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现代建筑经济前沿论坛暨地产直通车

提要:2015年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进一步稳定住房消费,继续推进住房公积金改革,逐步改进住房保障,同时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由过去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转为稳定、支持、促进为导向。从总体来看,行业今年政策环境将继续去年的宽松局面,并有望迎来进一步的积极利好。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谢谢王总。今年两会提出了整个市场的新常态的概念,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房地产的形式的提法也发生了变化,可能在重振行业的信心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想请两位开发企业的老总谈一谈,对目前2015年形势的判断。

  甘生宇:我觉得确实房地产行业确实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但是白银时代也是很赚钱的。对深圳万科来说,房地产在发生变化,以前王石说我们专注于住宅,不做综合体和商业,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商业了,而且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同时,我们现在转变一个概念,以前我们专注于做住宅开发,从去年开始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就是万科也在转型。因为中国的经济或者城市化的进程或者人口发展和城市的住房各方面的需求,对房地产公司其实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万科需要改变。

  当然在这种转型的过程中,怎么把企业发展得更好,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将成为转型期企业思考的新课题。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那招商的程总呢?

  程鹏:我想说些个人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在7%的增长,全世界都在讲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但是其实这个7%代表的一方面是持续高速发展,这个持续高速发展对我们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对于每个人也都会产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失业率会比较高。而且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这也就是我们的另外一种讲法,叫做新常态。7%的增长率对于房地产在目前政策方面还是非常的倾斜和保护,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我们需要提高心态,就是一定要有信心,我个人对房地产的发展是非常有信心的,不仅仅是通过房屋的销售还有房屋的建设,房地产带动的也不止是经济,它还带动了科研,带动了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探讨的工业化、产业化,其实应该是一个技术的前沿,包括日本、美国,它们所做的不一定比我们能多,也就是说到我们具体的厂家,到具体的型材厂、玻璃厂以及我们的胶厂,我们的心态是另外一种心态。总之首先要有信心,这个信心是政府给我们的,我们会保持这么高的盈利,会保持这么高的速度来发展,但是产品一定要迅速的更新,适合这个平台,适合这个环境。

  我们看到的大量的电商平台涌现,就像原来是大家只有一个淘宝,买回来的东西不能用,但是现在有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达到高速的发展,各司其职,我想为了大家共同的目的,为了共同的发展,将来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谢谢程总。也就是在新常态下一定会有新模式。下面跟黄秘书长探讨一下,我们说这个行业的机会在哪里呢?继续高速发展,当然我们肯定房地产的快速成长是其中的一个机会,企业真正的突围性的机会,包括王总讲到的在做产品的研发,这种是不是企业突围或者站稳脚跟的机会呢?

  黄圻:对,就像远大的王总所说,没有不好的市场,只有不好的企业。应该说这两年对于我们行业来说,还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年,市场压缩了,但是应该说还是看到很大的上升空间。一个是国家在抓的建筑节能,建筑节能依然是近几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我国的建筑门窗,前些年住建部是设立一个目标,要达到欧洲80年代的建筑水平,我们的门窗应该差距还是非常大,从去年6月1日北京率先执行75%的节能指标,也仅仅是北京、上海两个地区,多数还是基本达到欧洲70年代的门窗水平,所以整体来说,门窗行业改造和升级的能力还需要大大提高。

  另外,住建部一直在说的旧建筑。前些年说是300多亿平方米,到现在应该有400多亿平方米旧建筑,这个旧建筑的改造面积也是很大的。因此,从建筑门窗的产品本身来看,使用周期大约是十几年,特别是早些年建筑的门窗幕墙,都有更换的余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空间也是较大的。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您刚刚也提到了标准的问题,我们国内的标准跟其他欧洲的标准相差比较大,目前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或者说有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呢?我们如何共同提升整个行业的标准呢?

  黄圻:应该说行业也在逐步适应整体的大的标准和大的规范,和整个建筑物的需求,我们的行业标准这些年改变很多,包括我自己主编的《铝合金门窗施工技术规范》,在当时编撰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章节,就是有关门窗的安装,当时考虑到中国门窗的现状,特别是整个建筑对门窗的要求,所以当时我们提的都很低,比如像刚刚也很多专家提到的示范安装,在我编的规范里面还仅仅说的是建议,按照现在来说应该是必须的要求。当时的防水安装我们也是写的很低,就是采用比较简单的办法,按照现在来看那就太低,欧洲对整个门窗的防水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按照我们现在的施工办法,包括施工的造价应该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这样的话,可能我们今后几年有关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我们企业的施工的办法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谢谢,从行业协会专业的视角在整个门窗体系应用的上面来看会提升相应的执行标准,这是下一步考虑的问题。我们知道刚刚甘总也提到万科是有自己的标准的,在门窗具体的标准制订方面,对我们企业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能不能分享一下?

  甘生宇:也是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些建议,我觉得行业上能不能,我们刚刚的PPT上分享的,能不能简化,首先行业上能不能制订一个共同的标准,90的推拉门全国都是做

  到中国门窗的现状,特别是整个建筑对门窗的要求,所以当时我们提的都很低,比如很多专家提到的示范安装,在我编的规范里面还仅仅说的是建议,按照现在来说应该是必须了,当时的防水安装我们也是写的很低,就是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办法,按照现在来看那就太低了,欧洲对整个门窗的防水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我们按照我们现在的施工办法,包括施工的造价应该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这样的话,可能我们今后几年有关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我们企业的施工的办法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谢谢,从行业协会专业的视角在整个门窗体系应用的上面来看会提升相应的执行标准,这是下一步考虑得。我们知道刚刚甘总也提到万科是有自己的标准的,在门窗具体的标准制订方面,对我们企业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能不能分享一下?

  甘生宇:也是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些建议,我觉得行业上能不能,我们在PPT上分享的内容,能不能简化,首先行业上能不能制订一个共同的标准,90的推拉门全国都是做一两种,或者华南华北分两个地方,或者胶条之类的能不能尽量的向日本学习简化,这样减少大家很多的成本,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推动模式化,当然模式化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能不能推动模式化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推行干法施工,在这个基础上,包括刚刚领导说的能不能把窗换了,对湿法施工来说要换一个窗,我买一个深圳的旧房子,确实需求非常大,对这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但是这个换是非常难换的,还有防水是很难做的,我相信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基本上很多人就是想一下问一下,还是算了吧,就是那么一个不隔音的,或者密封性很不好的窗。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换玻璃或者换胶条,我也有亲身的体会,经常我们用的胶条很多以前的老房子太阳一晒老化了,拉都拉不下来,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再一个要把胶条装上去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系统窗,像国外的一些,他们设计的新胶条就没有这个问题,换胶条很容易一摁就搞定了。

  所以可以跟德国学习很细节的工艺,跟日本学习这种很简化节约资源的方法,那结合这种先进的东西,再结合中国现在目前逐步走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道路,其实真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我们也相信以后我们跟万科的合作方会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谢谢甘总,刚刚甘总是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提到了现有的一些问题,包括对标准化的建议,尤其也指出了在国外,像德国这样高品质的系统集成窗户方面的可取之处。想问一下Dominic  Church先生,在门窗幕墙系统化方面德国有哪些先进的经验,或者说主导的力量是哪一个部分?可以给国内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Dominic  Church:德国的标准化、模块化在建筑过程当中,我觉得有两个主要的驱动因素,成本以及有效性是一个驱动的因素,质量是另外一个驱动因素。由于人工成本很高,因此要请工人现场施工非常的昂贵,通过湿法来做的话非常的昂贵,但是如果我们是不在现场的板块化的产品的话,成本就会降低,因此整个行业对这种趋势都很重视,他们意识到标准化对他们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另外我还想指出的就是质量这一点,你们也讲到中国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市场的活力非常强,比欧洲更有活力,但现场市场增长率下降了,那质量的因素的重要性就提高了,一方面,要对质量进行投资,只有进行投资才能够给产品创造出额外的竞争力,另外就是也需要给一点时间来考虑到质量的问题,因此中国的市场在发生变化,在变缓,所以一定要想到质量,这也其实是一个很正面的促进作用。

  新浪地产总编辑唐茜:谢谢Dominic  Church先生,刚刚Dominic  Church先生大概讲了对国内市场的建议,虽然市场的空间在发生变化,但是质量的问题和标准问题还是要严格的提升和执行的。

  关于质量的问题刚刚几位嘉宾在演讲中也提到了,像门窗的漏水像非标准化都会影响整个的建筑的质量体系,我想再请几位嘉宾谈谈对我们标准化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建议,相信大家对一些市场的劣质产品已经深恶痛绝了,那对具体的市场行为先请王总谈一谈这块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王积刚:是这样的,我们小时候过年大家做新衣服都是到裁缝那量身定做的,那时候成品衣服是比较贵的,而裁缝做是比较便宜的。而现在是反过来的,除非你是很有钱的人才定制衣服,一般人也就是到各大服装店买自己喜欢的品牌,第二个就是买适合自己的型号。

  其实典型的就是从衣服可以做一个参考,我们门窗市场很典型的相当于小时候我们做衣服的情况,就是非工业化的产品,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工便宜,相对来说这么做就会有价格竞争力,而把它做成工厂化的或者严格的按照工厂程序管理的,可能有很大的管理成本在里面,很多的研发成本在里面,然后大家就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个成本,在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刚刚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程总的一个图,就是讲工业化的产品成本是平的,非工业化的成本随着劳动力的提升,它的成本是非常快的增长,实际上他讲了一个核心,就说做工业化产品的核心驱动力对开发商来说就是成本,而现在正是到了节点上,是你不做工业化产品的话,你的质量没法保证,所以现在我觉得它的驱动力驱动你必须走这条路。

  具体的对门窗工业化来讲,实际上刚刚甘总也谈及到万科的经验,我觉得是两方面,第一个是从设计角度是截面尺寸的定型化,从安装施工角度讲是整个供需的规范化。实际上这种做法在1000多年前,大家如果搞建筑的肯定要学中国古代建筑史,我们北宋的时候对木构建的模式化、系列化以及建一个房子的生产工序也是规定得很细,可以说一种建筑形式到发展到一个阶段,由市场的选择必然要走这一步,而现在相当于我们又重新进入另外一个循环,我们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也一定要走这条路,除了基础设计断面的定型化以外,另外就是建筑尺寸的模式化,我记得非常清楚,2007年我们有一个标准会,是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标准,当时的标准到了审查阶段,到现在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已经到了这个节点,这个事必须有,它的核心就是说你怎么样在保证你的成本的基础上,你提升你的产品质量,让你有竞争力,所以现在它是一个你必然的路径,必然的规律,谢谢。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