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弊门升级,一夜市值蒸发30亿
国内安全厂商360近日遭全球三大权威杀软测试机构认定作弊并除名,令公司声誉继“麦芽地”造毒风波后再度跌入谷底,股价更一夜暴跌8.29%。在这起震惊业界的丑闻中,360先是“打太极”委婉应付机构调查,随即使出“乾坤大挪移”拖腾讯百度下水为自身分担舆论压力,最终上演川剧“变脸”绝学,扮演起受害人角色,花样翻新,令人瞠目。
被机构谴责作弊,360“打太极”应对
这起事件源于国际三大权威杀软测评机构AV-Comparatives、AV-TEST及VirusBulletin发表联合声明,揭360在参与杀软评测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作弊行为,为提高测评成绩人为修改送测产品设置,送测产品与实际提供用户使用版本存在显著差异。机构对360作出撤销其2015年获得的所有认证和评级的决定,此举相当于三大机构联合将360除名,严重程度在全球杀软行业史上并不多见。
据调查,360送测产品经人为修改默认开启Bitdefender引擎,但其提供给用户的版本则默认关闭Bitdefender引擎而开启QVM引擎。这也就意味着用户使用的产品为360自主研发的QVM引擎,而360参与评测的产品则为罗马尼亚老牌杀软厂商研发的Bitdefender引擎,两者存在显著区别,违反了测评的基本原则。属于严重的舞弊行为。评测机构调查人员表示“该产品(用户使用版本)只能提供相当低级的保护水准,虚报病毒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除此以外,机构在进行后续调查时还发现360针对送测产品还进行了其它人为调整,包括将云端防毒定位到距离测试机构比较近的伺服器、开启对破解软体的检测功能等,这些都与提供普通用户使用的产品默认设置明显不同。AV-C机构首席执行官 Andreas Clementi 认为360的作弊行为“会导致恶意软件更加容易传播,用户更加不安全”。
对于机构的调查,360先是言辞婉转地承认自身的确为了测评成绩人为修改产品设置,但同时也辩称其出发点并非为骗取较高的测评成绩而炮制”评测专用版”产品。360认为实验室的测试环境和一般用户的使用环境截然不同,为适应环境而更改产品设置属于合理举动,机构应当进行深入调查并重新给出结论。
使“乾坤大挪移”拖友商下水反遭机构打脸
众所周知,360一贯依赖AV-C等权威评测机构的评测认证结果作为重要的产品宣传卖点吸引用户,不仅多次宣称360自助杀毒引擎360QVM经国际权威评测机构AV-C评测跻身世界前列,打败Bitdefende、卡巴斯基等国外知名厂商产品,更屡屡自称在技术上完爆国内其它杀毒产品。然而随着三大机构的联合声明出炉,360的作弊行为与春秋笔法皆已无处遁形。作为一名作弊者,360的举动不但触及到作为一家安全厂商最起码的操守底线,而且对产品用户构成蓄意欺骗,侵害了用户的基本权益,势必遭到舆论的强力谴责。
此种不利局面下360为减低自身的舆论压力,向机构提出另外两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腾讯和百度同样在测试中作弊。对此腾讯方面迅速辟谣,称并未因评测特意修改送测产品的设置。评测方经调查分析后明确表示不认为腾讯与百度这两家中国厂商产品中实施了作弊行为。尽管如此,近日网络仍不断出现大量谣言,散播腾讯、百度与360同样作弊遭到除名的不实消息,令人怀疑是否有人意图拉上腾讯百度“躺枪”,为“作弊门”主角360分担舆论压力?
作弊门迅速发酵,360火速“变脸”扮受害者
这起丑闻率先在国内杀软论坛被踢爆,随即各大网媒竞相报道,360作弊门成为业内人士与用户高度关注的热门事件。
眼见形势严峻,360旋即发表正式声明,称机构测评标准落后云时代,360正式退出AV-C评测,与此同时更暗示360系因免费模式触动传统杀毒行业利益链而被陷害,从而导致“被作弊”。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360的行为属于加害者扮受害者,目的是将自身行为合理化,将机构发难的动机妖魔化,避免作弊丑闻给公司声誉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