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节奏减缓 一季度住宅用地成交量腰斩
4月2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5年一季度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48万公顷,同比下降20.4%,其中房地产用地2.47万公顷,下降38.7%。
而在成交方面,根据报告,2015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1412宗,同比减少42%;成交面积567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1%。
在市场整体库存量高居不下、开发企业经营压力依旧较大的背景下,政府供地和企业拿地的节奏都明显减缓。
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住宅地价是5305元/平方米,环比增长率是0.53%,同比涨2.98个百分点。尽管土地交易量大幅萎缩,住宅地价依然高位运行。
地方政府有意压缩供地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表示,城市的土地供应和地价数据分析表明:近年来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土地市场分化加剧,且住宅用地市场分化明显。住宅地价环比增速超过3%的城市为3个,与上一季度持平;环比下降的城市31个,比上一季度增加1个。超过七成城市的增速处于-1.0%~1.0%的平稳区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上涨的城市81个,比上一季度减少2个;增速处于高位、超过10%的城市个数有所减少;同比下降的城市21个,比上一季度增加1个。总体来看涨少降多的状况还是没有改变。
住宅地价变化出现区域差异。2015年一季度,百城住宅用地楼面均价为2559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涨2.0%,环比去年四季度下跌12.9%,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去年至今,各地方政府减缓了土地供应节奏,加之房企为控制风险优先选择抗跌性较强的土地,使整体楼面价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中西部地区楼面均价为1863元/平方米,同比大幅上涨40.7%,是百城住宅用地楼面均价同比上涨的主要原因。除中西部地区以外,环渤海地区住宅楼面价同比上涨1.0%,而其他地区由于去年一季度市场较热,楼面价基数较高,楼面价同比均出现下跌。
一线城市一季度住宅地价环比增速1.13%,同比增速为7.11%。其中,北京楼面均价和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最高,分别为13768元/平方米和31.5%,位于十大城市之首。
二线城市一季度住宅地价环比增速0.37%,同比增速为1.88%。其中,青岛住宅地价环比、同比涨幅最高,分别达到了3.92%和11.57%。昆明住宅地价环比下降1.7%,在同类城市环比变化中最低;宁波住宅地价同比下降幅度最大,降幅为6.56%。
三线城市一季度住宅地价环比增速0.49%,同比增速为2.63%。三线城市中,锦州住宅地价环比涨幅最高,环比上涨4.44%;汕头住宅地价同比下降8.42%,在同类城市中下降幅度最大。
房企拿地成本进一步上升
今年一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结构调整和节日因素等共同影响下,经济增速放缓。流动性宽松预期加大,但政策作用显然存在时滞性,多重因素决定了一季度地价环比增速未能延续上一年末的回升态势,出现小幅回落。
但赵松认为,在“3·30新政”利好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二季度开始土地市场成交量或将回升,需求放大。在差异化手段的影响下,不同城市土地市场表现和政策实施细则均将出现明显分化,预计二季度,供需紧张的城市需求热度有可能回升,地价涨幅略有扩大;而存量规模较大、需求支撑不足的城市地价基本保持稳定。
也有专家对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看好。“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将继续升温。一些准一线城市,比如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土地市场也会升温。房企拿地的成本会继续上升,包括溢价率等指标依然会有一个攀升的过程,而且这个时候往往会带来地王现象的出现。”某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