶电视整机业务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贡献。公司目前在LED业务上已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且短期内公司依靠出口业务渠道将有力的推动LED规模的快速增长;而从长期看,随着各国淘汰白炽灯的逐步推进、LED照明产品终端价格的逐步平民化以及消费者节能意识的逐步提升,LED照明业务有望高速增长。
②外销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国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4.56%,兆驰股份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消费电子ODM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度。
但2015年汇率或将出现波动风险,兆驰股份国外销售主要以美元报价和结算,汇率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从接受订单、生产、发货,至货款回笼,有一定的业务周期,将影响公司的汇兑损益;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时也会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针对汇率波动风险,兆驰股份在2015年将进行折合不超过10亿美元的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汇兑成本,降低经营风险。
东山精密LED接近10亿
虽然是跨界者,但东山精密2014年LED及其模组营收已达到9.62亿元,今年或将迈进“10亿俱乐部”。东山精密目前资产规模已超过32亿元,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客户行业的增加,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35.24亿元,是上市当年2010年销售收入8.82亿元的4倍。无论是资产规模、销售规模还是产能,公司都位居国内精密金属制造和精密电子制造行业前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销售收入和毛利率的提升贡献了更多的毛利额;另一方面对外投资项目盈利情况较去年有较为明显改善。
上市后,东山精密在精密金属制造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对于产品制造多个环节供货的需求,将产业链延伸至精密电子制造领域,如在LED器件制造领域,将原有的单纯生产LED背光模组金属背板拓展至生产整套LED背光模组,提供液晶电视显示模组的“一站式”服务。2014年,东山精密进一步对原先的LED封装、SMT、模组组装业务现有的生产管理架构体系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整合,强化研产销的专业化、一体化,集中优势资源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在触控面板领域,东山精密收购触控面板知名企业牧东光电(苏州)有限公司,通过产业资源整合形成了触控显示模组一体化供应能力。
如今,东山精密已拥有LED背光、触控面板、模组贴合、结构件的完整产能,打通了消费电子触控显示产业链,从而为公司获得更多消费电子订单,拓展高端客户奠定扎实基础。
飞乐音响:LED占90%以上
飞乐音响2014年营收21.34亿元,净利润6463万元,2015年经营目标为主营业务收入38.5亿元,力争完成50亿元。虽然以音响设施发家,但飞乐音响2014年业绩却是以照明为主,业绩占总营收的90%以上。原因是2014年的重组: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照明)、北京申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LED户外照明)、上海圣阑实业有限公司(LED汽车车灯)三家企业联合组成,成为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多重所有制构成的全新股份制企业。
其中,上海亚明主要从事照明电器、灯具、各类点光源等产品的制造与销售,2014年度营业总收入15.62亿元,同比减少5.3%,营业利润2125万元,净利润1575万元,同比增长92.5%。北京申安生产和销售高亮度LED户外照明产品、电子信息、通讯网络技术、景观照明设备、生物食品、浓缩果汁、包装食品饮料、环保设备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等,2014年度营业总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110.8%,营业利润16718万元,净利润14029万元,同比增长98.4%。上海圣阑实业经营范围为生产、加工、销售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电工器材,2014年度营业总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29.6%,营业利润5650万元,净利润5114万元,同比增长24.9%。此外,飞乐音响参股24%的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净利润12541万元,为公司贡献投资收益3010万元。
飞乐音响提出“集中优势资源进军LED应用端照明市场”的战略方向,2014年实施了战略性收购兼并项目,通过发行股票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了北京申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拓展了绿色照明产业链。通过本次收购兼并,打通并延伸了LED照明灯具及应用端照明工程市场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强强联合。此外,飞乐音响还着力打造了电子商务平台,并探索城市智能照明网及其提供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通过新的渠道及模式的拓展,以积极创新的精神来加快公司绿色照明产业的发展。
方大集团通过收购正式进军LED
方大集团2014年营收19.38亿元,同比增长10.91%,净利润9700万元,同比增长13.21%,主营业务盈利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4年新签订单28.16亿元,订单储备32.68亿元,订单储备是2014年营业收入的172.04%,为2015年的生产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4年,幕墙系统及材料产业仍是方大集团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不过,方大集团已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和LED照明灯具作为新的发展重点,以尽快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2014年7月在深圳前海成立新能源公司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和LED产业等新能源节能技术。
2014年,方大集团对LED业务最大的布局是收购了从事LED照明灯具产品的方大索正公司。并购后,组建了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通过传统渠道开拓,基本完成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布局。开创了创新型直销模式试点工作,在试点区域内得到了当地客户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并新增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等方式拥有4个现代化生产基地,20多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配备最先进的智能化研发生产设备,方大索正公司仅LED球泡灯每月生产达1000万个以上,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现有代分销网点10000余家,实现了高速的产销增长,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业绩。同时,大力推进全国范围内的“电商店”线下线上营销模式,力争于2015年底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销售渠道的并轨经营,将方大索正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LED球泡灯生产基地。
新海宜LED芯片供不应求
2014年是新海宜投资新纳晶后正式扩产的一年,也是经过几年的力量蓄积后进入规模量产的一年,2014年营业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加收入3.19亿元,增幅38.72%,其中,LED业务收入1.43亿元,同比翻两番,表现突出,已成为公司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一极。总体上,在原有业务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电子通信业务和LED业务业绩较为可观,“大通信”和“新能源”两条业务主线日渐明晰,通信、软件和LED三大系列产品齐头并进,苏州、深圳、北京三城联动发展。
新海宜2015年一季度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064万元,降低30.15%,主要原因是子公司新纳晶收到的政府补贴较上年同期下降。经过两轮的扩产,新纳晶已跃居LED行业前列。其中一期投资6.9亿元已完成,20台MOCVD及配套的芯片设备稳定量产。2014年新纳晶启动了二期扩产计划,共投资4.66亿元,计划购买20台MOCVD和配套设备,目前MOCVD陆续到位,配套设备正在调试,将尽快实现量产。
成本控制上,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新纳晶芯片成本持续下降,累计下降幅度为45%,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芯片产品销售上,在保持原有合作厂商的基础上,2014年与深圳兆驰、长方照明等知名LED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芯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照明产品销售上,2014年与永辉超市、中东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产品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有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芯片厂商产值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速在45%左右,成长迅速,其市场占有率业已提高至83%,2015年中国LED芯片产值规模将有望达到161亿元左右,国内本土芯片厂商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不过要注意的,由于新增产能的释放、行业MOCVD开机率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以及芯片整体生产成本下降,2015年单位面积芯片价格将下降。
金莱特专注LED手电筒
2014年1月28日,金莱特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标志着金莱特迈入资本市场,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LED业务方面,金莱特2014年从事的研发项目有“新型LED灯4D反光结构技术研发”、“新型俯仰角度可调结构技术研发及运用”、“新型分体式可充电手电筒技术的研发”、“LED灯高效散热结构设计”、“新型LED组合式灯板的研发”、“高亮度720度照明LED产品的研发”、“长寿命宽范围转动部位结构研发”、“高风量超静音集成化备用风扇的研发”及“环保健康低重心充电式换气体降温风扇的研发”。上述项目的研发和投入生产,将增加公司产品的多样化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利于公司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实益达欲通过并购翻身
实益达从事LED业务的决心,我们都看到了,可惜并没有获得美好的结果。2014年度实益达LED照明业务收入实现较大幅度上升,毛利状况较去年同期得到稳步改善,但实际上还处于亏损状态。以于2011年收购的汇大光电为例,汇大光电主营业务为LED封装器件,2014年营收2272万元,同比下降27.51%,主要因为客户订单减少所致,净利润亏损264万元,同比增长53.47%,主要因为相关成本减少。汇大光电的产品过于落后,且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果还不改变,只会一直亏损下去。
2014年,实益达大力开拓LED户外照明市场,并已取得成功案例,同时公司在LED流通产品、智能照明产品等方面也加大了开发力度。市场方面,在无锡、上海、西安、宁波、北京、广州等多地举办了系列LED产品专业推广会,通过与设计院、终端用户等直接互动等方式,探索品牌策略。产品方面,搭建了通用照明、重点照明和驱动及智能照明三大研发平台。对外投资方面,成立了产业并购基金,并在深圳前海成立了专业投资公司,公司将在自身式发展的同时,借助资本的力量,促进公司相关业务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2015年,实益达表示将立足“LED室内商业照明”细分市场领域,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将继续保持EMS业务“小而美”;不断提高公司自主品牌的LED照明业务的收入规模及盈利水平;还将通过投资并购,拓展互联网等业务单元,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圈。
注意
下一期本报将分析主营材料的南大光电、科恒股份,主营驱动的茂硕电源,主营铝基板的达进东方照明,主营设备的远方光电、大族激光等LED上市企业。(备注:勤上光电4月23日发布《2014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公告》:2014年度营收9.06亿元,同比下降20.58%;净利润为1323万元,同比下降8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